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康复护理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研究

2019-01-17王彩霞李艳萍姚拉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26期
关键词:慢性生活质量

王彩霞 李艳萍 姚拉弟

【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康复护理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与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院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10例,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延续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6个月内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0%<7.62%),其日常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91.64±2.18分>80.54±2.06分),P均<0.05。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治疗过程中给予其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延续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病情与预后,并提升其日常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康复护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再住院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6..0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加之该疾病进展快、复发率高,故而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其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在本研究中,笔者从院外延续康复护理角度切入,具体探究加强医疗护理延伸的相应措施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7年1月~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心内科、呼吸科进行临床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抽选出210例,采用随机列表法将上述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5例。观察组患者中,67例男性,3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62~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25±1.07岁;其中,21例全心衰,36例右心衰,48例左心衰。对照组患者中,69例男性,3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6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13±1.20岁;其中,20例全心衰,34例右心衰,51例左心衰。经对比可知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案

所有患者治疗、康复休养期间均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即住院护理及出院指导,即包括环境干预、用药指导、病情观察以及生活干预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将院内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具体措施如下文所示。

1.2.1 建立健康档案: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具体心功能分级及其合并症情况由专业的医师与护理人员共同为其制定出针对性康复计划。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出院指导工作,叮嘱患者按照康复计划不断纠正自身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树立起健康生活的意识。发放相应的院外病情监测表,指导患者掌握疾病变化的自我监测方法,同时叮嘱其定期返院复诊。

1.2.2 成立康复小组:医院方面成立相应的心衰康复小组,成员包括临床医师、临床护士及社区护士。建立康复微信群,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将其加入。鼓励患者之间可以在群内积极交流服药、饮食、运动等相应康复经验。专科医师与护理人员也可以在群里定期指导患者生活中相应疾病康复注意事项,并反复宣教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可私自错漏用药、停药。

1.2.3 延续随访:护理人员每周电话随访2次,每半月上门随访1次并采血复查血电解质。其一及时了解患者院外康复休养进展及相关康复计划的执行情况,提升其用药依从性与遵医性;其二便于掌握其疾病变化。护理人员将患者病情及时反馈专科医生,特别是用药情况及电解质变化特别关注,医护共同针对患者康复情况适时调整用药并做好健康档案记录。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期间的再住院情况,并计算再住院率。同时,采用ADL量表(生活能力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设置其评价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处理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再住院率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率(%)表示,ADL评分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s)表示,当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统计,观察组再住院率为1.90%(2/1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2%(8/105),x2=3.78,P<0.05。观察组护理后ADL评分为91.64±2.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4±2.06分,t=3.18,P<0.05。

3 讨 论

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从建立健康档案、成立护理干预工作小组以及实施延续随访三个方面实施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延续康复护理,具体来说,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则能将医疗服务落实到每位患者上,同时,也能够指导患者执行康复计划,从而改善疾病预后,提升其日常生活质量。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则便于增强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疗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促进作用,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而通过延续随访,则可以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而调整相应的康复计划,有利于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降低疾病复发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再住院率、日常生活质量两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相比,延续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与预后,并提升其日常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丽玲,黎秀云.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在提高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7):85-86.

本文編辑:吴 卫

猜你喜欢

慢性生活质量
自拟败毒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42例临床分析
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分析
整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