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2019-01-14陆离

关键词:题眼命题作文导语

陆离

摘 要:在平时的命题作文中,笔者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审题不准,洋洋洒洒地离题万里,或词不达意,看了令人不解。因此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题意和确定自己的表达旨意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想准确把握题意和确定自己的表达旨意,就必须做到:准确审题,巧妙立意。

关键词: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中图分類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100-2

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它直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快速构思,也有利于老师评阅。所以命题作文一直是初中阶段作文的最主要考察形式,我们苏州市近几年中考作文也都是以命题作文为主。下面谈谈我对初中学生命题作文审题与立意的一点思考。

一、审题

审题,即分析题目,理解题意。它是作文的序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经常要求学生将审题过程分三步走。

(一)细读导语,抓关键句

我们苏州市的中考作文要求一般有两类:一是有一段导语加题目,二是一个单独的作文题目。很多学生在开始写作的时候,如果单看题目,头脑中往往会一片空白。但有了一段导语就会好多了。如果有导语的,就要好好读读导语,对导语进行解析,找准关键语句,因为关键语句能透露出命题者的意图,也就是让学生明白写什么。

比如2016年苏州市中考作文题是这样的:“东风,可以理解为在你生活中会遇到事情鼓励你,或者有人对你的关怀;生命中总有一些“东风”是为你而来的!以《东风为我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知道“东风”可以是“事情”,也可以是“人”,学生构思起来就有抓手了。

又如2017年苏州市语文中考作文题目《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如果只是看题目,不少学生会产生疑问:“青春的绿色”指什么?“征途”又指什么?怎么“铺满”呢?可一读导语:“青年,最大的资本是敢于梦想、勇于前行。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青年人就该像常春藤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攀援,把青春的绿色铺满人生的征途。”马上就豁然开朗了。导语中的关键句一“敢于梦想、勇于前行”这是中心。关键句二“青年人就该像常春藤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攀援,把青春的绿色铺满人生的征途”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参考。

反复斟酌,这是把握题意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抓住题眼,理清结构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是一个短语或句子,一般来说,这种形式的文题较长,可以引导学生用“切分法”,找到关键词并理清题目各个词语间的结构关系,根据题目中的“题眼、范围、数量、人称”等来分析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和要求。

1.抓住题眼

题眼是题目精神汇聚之处,它能集中反映题目的指向性,抓住了题眼就是扣住了题旨。题眼通常是以修饰词的身份出现在题目中,如《童年趣事》中的“趣”字,《悠远的脚步声》中“悠远”。文题是简单句子的,就抓“动词”。如《老师笑了》,“笑”就是题眼。文题是复杂句子的,如《那是最美的风景》,题眼就是“最美”与“风景”。抓住题眼,可以避免文不对题,还能使文章条理清晰,甚至可以将其当做线索贯穿全文。

2.理清结构

文题无论是短语还是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结构,对较长的题目对它进行语法结构的分析就能准确地领悟题意,掌握其要求和重点。例如:《生活教会了我》这个题目,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生活”和“教会”。只写自己在课堂中受到教益,就把“生活”的范围写的太窄了;为了突出“教会”,既要写生活“教”了“我”什么,更要写自己领悟、转变、提高的过程和结果。题目虽未明言,但暗示文章的主题要积极向上,内容要有意义、有价值。

又如《美,就在身边》,关键词语是“美”、“就”、“身边”。“美”,可以是自然风景的美,也可以是艺术的美,还可以是人情、人性的美。“身边”,指的是在我们周围,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就”指明美并不遥远,美无处不在,大多数人却缺少了发现的眼睛。所以这篇文章应写身边常常被人忽略的美,所以尤其需要细节描写和对比描写。

(三)审读内涵,思考外延

汉语词汇含义丰富,不少词语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很多命题作文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语,这种形式浅显而醒目,较为容易,但是如果没有审好题并剖析好词语的涵义,不大容易出好作文。还有一些文题是一个短语或句子,但是文题中会有一些词语语意多样,使文题出现内涵和外延上的多义性,那么就需要引导学生多读题,多思考,可以把想到的涵义都写在草稿纸上,充分解析题意后再进行立意构思。

