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南县砂姜黑土环境变化与改良对策

2019-01-17朱贺福薛炳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4期
关键词:阜南县

朱贺福 薛炳杰

摘 要:阜南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砂姜黑土是阜南县3大土壤类型之一,主要分布于距河道较远的岗地,面积约4770hm2。从第1次土壤调查表现性质显示,近年来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该文介绍了阜南县砂姜黑土的历史演变,并提出了改良对策。

关键词:阜南县;砂姜黑土;环境变化;改良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5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4-0117-02

1 阜南县砂姜黑土环境概况

阜南县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河中游北岸,国土面积1801km2,其中耕地面积10.8万hm2,总人口172万。地表为黄河和淮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坡降为1/10000,海拔高度在34~19.5m。境内数条河流贯穿,构成了大平原河谷地貌的自然现状。全县地形可分为岗地、坡地、湾地3类、呈现“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离河道较远的岗地地势平坦,主要是砂姜黑土,约为4770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近50%;距河道较近的坡地以黄褐土(第1次土壤普查称为黄棕壤)为主;淮河、洪河泛滥冲积物形成的是灰潮土。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南端,具有明显的过渡带气候特征,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4℃左右,极端最低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40.7℃,年平均降水量980mm,年平均降水日数103d,降水集中在每年的5—9月。全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有淮河、洪河、谷河、润河、界南河、小润河、陶子河、小草河、小清河等,其中淮河、洪河、谷河、润河对全县土壤变化的影响较大。

2 阜南县砂姜黑土历史演变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第1次土壤普查显示:砂姜黑土所处地势低洼平坦,地下水位较高,一般在1~2m,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动不畅,雨季可上升到1m以内,或接近地表;局部低洼地段有短期积水的现象。耕作层15~20cm,质地重壤或轻粘土(较粘重),屑粒状结构,土粒分散;犁底层厚度8~12cm,坚实;心土层厚度25~60cm,质地重壤或轻粘土,竖立的棱柱状或棱块状结构,砂浆盘埋深1m以下。由于质地粘重干旱时容易产生裂缝,降雨时土壤吸水膨胀,结构解体,裂缝闭合,又会造成土壤排水不良而受渍,适耕期仅2~3d,生产上多灾多难。

据第1次土壤普查结果显示,阜南县砂姜黑土的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2.6g/kg、pH7.6~8、全氮0.9g/kg、有效磷

2~9mg/kg、速效钾130~200mg/kg、全锰539mg/kg、全锌54mg/kg、全硼55mg/kg、全钼1.54mg/kg、全铜23mg/kg。当时对砂姜黑土的评价是缺氮、少磷、富钾,偏碱性,属于“僵、瘦、薄、漏”的低产土壤,小麦、玉米的单产仅为2250kg/hm2。

近30年来,全县上下进行了不间断地以排水降渍为主要目的的农田水利建设,一条条排水沟被开挖疏通,排水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而蓄水和灌水能力被忽视,挖沟多,建闸少,提水泵站缺乏,蓄灌能力严重不足;一旦遇到干旱天气,只能利用深井水抗旱浇灌,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当前地下水位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一般多在3~4m,干旱季节达5m以上。由于棱柱状垂直的土体结构和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短时间的中到大雨不会造成田间积水,加之阜南县主要是雨养农业,缺少畦田,抗旱时难以大水漫灌,造成阜南县砂姜黑土区涝灾少旱灾多,砂姜黑土改良利用的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

第1次土壤普查后,普查成果迅速推广应用,全县磷肥施用量速增,由以前的不施磷肥增加到300kg/hm2以上,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尿素+磷酸二铵”的施肥配方在阜南地区已成为经典,多年来被农民使用。进入新世纪,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的应用和宣传推广,广大农民关注和认识到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配合应用的重要性,从此走上了平衡施肥的道路。自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提升,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正在不断的更新应用,砂姜黑土的综合治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全县砂姜黑土上的耕作制度已呈现多元化,“粮、菜、果”全面发展,大棚蔬菜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hm2以上,已成为了全省蔬菜种植大县;各种适应性杂果面积逐年扩大,小麦、玉米等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已达到了“吨粮田”水平,水稻旱种区域也在快速地向砂姜黑土区推进。目前,砂姜黑土已成为了阜南县3个土类中生产能力最高的一个土类。

