APP下载

模式训练法在普通高校女子短跑训练中的研究与应用

2019-01-18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练员运动员运动

杨 军

(广州医科大学 体育教研室,广东广州 510665)

在女子短跑项目的训练中,运用模式训练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短跑成绩。本人从事高校田径教学工作多年,主要负责女子400米项目的训练。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我发现采用模式训练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400米成绩,按照模式训练法进行训练后,我校女子400米项目在2018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阳光组女子400米项目中夺得第一名与第三名的好成绩。

1. 模式训练法概述

1.1 模式训练法的含义

女子短跑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包括对于运动员技术水平以及个人成绩的预测,还包括满足该项运动优秀运动员水平的各项指标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模式训练法就是针对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影响运动员在某种田径项目成绩指标数据与不同的运动数据进行比对,并在对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训练模式与评定标准。

1.2 模式训练法的结构

从总体上来说,模式训练法是由四个板块组成的,即训练模式制定、检查训练手段、制定评定标准、运用训练手段。

在模式训练法中,模式的制定工作是最先开始的工作,根据竞技项目的不同,要选择不同的参照对象来获取相关因素的数学模型。一般来说,参照对象都是选择在这个项目中较为优秀的运动员。通过提炼该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参数来生成数据模型,并根据运动数据模型来制定训练方法。

1.2.2 检查手段

检查手段是通过信息工具对于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的采集,在数据采集完毕之后根据检查项目的不同对于数据进行分类操作,从而全面地了解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以及生理上的细微变化。

1.2.3 评定标准

该模块主要分为两个内容,一方面是运动员实时的运动状态,另一方面是训练模式制定时的各项标准,通过对于这两个内容的比较,可以完整地反映出运动员在那些方面还有所欠缺,并且可以根据反馈的数据进行专项训练。

1.2.4 训练手段

训练手段的运用情况直接决定了训练的效果,通过对于运动员动态数据与评定标准之间的比较,可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其中包括具体的练习方式、运动负荷的强弱、运动间歇时间的长短。

词数统计:指系统在根据用户条件进行语料统计时符合条件要求的语料的出现次数。满足指定条件的语料记录的词数。

1.3 基本功能

通过模式训练法的运用,训练员可以对学生的训练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调整,比如在某一个阶段针对某个薄弱的技术环节进行突击强化训练,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更好地产生肌肉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同时,评定指标所反映出来的运动数据有助于训练员更为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生理状态,对于训练强度以及间歇时间进行动态调整,降低伤病出现的风险。在高校女子短跑项目中,由于学生的生理发育阶段刚刚完成,对于学生的训练强度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增加过程,突然提高强度,很可能导致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生肌肉的拉伤以及撕裂的情况,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1.4 模式训练法特点

首先,与其它训练方法相比,模式训练法具有明显的信息化特征。无论是对于运动数据模型的生成,还是运动员运动状态的信息采集,都离不开信息化的网络以及大数据库的支持,通过信息化的数据采集,教练员可以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进行实时的跟踪,并且根据运动员的状态来灵活调整训练负荷强度以及间歇时间。其次,模式训练法具有训练定量化的特点,在模式制定与评定标准模块中,对于田径项目所涉及的这种指标都有着严格的量化标准,根据这些标准进行训练,既不会因训练量不足而导致训练效果的降低,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运动员身体的健康。

2. 模式训练法对于普通高校女子短跑项目的积极作用

2.1 优势

在高校的短跑训练中运用模式训练法,能够大幅度简化传统的训练方法,让学生的训练变得更加简单、高效、有条理,而且通过四个模块的不断强化与联系,高校的短跑训练变得更容易控制,防止在训练的过程中一些意外情况发生的几率,通过具有信息化特征的训练,大大减少了教练员对于单个学生教学的时间,通过可视化的数据模式,教练员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每个学生的运动状态,并且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状态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这种目的性非常强的训练方式对于整个短跑项目训练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2 特点

高校的女子短跑项目有着非常突出的特征,即不同于省队或者是国家队那种专业性极强的训练系统,也不同于中小学体育课的基础训练,高校女子短跑项目出现了知识层次高、时间不充足,学生基础差异大的特点,下面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一一阐述。

2.2.1 高知识层次

与国家队以及省队不同的是,大学生运动员的选拔都是要经过全国统一考试,以普通大学生的身份进入学校进行学习,这些大学生具有比较高的知识水平,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强,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在平时的训练中能够快速领会教练员的意图,与教练员之间的沟通也比较好。

2.2.2 时间有限

大学中的运动员其主要的身份还是学生,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也有很重的学习任务,不仅要参加各种科目的考试还要进行论文答辩。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学习质量,每周的训练时间就不会很充足,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教练员要制定出效率更高的训练计划,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尽可能提高训练的效率,通过对训练内容,间歇时间以及训练强度的调整,进行科学的训练。

