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2019-01-16张海颖

学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个性主体课堂

张海颖

摘 要: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属于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学科魅力的场所,也是教师施展自己教育智慧,引领学生的阵地。新课改下,需要教师提升自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尽情挥洒自己的智慧,展示自己的才华。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我的眼里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人文情怀和对美的感悟。语文课堂应使学生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基础上获得情的熏陶,理的启迪。

关键词:课堂;主体;个性;自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6-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6.069

以往,我们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备课流程:复习导入,传授新知,归纳小结,实践练习,巩固新知。各个环节紧紧相扣,精心设计,甚至把学生预想的答案都写了进去。我满足于学生按照我的预案去回答问题。我想要的课堂是自然流畅,没有意外,是全体学生辅助教师按既定的方案圆满完成任务。我不希望,甚至恐慌个别学生的意外挑战影响了我完整顺畅的教学流程。

现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出现,高效课堂的提出,使这种授课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已经跟不上课改的步伐。新的教育理念提倡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需要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不应再是沉寂无声的了,而是要充满活力和生机,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沃土。因此,我呼吁教师们不要再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了,把本应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张扬个性、挥洒创意的空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求教师预设的教学环节不能再紧紧相扣,毫无空隙。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尽量多的自主空间。因此我们的教学预案应设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动态的课堂生成。也許课堂上教师要去的方向与学生要去的方向发生分歧,我们会经历越来越多的“意外”以及难以应对的尴尬与无奈。但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有所舍弃。记得我在教学《蓝树叶》一课时,在讨论同学之间该如何互相帮助时,学生纷纷发言:“当有同学摔倒了,我要把他扶起来。”“当有同学不会做题时我要主动讲给他听。”当我准备进入下下一环节时,一名学生又举起了手,经过允许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做法。”我愣了一下,没有打断他的话,而是友善地说:“那你说给大家听听。”“如果有人在我困难时不帮我,那他要是有困难了,我就不会搭理他。”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关于“自私的人是否值得我们帮助”的话题。

课堂本应以开放和宽容善待每一位参与的学生,特别是针对学生的问题更要充分重视,因为这才是学情最真实的呈现。其中,学生提出的我们在备课中没有准备的问题更具意义,这是对于教师备课最有力的补充,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更容易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学生对于知识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敢于放手,给学生张扬个性的空间,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亲自动手的空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上教师教的内容学的怎么样,学会了没有,这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既然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就要敢于放手,不要担心学生出现错误或者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具体呈现,更能促进教师的教学。

同时,在学生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导者的作用,给学生恰当的引导。对于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问题也不要急躁,而是要帮学生寻找问题的根源,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要注意帮学生树立足够的自信,这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思考与实践的空间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给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广大语文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把教材所学的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体验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

事实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以说,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考、理解、实践。比如,教学《影子》这课,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影子”这一自然现象还不太了解,对“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这些内容还不太理解。如果只是枯燥讲解,学生太小,难以接受。课堂上,我发现外面太阳很大,灵机一动:何不直接到太阳下,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影子呢?于是,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纷纷质疑: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为了解决以上疑问,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让他们在太阳底下排好队,指挥他们分别面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让学生找找自己的影子各在自己的什么方向。学生马上就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我又让学生在操场上随意跑,把自己的影子甩掉。学生愉快地跑着,不断地有孩子向我报告:“老师,这影子怎么老跟着我。老师,这影子怎么甩不掉呀?”在实践这个大课堂上,学生在愉快地思考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敢于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周正高.谈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的途径[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0.

[2] 邓晓宇,曾繁健.自主英语学习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责任编辑 薛晓静]

猜你喜欢

个性主体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