比如《那一刻,我长大了》,这里的“长大了”不仅指年龄的增长,外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懂得了自省,担起了责任,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又如2012年苏州市中考作文题《心中有支欢乐的歌》,“心中”的“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实指歌曲,也可以比喻某种情感(珍贵的友情、温暖的亲情)、志趣等,可以涉及自然、艺术、个人、社会等。

类似的题目不胜枚举,如《走过青春雨季》、《这也是课堂》、《人生路上风雨多》、《我的世界,有你》等,对这类题目,应透过字面的表层意思,去挖掘题目的丰富内涵,应注意展开联想、引申,由物及理,由事及理地表现主题,使文题的寓意得到升华或深化。

二、立意

立意,就是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把题意变成文章主题的过程。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古人说,“文章以意为先”、“意犹帅也”。可见立意的重要性。那么怎样确定文章的立意呢?

(一)要正确、鲜明

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下面是一位学生在《牵手》中的片段:牵手是一种传承,一种继承,一种发扬。这里的人们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着文明、精神的种子,创造着希望,传递着爱的火把。前面写爷爷牵着我的手,接着写爸爸牵着妈妈的手,后面写我牵着伙伴的手。三个片段突出了主题——温暖、和谐与关爱,揭示文章的主旨,说理深刻,立意正确鲜明,情感基调催人奋进。

(二)要新颖、深刻

这是在前面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具有“过人之处”。

如一位学生在写《留在心底的声音》中给读者展示了苏州某古镇的声音。在选材上,作者通过“石桥下的水声”“青石板的滴水声”“狭窄小巷子里的叫卖声”来诠释小镇古老而又新生的生活画卷,通过这些声音来传达这座千年古镇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构思巧妙,写出了新意。

又如《读父亲》这个题目,有学生把父亲比喻为“一本饱含哲理的书,书页间流露着伟岸、正直。”这样写立意就深了。

再如《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这一题目,假如是层次低一点的学生,不免写成自己在青春时期所见的自然界中的绿色。可这样的表达是非常浅显的。我们学过的很多课文,例如《白杨礼赞》,再如《一颗小桃树》,其实都是比较有深度的,作者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那对于这个题目,学生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手法,托物寓意,写一棵树、一株草的生长过程,然后再点出它象征着自己或者象征着某一个群体。

(三)要真实、感人

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里发表的获奖演说《讲故事的人》中坦言:“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讲故事的人》里说的故事,有很多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感人的故事,所以能打动读者的心。

如2013年苏州市中考题《遥远的眼神》,某考生写一细节:……我买了个面包,跑到他面前,小心翼翼地将面包放在他面前的碗里。他惊诧地看着我,带着疑惑的目光看着我。我赶紧说:“放心,没有毒!”他的眼中似乎有一丝动容,瞧瞧我又看看面包。突然笑了起来,满口黄牙和黑漆漆的牙垢暴露无遗。他抓起面包,狼吞虎咽地吃下了它,好像饿了好几天。我咬咬嘴唇,准备离开。没想到他忽然抓住我的一角,困難地张开嘴巴,发出了几个浑浊的音。那是他在对我说谢谢吗?我感到几丝暖意划过心田。他的眼神也卸下防备,单纯地望着我……这是一个真切动人的小细节,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更是文章内容的精华细节。真情的细节内容构成文章的血肉躯体,是好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分作文的关键,因为好细节才能打动批阅者的心。

当然,提升立意的方法远不止以上几种,这些只是我在指导学生审题、立意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写作闪烁的是自己内心的火花,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把自己独有的、最动情的,感受最深的、隐匿在心底的典型材料写出来,以情动人,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立意高远的习作,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太仓市陆渡中学,江苏 太仓215400)

猜你喜欢

题眼命题作文导语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初三
初三
阔腿裤的小秘密
命题作文“过程的魅力”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
半命题作文如何补充题目
物质推断题的推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