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有效资源提升农村小学品德教学简析

2019-01-17张光寿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农村小学课堂教学

张光寿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有关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塑造小学生思想品德与儿童社会生活基础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在农村,由于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的限制,《品德与社会》无法真正地影响并塑造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基础能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被要求提高,尤其是小学生的品德也在不断被要求强化和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不断地利用有效资源提升農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到塑造小学生品德,从真正意义上引导并影响着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能力的养成,让小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有效资源;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2B-0007-02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能够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一门必修课。

品德与社会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依照思想品德的形成,让小学生产生独立的思想基础和观念,从小形成自身的道德规范基础,为每一个小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农村小学,由于地域性和资源性的限制,小学生往往不能够充分学习并掌握《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从而造成品德与社会实践的缺失,影响其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还有一种情况是,农村小学的教学还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方法当中,主观的认为只有学好数学、语文等课程才是重点,这也间接造成了农村小学生《品德与社会》学习缺失的原因之一。

一、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及监管部门存在的教学误区

虽然教育教学方法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许多县城、乡镇等地区还停留在以往的简单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中,很多教师会无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学习《品德与社会》是没有实际用途的思想,认为这门课既不能够帮助学校在全省教学考核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不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通过考试,甚至不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毕业。这些错误的观念在很多农村学校流传,导致学生及老师乃至家长都认为《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学习过程中的“附属课程”。并且在“应试教育”的扼杀下,许多《品德与社会》的正常课时被压缩。另外,校方不断删减《品德与社会》课时、频繁更换任课老师等也是课程不被重视的普遍现象之一。

(二)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巨大差异

《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涵盖的知识非常全面且包罗万象,能够从许多方面引导并深化小学生的知识面及认知能力。例如生活常识、心理特征、行业特点及品德、心理、地理、历史等知识点。

这些跨行业和跨领域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专业性和学识要求非常高,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缺乏的原因,很多农村小学教师无法在第一时间给予小学生及时的解答和正确的引导教育。这就会使《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上的课本与实际产生巨大差异,小学生无法第一时间在课堂上汲取相应的知识和实践内容。

另外,由于农村的教学环境和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涉及的一些有关于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考核的内容无法正常地开展,这也是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之一。

二、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小学往往地处偏远地区,由于所处的位置过于偏僻,交通不够发达,导致许多年轻教师不愿意去参加工作。这也是许多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师班子人数不够,许多农村小学就会采用“学科兼任”和“承包制”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兼任”就是一位老师既教小学生数学课程又教语文课程,甚至还需要再兼任《品德与社会》的课时;而“承包制”就是一位老师包揽所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

这两种情况虽然解决了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问题,但是同时也凸显了其他方面的问题。教师一旦身兼数职时就会出现关注的薄弱点。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语文和数学的教学工作,而在学《品德与社会》时就马马虎虎的一带而过的。而“承包制”的《品德与社会》教师也会因为需要授课的年级与教材内容过多,无法全部备课,导致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习内容缺失,这些都是目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问题点及难点。

(二)缺乏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环节

《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内容中许多课时是与教学实践息息相关的,例如,要带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亲进自然、走进社会,带领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生活和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但是,在农村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中,因为教师精力有限或教学任务比较紧张,所以,很少有机会带小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做到真正的课程实践。农村教育资源有限也是导致小学生缺乏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环节的重要原因。

例如,《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倡导小学生要懂礼貌,在乘坐公交车时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要让座。但实际上在偏远的农村,很多小学生是没见过甚至没坐过公交车的,他们没办法通过想象力来实践让座这些良好行为。这也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缺乏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的原因及现状之一。

三、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师资力量

针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师资力量现状,我认为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首先要从稳定《品德与社会》的教师队伍率先出发,再进行教师业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尤其是校方应从长远的发展着眼,转变应试教育思想,先确定《品德与社会》专门的课程教师队伍,再针对教师队伍开展系统且有效的集中培训,使教师明白《品德与社会》并非可有可无,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养成和未来的行为习惯规范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尤其是教学教育改革迅速推广的今天,应试教育早就不能满足现在的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地域的现有资源,结合《品德与社会》,积极挖掘并开展能够拓展小学生视野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及导向,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和提高。并在有能力开展的情况下适当填充教师团队人数,增加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力量。

(二)立足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虽然农村距离城市比较远,而且农村的基础设施无法与城市媲美,但是农村也有着城市所不及的自然资源和其他地域性的资源。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适度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带领学生走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还有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以此来畅想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加强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正确地引导孩子们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四、结束语

在农村由于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的限制,《品德与社会》无法真正影响并塑造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基础能力的养成。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被不断地要求提高,尤其是小学生的品德问题也在不断被要求强化和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利用有效资源提升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才能够从根本上塑造小学生品德,从真正意义上引导并影响着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能力的养成,让小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3).

[2]黄平.《品德与社会》应建立多元的课程评价机制[J].明日,2018,(5).

[3]谢启龙.让品德与社会真正地走进农村小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1).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农村小学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