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

2019-01-16王钦厚

学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王钦厚

摘 要:在数学的学习中围绕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常见的数学学习的模式,也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考验着学生的学习水平。问题解决是一个借助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在分析现有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思路,并进一步付诸实践,使得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善于组织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6-00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6.008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问题解决是一个经常性的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之下,调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分析并解决目前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也是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伴随的任务。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保持清晰的思路,并且按照科学的步骤来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增强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自信心和学习技能。

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正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師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下面,笔者主要围绕数学中问题解决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经验。

一、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身上都有可挖掘的宝贵资源。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都有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因此用合作探究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所以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的前提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一定的问题解决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能够通过合理的分工,高效完成问题解决的任务。

例如,在教学“租车”这课时,有一道题:有38位同学乘车去郊游,大巴限乘15人,每辆租金180元;面包车限乘8人,每辆租金120元。怎样租车更合算呢?有的学生说:租3辆大巴。有的学生说:不好,租5辆面包车吧。师:为什么不好呢?生:租3辆大巴浪费7个位置,租5辆面包车才浪费2个位置。师:还有更合算的租车方法吗?通过合作讨论,学生最后得出了结论,并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彼此的合作能力。

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平等协作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能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之下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优势。由于在学习经验方面的不足,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遗漏和错误,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给学生做出积极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在面对困难时还能保持理性。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当学生的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课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发现问题,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痛点,就需要采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将这些痛点解决掉,我们才能够恢复到平静的生活状态。而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各种解题的方法,也是在为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而做着基础的准备。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题型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题型训练,反复掌握某一个概念,这样大任务量的学习模式,使得很多小学生都产生恐惧心理,这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

例如,在学习关于重量的内容时,我就带了两袋食盐和一袋洗衣粉,另外还有硬币,其中食盐的袋子上标注着500克,洗衣粉的袋子上标注着1000克,而硬币上面没有标注。通过观察实物,学生就能够对重量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并且对重量单位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又如,在教学“周长”相关内容时,我让学生量一量黑板、课桌、书本的长和宽,然后计算,甚至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量一量自己家里家具面的长和宽。

其实,学生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就能够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数学的身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一下子增强了,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启发学生,使他们明白这些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都能够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的基本道理,并且这样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够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

四、通过勤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数学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但是,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如果我们能够辅助以动手实践,在学生的直观认识习惯和抽象理解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就能提高他们理解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来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提高他们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让学生带着一种自信去迎接未来的学习挑战。

参考文献:

[1] 陈晓政.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1(16).

[2] 苏巧真.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1(5).

[3] 张勋.小学高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1).

[4] 孙劲松.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指导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5(102).

[责任编辑 杜建立]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