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再造我国化肥业发展新优势

2019-01-17山东蓬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韩永奇

中国化肥信息 2019年8期
关键词:化肥智能化生产

■山东蓬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韩永奇

近年来,我国化肥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努力化解各种困扰,稳步前行,取得了不凡的业绩。进入2019 年以来, 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 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影响严重,如美国制造贸易摩擦与争端加剧了单边与贸易保护主义,为国内化肥业出口带来了很大风险,对国内化肥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而在国内经济稳中有变、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经济发展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深刻地影响着化肥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国内环保、安全生产监管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等政策因素聚合发力的情况下,化肥行业依然稳步向前发展,满足了国内农业生产的需要,保持了全球化肥生产和消费第一席位。所有这些表明,国内化肥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但要看到国内化肥业发展的环境时刻处于变化之中,一系列的矛盾、问题和挑战对行业稳步健康发展影响极大,还存在不少难题,亟待破解。

一、我国化肥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化肥业稳定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我国是全球化肥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中国化肥产能和产量占世界31%,消费量占世界30%。2016 年中国化肥使用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当年中国化肥使用量(折纯,下同)为5984 万吨。而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随着农业部“到2020 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政策的实施,化肥总产量下滑。2017 年中国化肥产量下降至6065.2 万 吨, 2018 年 下 降 至5459.61 万吨, 同比减少9.98%。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化肥行业发展还存在突出问题与明显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化肥工业发展较为粗放,重量低质、轻结构调整与生态环保,特别是一些环保和土壤污染带来的农产品安全等问题,给化肥工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加上近年来深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双重变化影响,中美贸易争端、农产品安全、化肥负增长、出口下滑以及环保严查高门槛等制约着国内化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重量薄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两减”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大,让“以量取胜、低质发展”难以为继。时代向化肥业发展提出新课题,市场向化肥行业发出信号,化肥供需结构以及矛盾更加尖锐。供给方面,2019 年第一季度化肥产量为1330.9 万吨。需求上,2016 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比2015年减少41.5 万吨。2017 年,国内化肥消费量进一步下降至5859.4万吨;2018 年,国内化肥消费量在5100 万吨左右,表观消费总量降幅为4.9%。销量也出现下降趋势,2018 年化肥(折纯)销量为5282.82 万吨,同比下降10.5%。2019 年第一季度化肥(折纯)销量为1260.4 万吨。在库存上,2018年化肥(折纯)期末库存比年初增加了3.7%。2019 年第一季度中国化肥(折纯)期末库存比年初增加了13.5%。以上数据表明,目前化肥总体供大于求。

落后产能退出迟缓,绿色新型肥料发展缓慢,严重影响我国化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化肥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导致化肥需求品种改变。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实行轮作休耕试点、播种面积减少将影响化肥投入;农业以及非农用化肥受多因素影响而回落下滑。此外,现代农业观光园、高新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受地方政府负债水平上升等因素影响化肥产品的市场需求,农业发展新理念以及农业结构的大调整,也引发化肥市场结构和需求的改变。

化肥行业在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发展动力改变、发展方式转换,市场供需仍是化肥行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所在。但行业环境与市场结构出现大变化的情况下,主要矛盾仍然在供应端,供给结构不改善,其结构性矛盾就难以改观。目前供给上依然存在较大问题,供给的品种、数量以及产品的性能能否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是改善“重量低质”发展模式的关键。

2. 环保与安全生产政策趋严

近年来,安全环保政策愈来愈 严。2018 年3 月14 日,生态环境部组成督察组对盐城市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严重环境污染及当地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不力问题开展专项督察,发现该公司存在非法处置危险废物、违规转移和贮存危险废物、长期偷排高浓度有毒有害废水等环境违法行为。还有环保因素导致“两灌”化工园区企业整顿停产,连云港叫停灌云灌南化工园区,省市县环保部门联合对“两灌”化工园区所有化工企业逐个检查,而后出现的一些企业超标排放,这种环境违法行为被环保部门查处。诸如此类的事件已多次曝光,有的企业关停、责任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自去年环保风暴以来,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型企业陆续出现停产,据统计,仅京津冀就有16.7 万家小散乱污企业被整治。2019 年以来,趋紧的生态环保政策也对我国化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 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启动, 环保压力持续加码。在环保高压下,许多不达标的化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停产。随着环保督查政策的陆续出台,今年下发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对化肥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影响,能耗指标、清洁生产、大气排放等环保要求更严格,环保门槛更高,严查可能会让有些企业遇到空前的环保压力和生存的挑战,让化肥企业战战兢兢。

