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活动促成深度思考,集思广益解透特定诗歌

2019-01-16钱东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51期
关键词:茅屋老妪秋风

钱东杰

诗歌教学中,我们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成学生对诗歌的深度思考;通过师生之间集思广益、分享讨论,强化对特定诗歌的深入理解。本文尝试以诗人杜甫的诗歌教学为例,探讨诗歌有效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叙事诗——以写促读,力图共鸣

诗歌阅读中,叙事诗往往以其曲折动人的情节取胜。在初步感受诗意的基础上,把握人物、情节,书写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力图与诗人形成精神上的共鸣。

(一)巧设学生活动。初读《石壕吏》,我们体会到老妪内心的“苦”和石壕吏内心的“怒”。1.请以“老妪,你真苦!”为题,寫一段心里话,分享交流。2.请你以“石壕吏,你为何怒?”为题,写一段心里话,分享交流。

(二)教师启发点拨。1.面对第一个问题,思考两点:(1)老妪赴营是被逼无奈还是主动请缨?“请从”“急应”“犹得”可见老妪尽管万般不舍,还是暗地里替下老翁,保全家小。(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是谁在说话,谁在哭泣?许是老妪和家人(儿媳)在艰难道别,相互哭诉悲惨家境;许是老妪已走,儿媳独自耳语,哭诉眼前苦难!此句将生离死别、家破人亡之痛深刻渲染!

2.面对第二个问题,思考一点:(1)诗人杜甫坚定支持唐朝政权(“北极朝廷终不改”),对官军的胜利喜形于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但对老妪一家所遭遇的石壕吏强迫百姓、作威作福的做法强烈批评,对由此遭遇不幸的百姓流露出深切同情。

二、叙事抒情密切关联的歌行体古诗——比较阅读,多面透视

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们不妨将之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阅读,进行多面透视。

(一)巧设学生活动。两首诗同为唐代歌行体古诗,试从内容、主题、形式(句式)等角度比较阅读两诗,说说你的发现。

(二)教师启发点拨。杜诗题目中“茅屋为秋风所破”这句话,明写“秋风”,实则“秋风”只是引子!秋风卷走“屋上三重茅”,从而致使群童抢茅,“我”无力追讨。诗人使用“忍能对面为盗贼”,语意极重!从“忍”字可读出诗人的无奈、痛苦。

“南村群童”伤透了诗人的心,但这依然只是个引子。冷雨倾盆,如麻不绝。茅草既无,连夜漏雨。“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因风雨而难以安睡,诗人因舐犊情深而痛心疾首。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确是罪魁祸首,但追本溯源则正是朝廷不作为,国家衰败、时局动荡所致!这下诗人彻底寒心了!“呜呼”一句,振聋发聩。呐喊出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

岑诗题目中“送武判官归京”则道出了送别的主题,送别前惊叹于塞外风雪的雄奇瑰丽景象;钦佩于将士们不惧严寒、开疆拓土的壮志豪情!全诗句式整齐,都为七言,送别之情写得内敛含蓄——“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两诗比较,我们读懂了岑诗写景的雄奇瑰丽,抒情的内敛含蓄;也突出了杜诗构思的以小见大、风格的沉郁顿挫。

猜你喜欢

茅屋老妪秋风
天堂是所茅屋
老妪
老妪
茅屋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偶拾
老妪老翁
秋风
印度百岁老妪被醉汉强奸致死
秋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