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9-01-17蒋辉霞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26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高血压

蒋辉霞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2019年3月15日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高血压但没有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分析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为(42.17±3.58)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7.94±8.46)mm;显著长于对照组(30.52±2.79)mm、(36.46±7.7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二尖瓣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比值为(0.71±0.45)、对照组(0.68±0.36);观察组室间隔/左室后壁比值为(1.18±0.35)、对照组(1.08±0.32),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超声可为临床评估高血压患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便于医生以此为参考为患者制订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心脏超声;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54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6..02

高血压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可伴随患者终生的慢性疾病,在高血压的影响下,患者的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均发生改变,所以很容易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尽早确诊患者的病情,提供恰当的对症治疗措施,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临床诊断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主要依赖影像学技术。为此,本研究分别比较了5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与50例高血压但没有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全部选自2018年1月1日~2019年3月15日,前组50例,确诊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2~84岁,平均年龄(63.85±1.27)岁;高血压病程3年~22年,平均病程(12.54±0.34)年。后组50例,确诊为高血压未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1~86岁,平均年龄(64.25±1.08)岁;高血压病程3年~23年,平均病程(12.68±0.29)年。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EPIQ 7C型三维心脏超声诊断仪购自荷兰飞利浦公司,配套的矩阵超声探头型号是S5-1;扫描速度为50 mm/s。取患者仰卧位,从胸骨旁边开始检查,沿着患者的左心室长轴进行连续的M型扫描,范围包括室间隔、左室后壁、左房内径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1]。扫描结束,再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心尖四腔,以了解二尖瓣的血流特点。记录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舒張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的比值、室间隔/左室后壁的比值等。

1.3 观察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比值与室间隔/左室后壁比值。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的左房内径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尖瓣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比值与室间隔/左室后壁比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 讨 论

以现阶段的医学技术,还无法彻底治愈高血压疾病,一旦患病,患者需要终生通过药物控制血压,生理和心理难免受到影响。资料表明[2]:如果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不好,则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肾病等,这也是高血压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直接原因。另有研究显示[3]:心房颤动的直接诱因便是高血压,心房颤动会提高血栓栓塞以及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由此可见: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引发的心房颤动,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改善预后的关键。

心脏超声是检查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常用影像学技术,优势是可重复性、无创和无痛,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能够获得患者的机体内环境图像,准确的了解靶目标的血流特点,为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详细的参考依据。文献称[4]: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结构、心脏功能均会发生变化,通过心脏超声,能够准确筛查疑似病例,对于临床诊断意义重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左心房扩大是导致心房颤动的直接因素,临床发现,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促进了心肌间胶原的产生,心肌间质只是一种纤维结缔组织,而细胞外基质才是胶原。如果胶原的产生速度比降解速度快很多,则会诱发心肌纤维化,从而导致左心房扩大,最终引起心房颤动。鉴于此,对于高度疑似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诊断时应严格依据患者心脏超声的检查结果。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有无阵发性心房颤动,心脏超声显示,患者的左房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有明显不同。医生可将心脏超声的检查结果作为评估高血压病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病情的依据,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玉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8,(47):35.

[2] 姜艳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检查特征[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1):110-111.

[3] 王金晶,熊云云,杨 昉,等.重复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筛查[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12):1245-1247.

[4] 王小英.用心脏超声检查诊断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价值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5):187-188.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特点及其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