2.2.3 基础差别大

高校女子短跑成员的来源比较复杂,大部分是通过学校的校运动会以及各院系的运动会和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田径队。这种复杂的人员结构导致了女子短跑成员的基础差异非常大,导致了以传统的训练手段来进行训练,其训练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2.2.4 没有充足的后勤供应

与省队或者是国家对相比,大学体育生的后勤保障工作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女子短跑项目中,由于短跑项目对于爆发力与持续运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无氧训练结束之后,学生们体能消耗巨大,需要进行营养的补充以及充足的休息,而大多数大学都没有给学生提供统一的用餐场地以及休息区域,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在训练之后会感觉到非常疲劳,这种疲劳得不到快速的缓解,影响之后训练的开展。

3. 模式训练法的具体制定步骤

3.1 收集信息制定训练基础

首先,要对于具体的田径项目有全面的了解,根据项目不同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参照对象,这里以女子400米项目为例子,400米跑是结合了短跑与长跑的特点,既要求运动员拥有百米冲刺的爆发力以及加速度,也要拥有长跑选手那样的持久力,可以说是一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短跑运动。针对这个特点,在模式制定的时候就要选择女子400米跑中优秀的运动员作为参照对象,通过对于参照对象以往比赛的分析,提炼出相应的数据,特别是对于爆发力与持久力方面的数据要进行详细的采集,并且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作为模式制定的基础数据。

3.2 横向对比

为了更好地进行训练活动,对于学生的运动水平要进行横向对比,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首先对于可能影响专项成绩的各个数据指标进行提取,让后将得到的数据与同项优秀运动员的数据指标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教练员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在哪个方面还存在着欠缺,并且根据这个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3.3 分析归纳

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要对于各种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纳工作,并排列出他们的优先级别,对于那些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要进行重点的研究,确定每个因素在模式训练法中所占的地位。这里以女子400米项目为例,在影响400米成绩的众多因素中,绝对速度、速度耐力、爆发力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在进行分析之后要进行重点的集中训练,通过60米跑的训练来强化学生的绝对速度,通过150米跑或者是300米跑来强化学生的速度耐力,通过立定跳远以及十级跳的训练来强化学生的爆发力,通过对于重点环节的基础强化,可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学生的400米跑能力。

3.4 建立模型

在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之后,根据每个田径项目不同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训练模型,这种模型的制定具有可循环使用的特点,无论学生的基础条件如何,都可以运用该模型进行训练,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可以根据数据采集的情况对于训练模型进行细微的调整,以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需求。这种训练方式规避掉了传统训练中所常见的盲目性,教练员不用在教学开始的阶段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进行学生能力的考核工作,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率,也适应了高效运动员训练时间有限的客观情况。

3.5 制定检测手段

为了更加灵活地调整训练模式,在模式训练法的框架下,对于检测手段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工作,一方面要求在参照运动员的选择上要更加科学,要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运动员自身天赋对于数据的影响,要选择那些生理结构或者天赋不突出的优秀运动员为例子,他们取得好成绩并不是因为过人的天赋而是因为运用了科学的训练方式,这样所提取出来的数据在高校短跑项目的教学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在检测手段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现实状态,从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两个方面出发,以客观、可靠、高效为标准,制定出真正适合于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4. 模式训练的控制与调整

在女子短跑项目中,想要大幅度的提高成绩是比较困难的,都是要经过漫长的积累过程才能达到成绩的进步。目前没有哪种训练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女子短跑项目的成绩,即使是模式训练法,它的训练效果也不具有及时性。因此,在采用模式训练法的过程中,对于模式训练的控制与调整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4.1 偏差的修正

模式训练法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一旦在训练的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那么这种偏差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不能仅仅对偏差进行单独的修正,对于整个训练模式也要进行有秩序、分步骤的检验,找到发生偏差问题的根源。比如在速度耐力方面,在出现偏差的时候如果简单地提高耐力训练强度或者是速度耐力的检测指标,那就会忽略其他因素对于速度耐力的影响(呼吸的节奏以及跑动重心的转移等因素),无法做到精准调控。

4.2 秉承慎重原则

在对于训练模式进行调整的时候,要十分的慎重,一方面在对于关键性指标进行重大调整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分步骤的调控,以避免这种重大修正工作对于整个训练模型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对于模型的周期性调整工作也要小心谨慎,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情况,在大的周期调整中划分出若干个小的调整周期,以求不给整个训练模型造成大的困扰,影响学生们的正常训练。

4.3 保证专项训练的地位

在实际的训练中,模式训练法虽然可以起到提高运动成绩的效果,但是模式训练法不能取代专项训练,通过模式训练法的使用,并不能一定达到专项训练所达到的效果,想要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需要将专业训练与模式训练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全面提高+重点强化”的模式来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对于技巧的训练,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5. 结束语

模式训练法是由模式制定、检测手段、评判标准、训练手段四个方面所组成的,其特点是能够让训练变得更加简洁、高效,这与大学短跑项目的特点十分契合,对于高校女子短跑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在高校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猜你喜欢

教练员运动员运动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不正经运动范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