目前,阜南县砂姜黑土的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4.4g/kg、全氮0.91g/kg、有效磷29.1mg/kg、有效钾100~200mg/kg、有效锰57.3mg/kg、有效锌1.1mg/kg。对照第1次土壤普查结果可以看出,阜南县砂姜黑土的有机质有所提高,有效磷含量大幅度提高,速效钾含量略有下降;pH值5.7,严重下降,有酸化的趋势。随着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有机质含量正在慢慢提高,耕地质量总体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

3 砂姜黑土改良利用的对策建议

3.1 兴修水利,排蓄结合 过去以排水降渍为主要目的的小农水建设,对砂姜黑土区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改善土壤通透性、改善作物根际环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是阜南县砂姜黑土区由低产田转变成中高产田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一味地开沟排水而忽略了涵闸配套,使得排蓄失调,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已由过去的1~2m降低到3~4m,干旱季节时砂姜黑土的棱柱状结构和土壤纵裂又限制了作物根系的生长及其对养分水分的吸收,从而影响到了作物的健壮生长和产量,成为了砂姜黑土区作物实现高产的一大瓶颈。因此,今后在兴修水利时要做到排蓄结合,排水适当,同时注意涵养地下水位,保持在2m左右为宜。

3.2 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秸秆禁烧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物秸秆科学处置、还田就成了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大重点。直接还田省工、省时、投资少,但也引起了一些病虫害加重、出苗不齐、苗瘦苗弱、死苗等问题。多数稻田的水稻秸秆粉碎较难,机收后秸秆较长,难以还田,玉米人工收获面积大,机械粉碎投入高等,使农民对秸秆直接还田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了秸秆还田的推广普及。要改良砂姜黑土,提升其水肥气热的协调性和增产潜力,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关键在于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因此,在现行条件下,作物秸秆还是应该通过堆沤、过腹、沼渣等形式使其充分腐熟后再行还田,但腐熟后还田又势必增加劳动力投入,这又与目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相悖。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单独设立该项目资金或利用农业标准良田建设项目资金,因地制宜,以社会化服务或其他形式对秸秆直接还田和堆沤还田给以补贴,推进秸秆还田的科學化和普及率。

3.3 逐渐深翻,加厚耕层 “僵、瘦、薄、漏”是砂姜黑土的基本属性,加之近年来旋耕机械的普及应用,翻耕越来越少,甚至多年不翻耕,由此带来的是土壤耕作层越来越浅,犁底层往上加厚抬高,从而阻碍了肥料的深施和作物根系的下扎以及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因此,今后要逐渐深翻加厚耕层,先打破现有的犁底层,再通过合理地蓄水灌溉、增施有机肥等农业措施使活土层逐步加深加厚,使土壤有一个适宜的通透性,增强其保水保肥的能力,提高砂姜黑土区耕地的质量。

3.4 种养结合,合理休耕 土壤pH值的下降与产量越来越高、生理酸性肥料施用量越来越大有直接的关系。砂姜黑土的改良利用应把种地和养地相结合,通过休耕、种植绿肥、秸秆深翻还田、配方施肥等措施,提高砂姜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和熟化程度,改变碱(土)金属离子入不敷出的局面,遏制土壤pH值继续下降的趋势。

3.5 推广先进水肥技术,推进水肥一体化 针对阜南县雨养农业的现状和其漏水、漏肥、漏气的结构特点以及大水漫灌难度大、水资源消耗严重等问题,建议今后在砂姜黑土区加大力度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微喷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化水肥应用技术,既节约了水、电、油等资源,又满足了作物对水肥的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控水肥用量,防止下渗跑漏。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阜南县
阜南县夏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为村民办实事儿,最有成就感”——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派驻阜南县盛郢村第一书记喻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