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犬耳痒螨与马拉色菌混合感染的诊治病例

2019-01-16李艳艳杨海峰

中国兽医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耳部患犬耳道

李艳艳,李 玲,杨海峰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225300)

耳痒螨是犬外耳道常见的寄生虫,主要以皮肤淋巴液和脱落细胞为食,引起耳部瘙痒、甩头、抓耳等,严重者可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马拉色菌是犬外耳道常见的真菌,主要导致耳部分泌物增加、红斑、水肿、结痂、瘙痒,也可进一步继发细菌感染。2017 年12 月,本院实验犬犬舍饲养的1 只中华田园犬出现耳部分泌物增多、甩头、抓耳等症状,经诊断为耳痒螨与马拉色菌的混合感染引起的外耳炎。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病例情况

该犬8 月龄,体重5 kg,精神状态尚好,食欲正常,体温37.6 ℃,呼吸频率26 次/min,心率87 次/min。耳部瘙痒明显,频繁甩头、抓耳,耳道分泌物明显增多,暗褐色,有难闻气味,翻开耳廓,仔细观察能看到分泌物表面及耳道被毛上有白色的小点在移动。

2 血液学检查

采集2 mL 血液,其中0.5 mL 注入EDTA 抗凝管进行血常规检查,另外1.5 mL 注入肝素锂抗凝管离心制备血浆后进行血液生化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白细胞水平略有升高,其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3 耳道分泌物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怀疑耳痒螨或致病菌感染所致,故采集耳道分泌物做了以下检查。

3.1 耳痒螨检查 用医用棉签采集患犬耳道分泌物后在一洁净载玻片上涂匀,滴加50%甘油水溶液于涂片上,从一侧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于低倍镜下镜检,检查发现大量耳痒螨(图1)。 耳痒螨虫体呈椭圆形,雄螨大小0.274 ~0.362 mm,雌螨大小0.345 ~0.451 mm。 足4对,雄螨每对足末端和雌螨第一、二对足末端均有吸盘,雌螨第4 对足不发达,不能伸出体边缘。

3.2 致病菌检查 用医用棉签采集患犬耳道分泌物后在一洁净载玻片上涂匀,自然干燥,使用Diff-Quick 染色液进行染色,干燥后镜检,先于低倍镜检查,最后使用高倍油镜观察,检查发现大量的“鞋底状”马拉色菌(见中播彩版图1),并发现少量小球菌。 马拉色菌,单细胞酵母菌,形状一般是圆形、椭圆形,或者是圆筒形,当细胞出芽的时候会出现花生状或鞋底状,大小为2 ~7 μm。

通过以上检查结果,确诊该犬为耳痒螨与马拉色菌混合感染并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的外耳炎。

4 治疗

首先使用洗耳液对患耳进行彻底清洁,医用棉签擦拭外耳道后,滴加耳康滴耳液,每日1 次,连用14 d;酮康唑片,口服,10 mg/kg·bw,1 天1次,连用14 d;1%伊维菌素,0.03 mL/kg·bw,1次皮下注射;同时给予头孢拉定,40 mg/kg·bw,肌肉注射,连用3 d。 两周后,该犬耳部瘙痒症状消失,耳道分泌物减少,异味减轻,对患犬进行耳部分泌物检查,耳痒螨及马拉色菌均转为阴性。

5 讨论

外耳炎是外耳道上皮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是犬临床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主要引起耳道分泌物增加、甩头、搔抓、耳道异味等,严重者可导致耳血肿、耳道狭窄,继发中耳炎或内耳炎等。外耳炎的原发性因素包括寄生虫、异物、过敏、角质化异常与自体免疫性疾病,好发因素包括耳道湿气过重、通风不良、耳道狭窄、外耳道毛发过度增生与过度分泌等,持续性因素包括细菌和真菌的感染。

耳痒螨和马拉色菌是引起犬外耳炎的常见病因,由于犬耳道呈“L”形,且耳道附近被毛较多,若不定期护理,容易导致耳螨感染。 而马拉色菌正常存在于犬的外耳道内,属于条件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耳道皮肤受损时常导致马拉色菌过度繁殖而感染。本病例中,也存在少量小球菌的感染,一般多为中间型葡萄球菌,因此,为防止进一步的感染,采取了抗生素进行治疗。

本病预防重于治疗,在平时养犬中,需定期检查耳部有无异常,及时对耳部进行护理。

猜你喜欢

耳部患犬耳道
犬多发性神经炎的诊疗1例
耳部用药安全须知
蚊虫入耳怎么办
全方位护理干预在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耳道冲洗与硼酸滴耳液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观察
犬慢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
一例犬先天性枕骨大孔发育不良的诊疗与体会
铜绿假单胞菌耳部感染临床研究
异物进入耳朵
犬病治疗的输液疗法
耳部瘢痕疙瘩的序列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