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州市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工与品牌建设发展对策

2019-01-18赵宏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池州市黄精中药材

赵宏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徽 池州 247100)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长江,南接黄山,西望庐山,东与芜湖相接。总面积83.99万hm2,其中林地面积55.34万hm2,森林覆盖率达59.75%。全市富硒土壤面积达21.13万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境内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以及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升金湖。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地形多样,南部是丘陵山区,北部是长江冲积平原,襟江带湖,江河湖泊错落有致。全市林下中药材资源分布面积达66.67万hm2,种类近千个,适宜人工栽培种植林下中药材土地面积达26.67万hm2。近年来,市政府陆续出台了《池州市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池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池州市促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奖补办法》等文件,制定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但全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仍存在大宗林下中药材基地少、品牌影响力不强、产业规模较小等问题。本文在深入调查池州市林下中药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索研究适宜本地林下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和品牌建设的路径和策略。

1 池州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1 林下中药材品种及种植基地情况

根据池州市第四次全国林下中药材资源普查资料,全市拥有种子植物1 557种,其中林下中药材品种925余种。人工种植林下中药材品种27种,种植面积5.53万hm2。基地面积达66.67 hm2以上的品种主要有黄精、白及,苦丁茶、杜仲、山茱萸、瓜萎、白花蛇舌草、牡丹皮、菊花、金银花等。2017年,全市林下中药材农业产值6.2亿元,其中木本林下中药材产值7 896万元;全市新发展林下中药材基地种植面积近万亩,规模较大的种植单位主要有金寺山国有林场、安徽省青阳县九华林下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池州市同德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广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池州市九华府精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均达千亩以上。

表1 2017年全市种植面积较大的林下中药材品种分布

近年来,在宏观政策引导和政府鼓励扶持下,全市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较快,呈现出两个方面的势头:一是龙头企业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和年产值逐年递增。2017年底,安徽省青阳县九华林下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池州市同德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大宗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已发展到666.67 hm2。二是林下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增多。在绿色发展理念和脱贫攻坚政策引导下,一些村集体把林下中药材种植作为“一村一品”建设项目,不少农民也把种植林下中药材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自发成立林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据池州市林下中药材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全市林下中药材农业产值6.2亿元,产值和规模增速达到30%以上,发展势头迅猛。

1.2 林下中药材加工业现状

全市现有中药制剂生产企业1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家,以林下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生产企业11家。2017年全市林下中药材加工业总产值1.2亿元,其中森林药材加工制造3 807万元。全市林下中药材加工产值和企业数量均居全省末位。

(1)中药制剂生产企业(安徽延寿堂药业有限公司),可生产26种中成药。主导产品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抗衰灵膏、桑格膏、阿归养血糖浆等,其中抗衰灵膏为全国独家品种,设计年生产能力煎膏剂1 000万瓶、丸剂500万瓶。

(2)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安徽新泰药业有限公司),可生产中药饮片品种264个,年生产能力中药饮片300 t。同时,该企业还建有以林下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生产线。

(3)使用林下中药材原料的食品生产企业,共11家,主要产品有黄精茶、黄精酒、黄精蜜饯、葛粉、瓜萎籽、代用茶、天方茶饼、菊花茶等。规模较大的企业仅有池州金九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池州市九华府精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三四家企业,其中池州金九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8月份挂牌新三板。

1.3 林下中药材品牌建设情况

近几年,各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品牌意识、科技创新意识明显增加,企业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成效明显。2016年,青阳县九华林下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被授予“十大皖药”(黄精)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九华黄精”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通过农业部专家审定。池州市同德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白花蛇舌草基地、贵池区天品堂生态种植有限公司的黄精基地、石台县七井七宝专业合作社山茱萸基地先后被省食品药品药监局授予“绿色+道地”品牌示范基地。2017年,安徽卢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新泰药业有限公司被省农委授予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安徽森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与皖西学院共同申报的“林药复合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被授予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合作一等奖。

2 池州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池州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在种植面积、产品开发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林下中药材产业先发地区比较,无论是产业规模和标准化程度,还是产品开发和市场影响力,都还存在很大差距。制约池州市林下中药材产业高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相关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