严厉的安全生产监管政策以及化肥安全生产风险不可预估性,更让化肥行业感到如履薄冰。化肥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生产工人的安全,也关系到工厂周边人畜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是企业不可以触碰的高压线,但化肥作为支农的化工产品,有着化工的基本属性,其生产具有化工业的特点,生产工艺中危险化学品多、易燃易爆物质多、压力设备多、工艺流程复杂等。安全生产的事故偶发性强,其风险隐匿不可预估性强,将时刻威胁着企业生产。易燃易爆,高发不确定性成为化肥业安全生产风险所在,正由于此, 让化肥业感到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爆炸事故后,国家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要求越来越严,各地安全生产问责、检查更细,因此原因而关停生产线甚至引发牢狱之灾的大有人在,所有这些让化肥企业感到压力巨大。日趋严格的环保、安监政策,直接影响了部分企业的产能发挥,大量缺乏环保、安监投入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关停产能或停产整顿,开工率大幅下降,有的地区整个园区都被政府关闭,进而引发原料以及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化肥企业压力巨大,这也是因环保安监风暴而停限产给化肥行业带来的最直观影响。在环保安监政策趋严的高压态势下,化肥业何去何从,是化肥业所思考的问题和所面对的难题。

3.创新是关键

随着各种优惠政策取消,化肥行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减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效益。化肥行业创新力量大多在科研院所,要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化肥行业创新包含过程或工艺创新和应用创新,不仅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而且科研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时间与人员投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 多因素推高成本成为化肥业发展痛点

化肥业的劳动力、资源、土地等各种要素的成本增加,低成本优势减弱;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压力加大;新增适龄劳动人口增长放缓,人口红利下降;投资收益下降,要素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化肥业的各项成本不断加大,尤其是要素成本增长较快,低成本优势削弱。如劳动力、土地、环保、金融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再,成本过高不仅推高化肥价格,也挤压了企业效益。虽然化肥价格上扬了,但人力成本、原料成本、环保以及安监政策等等带来的成本上升了,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如某大型化肥企业的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劳动强度大的工种每月工资至少5500 元,技术型工人或者工程技术人员每月6000~7000 元,因为用工量较大,人工成本的上升减少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劳动力成本增长较快,新一代劳动人口的择业标准变化,化肥制造业招工难,高技能人才短缺,还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调整,加大创新投入,环保税的实施强化了环保巨大杠杆作用等,化肥大企业将会缴环保税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生态发展、绿色制造也将无疑推高化肥业成本。在高成本的推波助澜下,化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现在招一个人工资、五险一金加上劳保福利不是小数目,企业工人多了负担不起,不仅企业用工成本升高,还有提质量、环保以及管理,哪一个都得大把的票子。每年质量提升、环保治理、管理等各种成本都在上升,导致越来越多的化肥企业苦不堪言。有人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水涨船高,但提价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企业这样回答,产品提价是迫不得已,谁都知道低价多销,但成本高了,就必须提才能保本盈利,产品提价直接导致销售量的减少,销不出去,就得库存,库满了,就得停产,一停产,一系列问题都来了。当然,化肥业的精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等问题也会带来投入大,成本高等问题。此外,新技术改造传统化肥产业作用有待加强;化肥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等。还有我国化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如中美贸易战影响出口问题,以尿素 为 例, 2017 年 出 口465.6 万吨,同比下降47.5%;2018 年出口244.7 万吨,同比下降47.5%。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中美贸易战影响出口等问题限于篇幅不再详细探讨。

