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关系

2019-01-16王永奇

学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数学学习关系

王永奇

摘 要:“当数学家导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曲调等等一样而得到充分的快乐。”这句话倒出了数学即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对数学的教学就是在生活中对数学的再创造。用小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教学改革;课前关注生活就是寻找数学教学资源;课中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就是兑现数学的再创造;课后,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发生勾连,就是数学学习和生活经验同步的最好诠释。

关键词:生活经验;数学学习;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6-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6.04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一定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使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兴趣和亲切感。”生活经验又是激活学生学习数学资源的有力武器,实施一种“基于小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笔者就学生经验与数学的关系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学前,摄取生活中数学教学资源

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课本中提到:“本学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了,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到数学学习中吗?”这一问,实际上是对小学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反思与总结。六年级有这样一道数学题:艺术小学的平面图,图中有正方形的教学楼,圆形的花坛以及操场、图书馆、草地、食堂、实验室、收发室等场地用不同的图形做一标识。教师可让学生先量一量艺术小学的平面图的长和宽,然后计算这所小学的面积。这些问题是生活问题,因此学生完全可以从日常的生活中去感受这些数学问题,把生活资源有效地变成数学问题。这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会了思考生活,产生探究生活奥秘,开发生活资源,攫取生活资源的欲望。早就有人指出,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就能在探究和发现过程中找到人类的活动轨迹。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一课中,当教师让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时,学生就会拿上纸笔在课前观察校园,思考怎样将校园变成纸上的平面图。学生思考实践“变”的过程就是一种对生活资源探究和思考的过程,这一行动本身就是对数学生活、生活数学的再思考。我们都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场所以及场所的建筑物的构成和规划都是先有设计,在纸上画平面图纸,最后实施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这一过程的再现。

二、 教学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思考中去。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学生要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出新知,必须具备“生活经验”。这里所说的经验包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把学生的课堂活动作为主线,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想到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動手、在实践中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在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中,通过“生活经验”这一中间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应用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时我就设计了下列的动手活动:(1)拿出你的长方形,去看、去摸、去感受、去发现长方形的特征;(2)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活动去思考和探究长方形的对边长度是否相等。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在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离开了活动过程,这个实践过程是不会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样,没有“生活经验”的参与,也就没有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更加谈不上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下一次的“生活经验”的积累。

三、教学后,用生活经验指导“数学生活”和“生活数学”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育就是生活的观念。他反对脱离生活没有活力僵硬的传统教育。他指出要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提倡“用生活来教育”“生活决定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使数学教学在生活的沃土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先让学生对整十的两位数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在课后探究学校马上进行的“队列表演”这一活动,让学生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用点子图或者列表的形式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后探究,把课堂的数学学习经验和生活中实践经验相互融合,产生了新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逐渐产生真实感,学到的数学知识也就有生活价值和意义。

我们经常说,教学要盘活各种教育资源。小学生形象思维较为活跃,抽象思维还未发展成熟,因此生活经验作为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加深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指导于生活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有味”“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真实价值,那将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件愉快的事。

参考文献:

[1] 沈冬梅.让生活带着我们去学习——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J].小学生旬刊,2015(9).

[2] 边巴次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3).

[3] 刘瑞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全面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进程[J].学周刊,2013(19).

[责任编辑 杜建立]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数学学习关系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