林下中药材产业涉及规划发展、技术指导、驯化推广、良种培育、品质监测、宣传培训、药农与企业利益联结保障、产品研发、市场开发等一系列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发改、经信、农业、林业、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质监、科技、银行、保险等相关部门的职能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目前,池州市草本林下中药材种植由农委和药监部门管辖,木本林下中药材种植由林业部门管辖,林下中药材加工呈多头管理,没有成立组识协调机构,各部门之间沟通平台、协作机制尚未建立,缺乏统一的布局和组织协调,政策合力不强。

2.2 资源优势转化不足

池州市林下中药材资源优势明显,但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品优势。如石台县的山茱萸,基地面积已有数千亩,2004年就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山茱萸之乡”。青阳县为“杜仲之乡”,经过20年发展种植面积已达1 300 hm2。但近10年来,由于原药材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又没有开发出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每年大量山茱萸烂在山上,杜仲皮大量积压于农户家中。这种优势资源被闲置、浪费的现象,反映出池州市林下中药材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不足,也折射出政府对林下中药材产业的重视不足,投入不够。

2.3 产业规模偏小

一是原料基地规模不大、分散不集中。池州市山场资源丰富,但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农民分散经营现象较为普遍,土地资源利用较为无序,林下种植中药材发展起步晚,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难度较大。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创新能力弱、市场开拓能力、基础研发能力、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有限。池州市现有40余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72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没有一家药材加工和种植企业产值超亿元,均为小规模企业,企业的带动作用、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不高。

2.4 品质研究不足

林下中药材品种混杂,育苗量小,种源品质退化,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不健全,存在农药、化肥使用混乱等问题,重金属残留、农残等超过国家林下中药材种植规范标准。

2.5 市场价格波动大,种植户抗风险能力不强

林下中药材种植未列入农业政策保险范围,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同时市场行情波动较大,种植周期长,农户直接承受的风险较大。

2.6 推广力度不够

在政府层面,市政府及农、林、科技、卫生等部门官网缺少本地特色林下中药材的介绍;在企业层面,固步自封、画地为牢的现象普遍存在,对道地药材影响力的认知度不足,对道地药材深加工产品的品牌宣传投入不足,市场影响力较弱,道地药材的优势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

2.7 专业人才短缺,技术支撑不足

这是制约池州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短板。在人才储备方面,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缺乏懂中药种植和基地规范化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在缺乏技术指导的情况下不敢大面积种植林下中药材;工业领域懂中药提取工艺、质量控制技术、工程设备管理的人才稀缺,甚至熟练技术工人都很少,外商在本地投资林下中药材精深加企业多有人力资源顾虑,给精准招商带来困难。在中药人才培养方面,本市无高职学校开设中药栽培、提取、制剂、检验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市县两级政府尚未出台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急需人才的引进政策。在缺少人材和技术支撑的情况,池州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将很难跟上全省的发展步伐。

3 推进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政策合力

设立池州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产业鼓励政策和项目扶持政策,统筹协调产业发展所涉及的药监、财政、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专业技术人员等资源,组织研究解决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

3.2 科学编制规划,促进科技创新

结合“十大皖药工程”,加快与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池州市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编制符合本地资源特色和产业特点的《池州市林下中药材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形成“合理布局,科技支撑,重点突破,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局面。把推进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大健康产业、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度融合,加强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延伸产业链。

在林下中药材重点项目落实方面,加强人才引进、智力引进,以高校为依托,按照“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思路,采取市校、县校、校企合作的方式,在池州市设立分校区、实习基地或实验室等,鼓励本地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科技攻关。

3.3 加强统计分析,遴选品种重点突破

目前适宜池州市种植、且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众多(如黄精、灵芝、胶股蓝、白术、薄荷、白及、防已、葛根、乌药等),其中黄精市场供不应求,可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种植。积极推广“种植基地+研发+加工+销售”模式,开发传统大宗的食药两用系列产品,联结一产、做大二产、助推三产,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要在全面调查池州市现有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品种、亩产值、销售渠道、市场需求等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风险收益分析,选准适当品种作为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的突破口,制定出台《池州市促进中药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大宗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销售加工企业品牌创建及中药研发等技术集成创新给予鼓励扶持,通过对优良品种、示范基地的重点扶持,形成林下中药材种植集中区,带动全市林下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1]。

