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师范院校师范生师德养成途径探究

2019-01-14王翀

科技资讯 2019年31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师范生师德

王翀

摘  要: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师范生是振兴国家教育的后备力量,师德是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目前部分师范院校存在师德认识匮乏、育人观念淡薄、职业认同感差等问题。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应当贯穿教育过程始终,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榜样,让师范生乐教、爱教,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关键词:师范生  师德  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a)-0141-02

1  师范院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要性

2019年6月18日,教育部发函,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获批设置为广西职业师范学院。这所老牌的成人本科教育学校从此将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师资。面对新的征程、新的挑战,我们不禁要思考,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师范生。

2019年7月17日,广东湛江一教师因半年内猥亵、强奸10岁幼女,获刑12年半;2018年,云南某小学教师收礼补课拿回扣被通报……警钟长鸣,师德培养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也称教育道德或教师伦理,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原则及与之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等内容。师范生作为准教师群体,毕业后多在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被认为是“老师的老师”,也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实后备力量。

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2018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了今后5年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十大行动。其中“师德养成教育全面推进行动”是为首要目标任务。

2  师范生师德教育现状

2.1 師德认识的匮乏与忽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除了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职业素养。然而由于我国考试制度的限制,很多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职业道德的培养。这将会导致师范生在未来的教育岗位上出现师德问题行为的高概率性。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各方面的思潮冲击,很多青年师范生对教师道德规范不重视,认为规范是限制教师自由发展的“条条框框”。

2.2 师德教育师资配备不足

现阶段许多师范院校没有针对师德教育开设专门的课程,教授师德教育的老师多为思政老师,师资不足。学生的师德教育主要依赖社团活动及班团会来开展,学校大部分精力主要是投于学生的纪律管理工作,而对师范生开展师德教育方面未投入足够的力量。

2.3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差

社会上看教师的职业,仅仅停留在“有两个假期”“受人尊敬”“工作环境舒适”上,受这些观念的影响而选择的师范专业的学生,选择教师的行业仅仅是出于某种私心,并非出于对崇高教师职业向往而选择教师身份。

2.4 育人观念淡薄

由于我国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的限制,师范生进入大学学习的途径就是“成绩”。这种十几年根深蒂固的思想,折射到教育工作者身上就是“唯成绩至上”。把教书、育人割裂开来,只把关注点放在知识和能力,忽视了教书最重要的育人职责。师德考核并不像知识和教学技能容易量化和测评,因此我国部分师范院校对师德意识的培养仅仅是从单一的角度出发,没有对师范生的情感、信仰、价值观等进行培养,最终会导致在校的师范生师德意识不坚定,育人观念淡薄。

2.5 校园文化中教师教育文化氛围淡薄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支柱,是师范生培育职业精神、职业情感和价值观的精神家园。作为一名师范生,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在丰富多彩的教师教育文化氛围的浸染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崇高师德。然而现代大学一味追求“短平快”,崇尚综合化,逐渐淡化了师范院校的师范性,鼓吹大学的“普遍性”,这将造成校园文化中教师教育文化氛围的淡薄,也弱化了师德养成教育。

3  师范生师德养成途径探究

3.1 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为师德教育提供支柱

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是进行学习的首要任务。师范生在进行职业选择过程中,需要充分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只有从心理上对教师这个职业有完全的认同感,才会积极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保持高度的职业热情,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实现物质精神双重满足。

3.2 打造“尊师尚德”的中华优秀传统校园文化,为师德教育提供动力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全面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涵养师德的重要意义。

第一,诵读经典,领悟师道。每一个文化系统都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经典是民族智慧的捷径,它的价值历久而弥新,是开启智慧的最好方式。师范生应当常常诵读经典,领悟师道意蕴,通过长期积累,形成自身独特的人文气质。

第二,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授中华师道。教师教育中可以开设《大学》《中庸》《论语》《史记》等传统文化课程,让师范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气质,升华人格。

第三,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承袭经典。在中国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活动,如壮族“三月三”活动、端午节包粽子、重阳节登高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3 树立榜样,发挥师德模范引领作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内在要求,教师应当以德立教。

第一,开展“师德活动周”等公益活动,通过教育下乡、教育下村、教育帮扶等公益活动,深化师风师德建设。

第二,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弘扬当代教师师德风采。建立学校的新媒体团队,对学校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新时代优秀教师进行宣传弘扬,挖掘师德先进典型。

3.4 实施“双主体”协同培养师德意识新举措

师范院校和实习单位的“双主体”协同培养师德意识是一种新趋势,更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延伸。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师德意识培养方案的制定、师德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实习实训计划的落实等有关教师人才师德培养的全过程,这对提升师范生师德认识、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及师德行为都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师德修养是师范生自我陶冶、自我升华的过程。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师德课程的设置及师德活动的开展都只是外部环境的创造,师范生要想要成良好的师德,最重要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自我教育,实现提升自己,成就自己。

参考文献

[1] 裴晓涛.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路径探究[J].教育导刊,2018(7):74-75.

[2] 匡敏,曲玲玲.师范生师德教育与职业规划教学的整合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9(10):112,114.

[3] 闫平,张珊珊,张野.卓越教师视域下师范生提升师德意识的有效途径——以辽宁省某师范大学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131-132.

[4] 孙宇静,张珊珊,闫平,等.“双主体”协同下师范生师德意识培养模式探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8(4):94-97.

[5] 教育部等五部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https://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师范生师德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致良知与师德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