二. 打造我国化肥发展新优势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化肥行业的实际和企业发展的现状,智能化、绿色化和创新产学研结合打造我国化肥业发展新优势。

以智能化来打造我国化肥业发展新优势,促进国内化肥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化是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杀手锏,美国在发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后,近期又发布《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等政策文件,提出聚焦发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科技和5G 技术等关键领域。智能化在未来产业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国内化肥业成本优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制造成本上升,必须依靠智能化提高效率、质量,抵御成本增加。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质增效,都需要智能化、高端化。智能化牵涉到方方面面,但关键是搞好“两化”融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绿色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制造业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变化;数字技术应用和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促进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一体化联动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的化肥装备智能化制造、自动化是大势所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将会把化肥企业带入智能时代。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不再,红利消失,必须靠智能化技术、自动化装备,来降低成本,提升技术品质。化肥企业面对成本高的问题都在想办法,很多化肥企业面对高质量发展以及谋求竞争新优势的需要,都自觉地向高端化、智能化靠拢,成为提质增效、降本增利的法宝。

有的化肥企业加大智能化力度,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山东就有一家化肥企业大胆探索高端化、智能化,该企业车间对设备的智能改造投入1000 多万元,全部实现生产、质检、管理智能化,以前一个车间一二百人完成的工作量,现在两个车间几十个工人足够了,企业内部的产品周转、运输都达到了自动化、智能化,企业大部分流程已经达到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山东鲁西集团以智能制造作为化肥生产的重要支撑,采用国际领先的实时数据库,自动采集传感器点数25 万点,数据自动采集率达到99%,实现了计划、产量、产品结构、能源和资源的优化调整。在关键的生产环节实现了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对粉煤气化,锅炉机组燃烧、制粉、机炉联动进行系统优化。因此,要抓住5G 商用机遇,推动人工智能与化肥业的融合发展。如化肥企业结合互联网,个性化定制肥料的智能化制造。在安装了智能配肥操作系统的手机APP 上,工作人员选择目标地块、种植作物和目标产量,后台自动调出大数据,计算出对应配方和施肥量,生成订单,并将指令发送到配肥站。终端配肥机安装有氮、磷、钾三种单质肥,以及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原料斗,接到指令后,配肥机按照配方掺混不同原料,一袋定制肥料由此生成。中化化肥智能配肥就是这样,它由四个部分组成:云端数据库+电子商务平台+智能配肥机+农业服务平台,这套体系与农业部门的数据平台互通,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分布式智能生产装置,实现肥料配方、生产、施用以及农业综合服务的智能一体化,从而高效率满足农业生产对肥料的定制化需求。还有一些化肥企业每月利用大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做出产品的售后服务分析、反馈,有问题立即整改,确保产品质量,有力地促进了销售工作。

笔者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认识到了智能化制造、自动化生产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减少用工人数量,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智能制造化肥,如云天化智能化肥微工厂等,有的利用农业大数据平台,了解各地土壤情况,及农产品新品种投放区域,研发相应肥料产品。此外,不少化肥企业运用互联网+改造传统化肥生产销售等环节,开辟网上销售服务系统,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鲁西集团以智能制造作为化肥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通过应用安全智能化管理系统,全面监管生产过程与现场作业,指标超限实时报警并发出短信提醒,实现重点工艺装置本质安全。总之,要充分利用智能化先进技术,围绕生产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开展智能化应用,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加快创新行业发展模式,以生产制造的智能化管理,促进化肥行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以生态化来打造绿色化肥工业,推动化肥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当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土壤以及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下,化肥业要矢志不渝地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树起生态文明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为农业生态文明做出贡献。首先,大力开展绿色研发,实现产品与研发过程的绿色化。过去,过度和不当施肥导致土地品质(地力)下降与营养元素失衡,甚至带来了土地板结,污染了土壤和农产品,这是化肥工业的痛点。

