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课堂纪律研究的综述与反思

2019-01-14李瑞璇

科技资讯 2019年31期
关键词:课堂纪律展望新课改

李瑞璇

摘  要:课堂纪律研究已经逐步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且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纪律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视角又有了不一样的变化。该文则是从教师因素对课堂纪律的影响、新课改背后中小学的课堂纪律问题及策略、究竟什么样的纪律才是好纪律这几个研究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述评,并且对今后中小学课堂纪律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纪律  教师  问题  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a)-0093-02

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秩序、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且课堂纪律是否严谨有序是课堂管理的核心所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对中小学课堂纪律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不计其数,尤其是新课改以后,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们对课堂纪律这一问题又有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视角,课堂纪律这一研究领域颇受重视,从中国知网就可以看出,自踏入新世纪以来,截止到2019年3月24日,按课堂纪律为主题检索可检索出1921篇期刊论文,课堂纪律的研究领域焕发出与新课改之前截然不同的气象,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课堂纪律开始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教师主宰课堂下的专制”,要么“学生主宰课堂下的混乱”,似乎两者很难达到一种完美的契合以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真正含义。近年来,关于课堂纪律总体来说大概有这样几种呼声:教师究竟该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惩罚到底应不应该放弃;究竟什么样的纪律才是好纪律。

1  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这一因素的研究

所谓课堂纪律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为了维持班级秩序,保证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而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其实质就是创设一种和谐有序的学习和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所以,在有序的教学环境创设中,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笔者认为,这里的“主导”,也包含教师对课堂纪律的“主导”。近20年来,针对课堂纪律这一问题,对教师因素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并且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也使课堂纪律研究有了新的转变,研究者们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以及管理课堂纪律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且也对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并且有的研究者十分明确地指出了会引起课堂纪律问题的教师行为,如赵妍在《课堂纪律中的教师因素研究》中指出,学生的消极行为并不完全是由学生本身的因素所致,有时与教师的教育失策有关,比如,教师消极的对待工作、专制管理学生、过度惩罚责备等,都会引发纪律问题,而针对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策略这一问题,研究者们的观点都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基本上都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还应与学生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认为制定课堂规范就是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在处理纪律问题上,应该公平公正。除此之外,一些研究者们还认为,因纪律问题教育学生时教师应该心存友善,应态度冷静,他们认为学生的违纪常常是无意的,甚至基本上都提出了“慎用惩罚”这一策略,或者对学生进行“善意”的惩罚,也有很多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用鼓励,少用惩罚”这一观点,并且有的研究者们认为,对于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应该果断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维持纪律的权威。韩向军在《教师如何有效控制课堂纪律》中指出,在面对公然挑战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要扮演一个硬朗的角色,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可畏的一面,又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可敬的一面。在教师因素的研究中,大量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众多的策略,但是深入的理论依据并没有阐述,且实践方面的效果如何也没有涉及,这些策略是否有效,运用策略后的效果如何我们无从得知,要想得知这一答案,也只能在今后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去践行。

2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纪律问题与策略研究

徐文彬、高维在《我国中小学课堂纪律研究三十年》中将以往的研究对课堂纪律的概念界定分为了:外在控制取向和内在养成取向。新课程理念下,外在制约取向的课程纪律受到了批判,研究者们认为,它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民主平等课堂的建立,一种新的基于自我控制的课程纪律观亟需建立。纵观一线教育工作者及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们发表的文献,“自我控制”是新课程改革提出后课堂纪律研究中出现频次非常高的一个词,确立自我控制的新型课堂纪律,成為了众多研究者们对课堂纪律的新要求,虽然各学者使用的名称不一样,如人性化课堂秩序、自我控制的纪律等,但实质上都反映了对民主平等课堂纪律的追求。联系我们的实际课堂,学生也对老师对于课堂纪律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也总是渴望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他们甚至对严肃的课堂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有时也会让他们的思维受到限制,甚至哪怕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想法,他们也不敢站起来大声发言。而当老师试图用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时,又会有学生伺机捣乱,扰乱原本正常的课堂秩序。所以,该如何平衡这种既民主又能保证课堂秩序井然有序的课堂纪律,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

邓超平在《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中指出,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改变自己传统的认识和观念,他认为教师应当放下身上绝对的权威、师道尊严等光环,以一个朋友或是一种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跟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有的学者认为,对于违反纪律学生的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虽然违反了课堂纪律,但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表扬他的进步,淡化他的错误。与此同时,新课改对于课堂纪律也引发了一系列难题,有的学校规定:允许学生上课插嘴、喝水、上厕所、随自己的心意选择同桌……这些被传统课堂定义为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目前成了学生的课堂权益,并且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忽视。另外有一些学者认为,如果说尊重学生就允许学生上课插嘴、喝水、上厕所、随意选择同桌……这是对学生的极不负责,因为这样必定会导致学生分心,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其实,笔者认为,学生成年之前(这只是个大概年龄阶段并不是说确切地以“成年”为分界点),他们的自律性还没有完全形成,像上文例举的那样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喝水上厕所对于还未有足够自律意识的孩子们来说,未必是件好事,这样太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课堂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在笔者看来,课堂纪律和我国例行的法律性质很相似,它保障人们享受多种自由的权利,但是他们享受权利也应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往小了说,要遵循一定的行为守则。而课堂纪律也应如此,它的自由应该是学习层面的自由,它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支持学生们去不懈探索,这才是课堂自由的真正目的,它更偏向于一种思维上的自由,而不是所谓的某些行为上的自由。

并且有研究者提出,“上课插嘴”以后是什么?田友谊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纪律——由上课插嘴说开去》中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上课插嘴”是否适宜于所有学科?“上课插嘴”的范围有多大,等等。笔者认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它或许可以帮我们界定哪些行为是错的,但是,有些行为却无法鉴定它对或错,比如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上课喝水、上厕所等这些问题,到底应不应该谁也说不好。

3  何谓“好纪律”

上文中说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纪律仿佛处于一个迷茫的十字路口,它该何去何从?研究者们所提出策略的饱和与实践中的困难始终围绕着我们,究竟什么样的课堂纪律才是好纪律?叶澜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指出,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臺”,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并且研究者们指出,现在虽不再是“公堂式”的课堂,却出现了“茶馆式”的课堂,课堂纪律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总结研究者们的期刊论文,良好的课堂纪律可归纳为这几点:学生拥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对学生守纪不能摒弃并且要有一定的要求;允许教师对学生进行善意的惩罚;“有序”和“无序”不可或缺,总而言之,研究者们认为,良好的课堂纪律既是指学生拥有自主权和主动权,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权威与主导。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后,研究者们对于当前中小学课堂纪律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成果颇多,但是,策略背后的深入理论依据缺乏探讨和阐述,并且想要真正形成新课改要求的“课堂纪律”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这其中包含着教育研究者们的深入探究,教师的不断实践与反思,也包括学生对课堂纪律认识的更新与内化。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作为构成课堂纪律的主要两大部分,今后不妨从教师真正的“教育机智”着手研究,并且笔者建议与心理学、管理学结合起来,综合对“课堂纪律”这门艺术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由他律为自律,以实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最佳课堂纪律。

参考文献

[1] 徐文彬,高维.我国中小学课堂纪律研究三十年[J].当代教育科学,2009(5):22-30.

[2] 成尚荣.新课堂需要什么样的纪律[J].课程·教材·教法,2004(7):24-27.

[3] 苏丹兰.课堂纪律管理刍议[J].山东教育科研,1997(1):41-44.

[4] 张肖华.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课堂纪律展望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关注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基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