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护士幸福感结合优质护理对老年脑梗死的护理效果影响

2019-01-14叶松岩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幸福感脑梗死护士

叶松岩

在医疗工作中,管理者最常考虑的都是如何提升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但很少关心医护人员的心理活动以及工作积极性[1]。医疗工作中压力最大的就是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样的情绪可能会影响工作。影响护士工作情绪的因素多为工作量大、不被理解以及绩效收入等,会导致护士幸福感缺失,因此对于护士幸福感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减轻护士工作量、完善奖励制度以及增加绩效标准等来培养护士幸福感,提升工作积极性。脑梗死的发病后护理是疾病治疗的最关键阶段,患者接受更为细致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2]。本文主要研究护士幸福感的提升与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的相关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1.79±6.42)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2.98±6.01)岁。两组患者于性别、年龄、一般临床资料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性质为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本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

1.2.1 入组标准: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确诊为脑梗死者;患者无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无精神疾病伴发,依从性良好者。

1.2.2 排除标准:患者除脑梗死外伴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患者伴发精神疾病,依从性较差者;病情较危重,基本生命体征不稳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提升护士幸福感的方法:① 观察组以“重视护理工作,尊重护士劳动”为主要核心,从医院领导班子开始重视护理工作,从提升护士自我定位开始提升护士的荣誉感,使得护士的精神舒畅,减小心理压力。医生要积极地肯定护士的工作,要在诊疗过程中多与护士沟通交流,不要命令护士,搞上下级制度,给护士工作创造一个舒心的环境。②神经内科护士展开专题脑梗死护理培训,将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培训工作提到日程上来,重视急危重症脑梗死患者的全面护理,将优质护理作为首要建设目标,使得护士的护理工作得心应手,大幅度地提高护士的自信心,使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胆怯。③积极提升护士的福利待遇,使得大部分在编或不在编的护士均享受同工同酬待遇,奖罚分明,正确规划一套获得大家赞成的按劳分配制度,使得工作量大的护士获得更多的报酬,提升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在奖金分配方面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④保证护士的配比,做到床护比达到国家规定的1:0.6的要求,避免出现护士过度劳累的现象出现,保证每一个护士都能得到充分休息,均以积极饱满的工作态度投身到护理工作中去。⑤优化护士工作环境,丰富文化生活。将病房、护士站及护士休息室进行装修,多选用一些风景优美的壁画以及多摆放绿色植物等方法来愉悦护士及患者。科室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以及患者间的沟通,例如健康知识竞赛以及歌舞表演等,用于提升护士幸福感及促进患者康复。优质护理方法同对照组。

1.3.2 对照组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优质护理:护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指标参数进行详尽记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更具体的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的定期定时康复训练、语言功能的恢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锻炼等。护士结合医生的诊断合理地制定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康复训练及治疗方案。保持病房的整洁、安静、通风,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积极同患者进行沟通,询问他们的要求以及想法,尊重患者,积极地鼓励患者,促进患者康复。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缺损情况(CSS)、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工作满意度等情况。其中FMA,ADL,CSS项目在患者离院1月后通过随访方式进行,满意度在患者离院时进行。

1.5 评价方法 FMA评分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分进行,其中上肢总评分66分,下肢总评分34分,上肢与下肢总评分为FMA总评分。ADL评分采用美国Lawton氏和Brody制定的评分标准,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S构成,采用4级评分,总分低于14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5分认定为由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CSS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对患者意识状态、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FMA,ADL及CSS评分对比 两组干预前FMA,ADL及CSS评分差异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护士幸福感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41,5.579,P<0.05)。观察组患者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31,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FMA,ADL及CSS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护士工作满意度对比 试验后,观察组护士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33,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满意率对比(例)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试验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49,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例)

3.讨论

职业幸福感[3]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护士由于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常常不会感到职业幸福感,许多护士感到的是又脏又累的大负荷、高强度的工作,长此以往会对工作失去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如果护士对工作的态度消极,就会影响到其对患者的护理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康复。

Hellman曾经报道[4],护士如果长期感到极低的职业幸福感,就会增加护士行业转变的人数比例,曾经对许多行业进行研究显示,职业幸福感同离职发生率间的相关性通常≤0,这表明职业幸福感的高低同离职发生率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在护士中也同样如此。目前由于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短缺,导致护士工作量大,而且护士要承担越来越多的压力。长期缺乏幸福感以及超负荷的工作使得一些基本护理以外的任务很难完成[5]。鉴于护理工作的现状,以及护士严重缺乏职业幸福感的现实情况,本研究决定对于护士职业幸福感给予更多的关注,包括合理安排护理资源、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完善护士奖励制度、公平绩效考核以及优化工作环境等手段,致力于提升护士职业幸福感[6]。

脑梗死[7]是指局部脑组织因不同原因出现的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缺血、缺氧出现脑组织软化坏死。在我国脑梗死发病率较高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病死率在10%~15%左右,且病情顽固,容易出现复发,为神经内科最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8]。由于大面积脑梗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生活不能自理及言语行动失能的现象,因此需进行全面的优质护理,包括患者基本的生活起居以及运动感觉等方面的康复训练[9]。在本次试验中,我们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面的优质护理,并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及康复治疗计划。

本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FMA,ADL及CSS评分差异见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MA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以上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全面的优质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而护士幸福感提升后患者的康复也较常规护理迅速,这说明护士在完成同样工作时,若幸福感高,则可能会态度更加认真,沟通更加亲切,操作更加自信,因此效果就会更好。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说明护士工作的热情高,患者也更加愿意配合治疗,从而治疗效果也就更好。

综上所述,本研究重点提高了护士的职业幸福感,使得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这种方法可以更多地运用到护理人员当中去。

猜你喜欢

幸福感脑梗死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