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润无声,爱心育人浸心灵

2019-01-17史丽华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

史丽华

摘 要: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心灵教育起着净化心灵的作用。心灵教育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歌曲的旋律之美、歌词的语言之美,从而学习到课程中的音乐知识。本文阐述了心灵教育的作用,通过引导树立正确的心灵观念、融合歌词语言之美、创设音乐情境之美、激发想象创造精神四个方面,分析高中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途径,以期实现对学生的心灵净化 。

关键词:心灵教育;高中音乐;音乐与心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2B-0021-03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要”。

由此可见,高中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在于教授学生基础的乐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完成对学生的心灵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导向。高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心灵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优美的旋律的同时,自然地形成积极乐观的高尚品质,心灵得到净化。

一、心灵教育的作用

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心灵”,指的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种自我感知的概念,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心灵”是探究内心世界的出发点,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心灵”则是构建正常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探讨的通过高中音乐课堂来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侧重点主要在于让学生在感受节奏和律动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音乐人库申说:“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精神层面或者是道德层面的内涵,例如《祖国颂歌》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黄河大合唱》表达的是一种团结友爱的品德。心灵教育就像春雨一般,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的精神美与道德美得到提升。

二、音乐课堂中启发心灵教育的方法

(一)引导正确心灵观念,树立良好心灵导向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心灵观念无疑是高中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學目标,与此同时,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内心深处自然会有着强烈的表达诉求。而流行音乐这一音乐形式恰恰与学生的需求不谋而合。这就使得许多学生在钟爱流行音乐的同时,会对民族音乐有所排斥。

例如,在教学《思念》这首歌曲时,我刚展开课题,个别学生就已经深深陶醉了,在座位上舞动起来,对我说:“老师这才是我们喜欢的歌曲。”但也有极少数的学生说:“这些歌都没有什么内涵,既不像古典音乐那么有历史感,又不像民族音乐那样有鲜明的特色。”

这时,我便调整了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来谈一谈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不同之处,立刻就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许多观点,如“年轻人就应该听流行音乐,这样才能表现青春活力”“如果没有学习过钢琴之类的乐器,那古典音乐我们根本就听不懂”“流行音乐的歌词比较通俗易懂,没有什么理解难度”“大家仔细听一听,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好像在一些旋律上也挺相似的……”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便会发现,现在听起来有些“落后”的音乐可能也是当时的流行音乐,并且流行音乐中许多元素都来自于民间,这样才能够拥有广大的听众群体。

与此同时,我还特别为学生强调了一个观点,即只有真正用心创作的音乐作品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那些所谓的“口水歌”则会在短暂地流行过后而被人们迅速遗忘。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并不矛盾,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以流行歌曲为“桨”,“泛舟”艺术课堂。不难看出,学生在认识问题上有偏激、幼稚的一面,但这也是他们经过思考后发表的独特的见解。

在面对学生的审美取向出现问题时,我们不应高高在上、袖手旁观,而是应该与学生积极沟通,这样一来心灵教育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融合歌词歌曲之美,播种心灵教育田地

美的语言来自于美的心灵。高中音乐教材中所选的曲目大多是歌曲歌词之美与音乐旋律之美的高度融合,一旦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内在情绪,教师只需要在关键之处指点一二,就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感知到许多正能量,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他们的心脾,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美的烙印。

例如,在教学《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一首歌时,歌曲作者运用了包括排比、叠加等在内的多种手法对祖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细致描写,不仅让歌曲句式变得极具艺术气息,也体现出了作者对于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通过教师的细致讲解,学生不仅会被优美的歌曲旋律所吸引,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歌词的内涵价值,在感叹祖国人民团结友爱的同时,也不禁会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再例如,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教学中,学生虽然知道国歌是最为重要的国家象征之一,但可能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而不甚了解歌词中所记叙的一些历史事件。此时教师应该对歌词进行逐句分析,帮助学生知晓我们国家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才发展到现在的繁荣局面,一旦学生能够感受到歌词中所承载的文化底蕴,那么在下次听到或是歌唱时便会流露出更为真切的情感。

除此之外,由于高中音乐教材中所包含的歌曲种类较多,而这些曲目在思想主题上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歌词的过程中需要有所侧重,这样才能真正将音乐的种子播种进学生的心田,积极地影响学生对高雅艺术的态度,并伴随其他学习成果开花结果。

(三)创设音乐情境之美,推开学生心灵之窗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意识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够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保证学习质量。

与此同时,创设适宜的学习情景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这就使得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有意地为学生提供不同主题的教学情景,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需重点发挥音乐对心灵的触动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以《独特的民族风》为例,教师在教学其中的章节《辽阔的草原》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蒙古草原风情、民俗特色及其他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再通过视频课件向学生播放草原的相关歌曲或草原牧民生活的MV视频,这样学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到草原生活的情境当中,在感到愉悦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感知音乐世界的美好,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最终对音乐内涵形成属于自己的整体感知。

再以《高亢的西北腔》教学为例,教师可选出几首西北风格浓郁的歌曲,例如《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等,这些歌曲具有相似的旋律和曲风特点,是西北原生态风情的真实写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西北原生态相关歌曲让学生在高亢、自由而辽阔的旋律中深深地沉醉。与此类似的教学情境还有许多,教师若能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则不仅能够为學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也可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感受到音乐之美。

(四)激发想象创造精神,深化学生心灵教育

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精神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就使得教师应摈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教导学生如何去正确的欣赏音乐,也可以鼓励学生去进行音乐创作.假若学生全情投入到创作中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进而深化对学生的心灵教育。

例如,在《牧童短笛》三部曲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要点教学后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重点让学生明白该乐曲是如何运用二部复调的技法来创作出清新悦耳的优美旋律。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乐曲意境的感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尝试着去想象牧童、老牛以及田野等具体意象。当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时,不仅可以充分感受音乐的乐趣所在,也能够激发出旺盛的创作激情,从而让写出的歌词变得积极向上且合辙押韵。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扩展,将音乐教学与戏剧表演结合在一起,通过“小小舞台剧”“音乐派对”“你唱我演”等形式来丰富课堂中的教学元素。

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为学生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广阔的(下转25页)  (上接22页)视角去理解音乐以及表现音乐,从而在教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之美的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学生心灵的感化和教育。

三、结束语

好的音乐作品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正确心灵观念、融合歌词语言之美、创设音乐情境之美、激发想象创造精神四个方面,使心灵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灵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充分享受歌曲旋律美、歌词语言美的同时,得到音乐素养的提升,可以培养出具有美的心灵、美的情操的新时代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

基金项目:平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2019年规划课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想“心灵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究》(立项号:[2019]PLZ031)。

参考文献:

[1]叶伟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实证研究——以高中音乐教学为例[J].音乐时空,2016,(2).

[2]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对策研究——以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为例[J].当代音乐,2016,(7).

[3]王志明.点亮音乐心灵的一扇窗[J].岭南音乐, 2017,(4).

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