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不能少了“历史味”

2019-01-16王鑫

学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改

王鑫

摘 要:高中历史课程在新一轮的课改实践过程中,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历史教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整理与总结了近期学者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论述,结合原有知识经验,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显露出的学科特色缺失问题入手,着重分析如何保持历史学科特色,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改;学科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6-00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6.057

“历史味”是借鉴程少堂老师提出的“语文味”一词。语文教学中要有“语文味”,同样历史教学中也应该有“历史味”,突出学科应该有的独特内容和独特韵味。尤其是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高中历史教学更应该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式方法,结合我们特有的学科内容把握历史学习的本质,构建历史教学独特的教学过程。“历史味”便是保持我们历史学科的自身特色,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的本质。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突出“历史味”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以历史内容为中心

有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会偏离中心,讲着讲着就会偏向于教师自身喜欢的内容。由于历史教学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各个方面的知识都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出现。因此,有些教师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根据自身情况拓展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有些教师在拓展教学内容时却忽略了历史教学的本质,偏离了历史教学本质,甚至已经不再属于新课标规定的历史知识教学范畴,这使得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知识边缘化,历史教学缺少了“历史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扩展内容一定要尊重、落实新课标要求,任何拓展内容都要以历史为基础,切忌以偏概全。

例如,在讲解“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时,有些老师会利用大量的课上时间凭借自己较深的艺术鉴赏力引导学生品评诗歌、绘画等的艺术价值。这种做法就让我们的历史教学丧失了“历史味”。教学时,历史教师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讲授的是历史课而不是语文课、不是美术课……历史教师一定要以历史教学为目标,从文艺发展的角度去研究、学习历史,从文艺作品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来理解和剖析当时的时代发展特点和历史发展进程等,总之,一定要把握“历史教学”这一根本任务。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受“知识本位”的影响,过分强调历史知识和理论的传授,忽视了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培养。针对这一弊端,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综合发展,强调要改变原来教材中“繁、难、偏、旧”的知识体系,改变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中的“过于强调基础知识传授”的倾向。在历史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的综合发展。这三方面的综合发展并不是说不重视基础知识,而是更应该落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后才能在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离开我们的历史基础知识,那么历史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立与发展。

基础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说我们要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仅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还会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抓好基础知识一方面需要教师为学生综合梳理历史学习内容,分析历史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基础内容,可以用理解的方式去记忆;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基础内容,并在教学时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学习基础知识。一定要避免强硬地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开展学习。同时,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之余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分析、讲解历史知識,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历史修养,把自己的修养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有很好的情感体验,并且用自身修养来吸引学生开展历史学习。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历史学科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现代教学理念中备受关注的新型学习方法,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于学习的热潮,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其驾驭知识的能力。因为对新理念的理解偏差和自身学科底蕴的缺乏,有的教师不能够发挥正确引导作用,一味为新而“新”。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误的心理,认为一切思维、推理都可以随心所欲,历史可以任意判断,任意假设,任意构想,从而丧失了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科学的最基本的尊重与敬畏,陷入了唯方法论之中。历史学科由于自身贯穿古今的特点容易引发学生思维,令其徜徉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但它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又由不得我们来得半点马虎和虚假。因此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一定要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在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客观事实的原则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于历史教学也是这样的道理。课改的推进也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思想。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当然,新机遇也会带来新的挑战,随着新课标要求的提高以及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必将接受各种各样的考验。我们每一次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尝试都应结合已有教学经验,结合我们的历史教学特点,不断开拓属于自己的新颖的历史教学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程少堂.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2] 唐岸映.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教文汇旬刊,2011(26).

[3]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 李 媛]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