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开展策略研究

2019-01-16蓝丽萍

学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开展策略合作探究小学语文

蓝丽萍

摘 要:考虑组织引导学生的策略问题,探索出一种从具体学情出发的,能够促使学生合作探究进行得更加顺畅自然的方法。创设相宜情境,优化探究性学习外部环境。培养协作习惯,奠定探究性学习坚实基础。抓住问题不放,引领探究性学习走向深入。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探究;组织引导;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6-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6.027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之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基础。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才能很准确地收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才能为接下来的“以学定教”提供教学决策,使得课堂教与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是课堂教学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的,因为这样的话学生只是发现了问题,却没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从教学的实际效果上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合作、探究环节才是新课程改革之下一堂课的最主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才能得到有效突破,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果也才能有所保障。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是需要讲究策略的。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得他们完成情感的准备,尽快地进入合作探究的状态中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学生在探究中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合作是否合理有效更是他们需要去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是否紧紧地抓住问题不放,是不是能够从一个疑难延伸开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保证了探究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更是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说,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过程中,是需要语文教师去好好考虑组织引导学生的策略问题,探索出一种从具体学情出发的,能够促使学生合作探究进行得更加顺畅自然的方法。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学生的合作探究环节的组织引导呢?

一、创设相宜情境,优化探究性学习外部环境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语文是一门特别讲究情感性的学科。只有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语文学习也才算真正地走上了正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经历尚浅,体验还不够丰富。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更应该侧重于情感方面的引导与教育。

现阶段,我们对于学生的知识情感教育还是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正因为如此,小学语文教师还是要注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育,通过创设相宜的情境来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情景性,注意诱导学生的合理强烈的情感,为深入理解文本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冊《梅花魂》一课为例。这是一篇表现海外华侨深深依恋祖国的文章。对一个人生经验丰富的成年人来说,理解这样的一篇课文当然不是难事。但是对于人生经验不足的小学生来说就不一样了。比如说外祖父为什么会成为华侨?华侨又为什么会深深地思恋祖国,尤其是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些知识链接来补充一下时代背景,并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和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等方式手段来做课堂学习前的准备,帮助学生积蓄正确的情感。这样的话,学生们在就会对课文的探究产生兴趣,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培养协作习惯,奠定探究性学习坚实基础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首先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要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就不需要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反过来,只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接下来课堂学习所要着力突破的。因此,无论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探究,都要强调他们的合作协同。因为这些疑难都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是个人的智慧所无法解决的,确实需要教师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智慧加以突破。

以教学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一课为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相信学生借助工具书很容易就能够扫清阅读的障碍,也能够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但是在探究环节,学生们如果没有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相信他们是不能独立解决“作者为什么详细地描写了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更深刻的意图”这样的问题。只有我们组织学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每人出一个点子,汇聚起来,他们才能恍然大悟,也才能很好地领会作者的深层意图。

三、抓住问题不放,引领探究性学习走向深入

探究是学习最好的品质,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探究问题是需要有韧劲的,更需要技巧的。所以说,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是需要语文老师的跟踪指导的。对于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语文老师必须有个清楚的了解。当然了,限于课堂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语文老师必须先给学生定个时间单位内的探究任务。在限定的时间内,学生如果没能顺利地完成任务,那就说明他们遇到了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语文老师挺身而出。语文老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抓住问题不放的优秀品质,然后再根据他们遇到的具体困难做有针对性的指导,教给他们相应的技巧,确保他们探究的方向。这样长久坚持下来的话,学生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合作探究中去学会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技巧,也才能在合作探究中独立学到他们真正想学到的东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出团队合作的精神来。

正因为如此,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语文老师是会对学生将要合作探究的问题有个提前预判的。并且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时间做好合理的分块,作一些善于合作探究常规时间与非常规时间的划分,以保证合作探究的逐渐深入。

参考文献:

[1] 高书玲.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之我见[J].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10).

[2] 刘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的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5.

[3] 褚召琦.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J].教育学文摘,2016(6).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开展策略合作探究小学语文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