未来市场上,绿色生态环保新产品开发是企业保持竞争地位的关键因素。一个绿色高端化肥产品,价格也高,市场也很抢手,是国内化肥发展的基本趋势。

首先要围绕绿色高效研发生态产品,尤其是生态新型肥料的研发,如植物均衡营养肥,不断研发出未来环境友好、肥料利用率高、或具有土壤修复功能的高效生态肥料,以满足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化肥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当前,在传统化肥生产过程中,耗用的原料多,物耗大,产生的副产物或废气、废渣、废液多,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实践证明,以清洁科技为基础的清洁生产,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大幅度减排了废弃物,从而大大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因此,开展好清洁生产是化肥生产过程绿色化的好途径。还要发展好循环经济,大力推广节能型全循环尿素生产技术、化肥生产废水超低排放及气体深度净化技术、磷石膏无害化预处理及生产新型石膏建材产品技术、改进型磷石膏制硫酸技术、利用磷石膏和钾长石生产钾硅钙肥技术、硫酸低位热能回收技术、曼海姆法硫酸钾装置升级改造技术等。

最后,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倡导化肥使用过程的绿色化。化肥因使用过度导致的残留、酸害土壤板结以及污染土壤等问题而给社会留下太多的负面观感,因此,除研发生产环节外,还要在使用环节做好绿色文章。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发展新型肥料,把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发力点。肥料的施用不仅要考虑被植物吸收的部分,更要研究其残余部分对土壤和水系的影响。在化肥使用过程中要倡导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减量化为原则,大力开展精准高效施肥,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次数,开展好智能配方施肥及施后板结与污染土壤修复以及田间地头包装物的回收和利用,形成自觉保护好生态环境、养成人们绿色环保意识责任等等。做好这些过程的绿色化工作,才能让我们化肥企业在社会上赢得好口碑,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降低其研发、生产、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量,并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并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我国化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产学研结合整合社会创新资源,促进化肥业的持续创新,推动国内化肥业进入工业制造4.0时代。国内外实践表明,创新能够促进化肥业重新洗牌,创新成为推动化肥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我国在立足国情和资源条件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发了多项独创的科技成果,形成了集设计、科研、设备制造、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工业体系。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始针对不同地区的种植需求发展减量增效的高科技含量产品,依靠科技进行土壤修复,我国化肥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部分企业进入行业技术前沿。如30 多家科研院校、70 多家企业进行缓控释肥等高科技含量产品研发和建设,在行业内形成了竞相发展缓控释肥等新型高效环保肥料的局面。促进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目前全球制造业进入新一轮技术升级周期,国内化肥行业创新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例如先进煤气化技术、高效低压合成大型化技术、新型肥料增效技术、生物质肥料生产技术、大型空分压缩机、大型磷矿浮选装置、精细磷酸盐加工技术、磷石膏预处理及化学法处理技术、难溶性钾资源利用技术等。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必须把创新摆在化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

具体说来,国内化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加大科研投入。尽管我国化肥业的技术创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瓶颈仍在产学研上,产学研不能够有效地结合,产学研问题成为化肥业创新的关键,产学研难题有待破解。化肥行业产学研难以结合的主要原因是几方缺乏紧密合作的动力和机制,缺乏合作的通道、纽带,缺乏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技术转移创新服务体系,也缺乏政府的组织和协调。破解的办法即必须大力开展以市场化取向改革为核心的体制创新,改革当前科研院所的考核机制。合理确定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定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为此,必须大力改革现有机制和体制,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采用市场机制来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产学研用密切合作的行业共性技术平台,促进各地化肥技术创新联盟以及技术创新联合体的形成,集聚国内生产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的产学研,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高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培育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创新创业,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和技术推广的投入。大力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联盟,如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促进各类主体协同创新,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我国化肥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目前,我国化肥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创新成为推动化肥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化肥行业要依托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抓住有利时机,依托骨干企业凝聚产学研各方力量,形成有效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我国化肥工业的大发展。

总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化肥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既是新时代我国化肥业转型升级的综合体现,也是化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化肥业发展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市场变化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要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通过产学研促进科技创新、改进工艺技术、创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加大节能减排等方法来优化产业供应链,加快实现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生态型现代化肥转变,由低质粗放发展转向高质量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化肥智能化生产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田间试验化肥减量增效促农增收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用旧的生产新的!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