3.4 加强道地野生林下中药材资源保护,促进合理开发利用

设立原产地保护区,将九华山区域作为九华黄精原产地保护区,石台七井山区域作为山茱萸原产地保护区。明确在九华山风景区、老山自然保护区、牯牛降风景区等区域禁止乱挖野生林下中药材资源;其他地方要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制定野生林下中药材年允采收量,有计划补种、封育、轮采,确保池州市野生林下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对种植基地大气、灌溉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监测。组织科研院所专家开展研发,加强良种筛选与繁殖、病虫害防治及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全面推行规范化种植、标准化建设,制定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工艺标准、技术规程,提高原药材品质。

3.5 建设医药产业园区

加强林下中药材产业培育、孵化,引导本地企业入驻,集中生产、集中管理、集中质量控制,提升深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编制池州市林下中药材基础性资料,建立林下中药材产业项目库,以林下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大型医药集团,建立林下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定制药园”,将林下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兴主导产业[2]。

3.6 培育龙头企业

扩大林下中药材加工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发挥示范推动效应。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林下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企业、基地、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农户联结机制,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推进中药材生产与产业扶贫、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带动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工、多元化产品开发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3.7 打造绿色+道地林下中药材品牌基地建设

提高道地林下中药材药材品牌认知度。全力打造标准高、质量优的绿色+道地林下中药材品牌基地,推进技术集成创新,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突出产地特色和产品特性,加强地理标志管理和品牌创建,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优质优价。池州市林下中药材品种多,尚未形成产业集聚,拳头产品少,因此要立足资源优势,找准产业定位,打造道地药材优势品种,开展绿色+道地林下中药材基地认定。鼓励企业争创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驰名商标。以九华黄精、石台山茱萸为主体,挖掘道地药材文化内涵,做好珍品、精品收集,申报“黄精、山茱萸之乡”、打造“黄精、山茱萸产业小镇”,设立黄精、山茱萸等道地中药材贸易专业化市场,做好石台山茱萸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扩大九华黄精、石台山茱萸的影响力,提高品牌知名度。有机结合池州佛文化、诗文化,融合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市、“海绵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城市品牌,通过公路广告、专题宣传片、动漫、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加强产品宣传与推介,拓展宣传的广度与深度。

3.8 精心打造一批林下中药材休闲养生基地

据统计,我国有80%以上的城市居民自行购买过中成药,巨大的需求代表了巨大的市场。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和休闲娱乐,将中草药产业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突出发展养生休闲产业。池州市是全国森林城市和旅游胜地,发展林下中药材养生休闲产业条件独厚。因此在打造中药养生休闲基地方面,一是通过建立池州中药文化馆,展示池州特有的林下中药材以及名人、名医故事、中国的医药典籍等;二是建设具有池州特色的林下中药材观赏农场和药用植物园;三是发展一批集养生餐饮、住宿、亚健康调理和医学美容为一体的林下中药材养生农场。通过建设具有池州市特色的林下中药材养生基地,树立品牌,全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休闲养生产业, 将池州市打造为全国“中医药旅游休闲养生”强市。

3.9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广林下种植中药材模式

池州市山多地少,森林资源丰富,林下种植中药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挑选适宜林下种植的草本中药材,以喜阴药材为主,如九华黄精、白及、吴茱萸、射干、天麻、重楼等适宜本地生长的乡土林下中药材品种和道地药材;二是积极鼓励山区林农在荒地、坡耕地、山场发展种植木本林下中药材,如覆盆子、山茱萸、药用牡丹、金银花等。通过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提高森林单位产出效益,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林下中药材资源[3]。

猜你喜欢

池州市黄精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探析——以池州市石台县为例
小小书画廊
小小书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