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2019-01-16徐伟娜

学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表达学科素养阅读

徐伟娜

摘 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呢?笔者认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手段。

关键词:学科素养;阅读;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6-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6.065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呢?笔者认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手段。

一、通过阅读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新的高考制度公布以来,师生一致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对于高考来说,用“得语文者得天下”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升,这一点就从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文以及要求学生必须阅读的书目大幅增加就可以看得出来。因此,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阅读的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

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离不开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和培养。

根据阅读时是否出声的角度,阅读可以分为默读和朗读。比如,在早自习时,我就鼓励学生出声朗读,通过大声地阅读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在晚自习时,我则鼓励学生自行默读,通过用心去读,仔细体会文本蕴含的味道。这两种阅读方法,一动一静,不同时段配合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根据阅读时参与的人数,阅读可以分为个人阅读和齐声朗诵。在语文教学中,有时需要让某个学生阅读某一段文字,在阅读完成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简单点评,从而提升这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时,一段文字,则需要全班同学进行齐声朗诵,以突出文本的气势,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味本文的价值和意义。

根据阅读的深度,可以将阅读分为粗读和精读。除了课上要求的,教育部推荐学生必须要读的,需要精读的课文外,有些时候还需要学生广泛阅读一些书目。对于这些扩展学生视野的读物,学生则可以进行粗读。相反,对于一些经典,则需要学生反复阅读,不断咀嚼,这就是所谓的“精读”。

阅读有时还需要进行对比读。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在延安插队时,就十分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马列经典著作。在阅读时,就经常把不同翻译者的书进行对比阅读,深入体会对于一个问题为什么理解会有不同,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善于阅读,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我们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二、通过表达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表达,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对应的就是说的能力;书面表达,对应的就是写作的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能力。

(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实用价值之一。我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与他人交流时,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敢说。这里的“敢”,就是要学生克服自己的交往障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有些课堂之所以沉闷,就是因为,教师习惯了自己的自说自话,不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个别的教师是怕学生的“说”影响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不让学生说。对于我们语文学科来讲,这样的课堂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应该培育一种学生敢于在课上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从而形成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说”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会说。这里的“会”就是学生说话的方法,不仅包括“说”的感情色彩,还包括“说”的智慧和技巧。比如,我们在给同伴提意见时,我们就要充分照顾到同伴的感受,必须发自内心的、真诚地表达,同时考虑到同伴接受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委婉地甚至可以迂回地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他,从而既照顾到同伴的面子,又能够让他比较愿意地接受我们的意见。这个表达的过程,就需要我们事先的一个预设,通过不断锻炼,就有助于我们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书面表达,就是将我们的所思所想通过写作表达出来。这无论对于高考来说,还是未来走向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1.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形象地说明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要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我们必须多读。通过广泛阅读,不断积累写作所需要的词汇和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视野开阔,广泛涉猎文、史、哲、理、化、生等各门类的著作,不断体会各个门类著作的精髓和写作方法,从而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养。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会写,总觉得提不起笔来,或者提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探究背后的原因,无非就是读得太少了,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

2.多写。“多写”就是要多练,养成写作的习惯,写作离不开思考。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勤思考、善思考的人。并且要勤动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不断回过头来反思,不断进行修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在此,我建议大家准备一个小本子,一截笔头,放在口袋中,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总之,语文学科素养的落地离不开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手段。若是离开了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 魏小娜.语文学科素养探析:“读写素养”的视角[J].语文教学通讯,2017(z3).

[2] 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養[J].中学语文教学,2016(3).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表达学科素养阅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