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问题意识

2019-01-14查春晓

关键词:眼保健操道德与法治道德

查春晓

摘 要:问题意识也称为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81-1

问题意识是指在人的认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是现象,并且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促进学生养成问题意识。而要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必须首先要有问题意识。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哪些问题意识。

一、在教学中发现问题

我们要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场景中捕捉问题,从相互的交流中发现问题,从而寻求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在教《校园里的号令》这一课时,教师发现一年级孩子们知道眼保健操的音乐,却基本不会正确地做眼保健操。于是,教师决定将学习眼保健操作为本课的一项重难点,从认识脸部几个重要穴位,眼保健操的基本步骤进行示范学习,真正地解决孩子们学习眼保健操的问题。

二、在理答中凝练问题

提出问题,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好的问题一定是符合实际的,是值得探索的。《这些事我来做》这一课阐述了各个国家儿童用在家务劳动不同的时间。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学生不禁提问:“为什么中国儿童花在家务劳动时间这么少?”教师即刻答:“这真是个好问题”,随即老师展开话题讨论。大家纷纷发言:有的说自己不够勤劳,有的说家务活比较难,家长不耐烦教,有认为做家务影响学习,有感叹祖辈过于疼爱的……从这么多真实的回答中,教师凝练成一个关键问题“做家务真会影响学习吗”?这又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好问题,通过讨论、专家分析,学生才知道原来做家务不会影响学习。

三、在生活中关注问题

生活是多样的,德育就是要使人在多样的生活中选择一种“好”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德性的人。在《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中,孩子们从身边发现自我卫生需要自己管理,但我们却往往发现教室里、校园内、街道边等很多公共场所都有垃圾,于是老师启发大家展开讨论“为什么身边会有那么多不讲文明卫生的现象?”“有了垃圾怎么办?”学生从自身出发,从家人身上分析,大家得到一个共识:整洁关乎个人,我们要注意;环境属于大家,我们要做好自己;小家靠大家,人人需遵守。已有的生活真实地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社会公德需要我们人人遵守。

四、在需求中感悟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温暖老人心》一课,教师组织讨论“随着爷爷奶奶年龄的增长,他们身上都有哪些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的观察,说出了是“看不清”“听不清”“走路慢”三大变化,但却无法真正感受到老人的痛苦。孩子们需要怎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感受到呢?于是,教师设计“当你老了”主题探究,分别从“戴耳塞听指令”体验老人听不清的困难;“戴眼镜找不同”体会眼睛看不清的烦恼;“绑沙袋翻越障碍物”明白走路慢的原因。

五、在矛盾中辨析问题

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总会存在道德难题或是道德冲突,这是两难问题,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矛盾,利用好这些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自主辨析,使问题更明晰,观点更明确。《请帮我一下吧》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课堂上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自己碰到的困难通过自己的方式自主解决了,但我们知道有的事情不是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能解决的,我们有的事情自己解决不了,那该怎么办呢?教师适当地抛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靠自己解决呢”?教师提供几个案例,孩子们在辨析中明白:我们小朋友小困难自己解决,不要总依赖别人,有的事情必须要请人帮忙。

六、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单纯的说教学生记忆不深,于是,在上《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我们一开始创设一个领奖品的活动,孩子们听到有奖品,纷纷赶上去,结果发现一团乱,原来是没有排队,不遵守规则造成的。于是教师出示游览公共场所时的一些场景,共同制定出公共场所遵守的游览礼仪。接着教师通过创设三个游戏情境——“下棋”、“快乐钻钻钻钻”和“眼力大考验”将生活的情境通过小品式、游戏式的表演,让学生感悟道德法规。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搬入课堂,更能使学生明辨是非,重新审视指导自己的言行。

七、在合作中探究问题

我们发现的问题很多,但不是每个问题都值得探究。有的时候需要研讨的问题比较零散,孩子们无法抓住核心;有的时候学生不知道到底哪个才是他们真正值得探索的,他们感兴趣的不一定有意义,但有价值探究孩子们又不知如何做。这时候,教师应给予一定学习支架,使学习者操作更有方向,更能将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比如在《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中,为了引导学生感受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我们把许多问题整合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分别从民族服饰、饮食文化、民族文学、民族乐器、民族歌曲几个方面进行分组合作研究。学生通过图片展示、诗歌表演、音乐欣赏等方式感受中华民族在政治上相互团结,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综上所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不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敢问;要创设多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动机,让学生想问;要灵活适用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会问;要科学运用教学评价,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乐问,從而使学生善于用批判的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感知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眼保健操道德与法治道德
跟踪导练(五)(2)
眼保健操要会用、善用
道德
眼睛要做操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声东击西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