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9-01-14柴雯雯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感染率病原菌病房

柴雯雯 燕 芳 井 源

干部病房住院患者多为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后遗症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抵抗力及免疫力低下,较容易发生医院感染[1,2]。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不仅延长了病程,增加了医疗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负担[3]。因此,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对于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现状、感染部位及细菌分布,探讨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老年患者感染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干部保健病区(老年病科)住院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340例,包括男性222例,女性118例,年龄60~90岁。入院后采集基本病史,记录基本信息,询问基础疾病病史,完善相关的检验和检查,治疗原发疾病。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病程、是否合并肿瘤及营养状态评分。

1.2 试验方法 对确诊医院内感染的患者,按操作规范采集患者的尿液、血液、痰液、粪便、分泌物等标本,送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病原学检查。ALERT3D微生物培养仪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H平板、血平板、培养基购自北京赛为思生物技术开发中心。

1.3 判断标准 营养状态评估标准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4],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医院内感染率 老年住院患者(340例)发生感染40例,感染率为11.76%,见表1。

2.2 感染部位分布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6.5%,其次为消化道和泌尿系统,分别占17.5%和7.5%,见表2。

2.3 病原菌分布 共分离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株,占6.67%,革兰氏阴性菌41株,占91.11%,真菌1株,占2.22%,前三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分别占40.00%,26.67%,11.11%,见表3。

2.4 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高龄(≥80岁)、男性、住院时间长(≥14天)、合并肿瘤、营养状态差(NRS 2002评分≥3分)均是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表1 2015—2017年干部病房老年患者的感染率(%)

表2 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表3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表4 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感染率(%)

3.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或者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6]。医院感染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增加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7]、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务人员工作量、降低病床周转率方面,还给患者及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8]。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口数比例明显增加[9]。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免疫力及抵抗力逐年下降,加之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导致老年住院患者成为院内感染的重点易感人群[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34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40例,感染率为11.76%,病原菌分析以呼吸道感染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最为常见,感染细菌以肺炎克雷伯及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对临床抗生素的选择及感染类型、感染部位的判断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研究还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逐一分析,同时引入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 2002)评价临床营养状态。丹麦肠外肠内营养协会于2003年公布NRS2002标准,建议可用于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12]。NRS<3分代表示无营养风险,应在住院期间每周筛查1次,NRS≥3分代表具有营养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制定个体化营养计划,并给予营养干预[13]。本研究显示对于营养状态差、风险高的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营养风险低的患者,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需注意老年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给予营养干预。

本研究显示,高龄、男性、住院时间长、伴有肿瘤病史、侵入性操作均与老年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会明显增加患者医院内感染的风险。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免疫功能衰减,抗病能力下降,患病后病程长,治疗时间长,尤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长期卧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老年痴呆或意识不清者,恢复更慢,导致住院时间较长,住院环境加上自身疾病及体质的内因,使此类患者住院期间常反复发生院内感染[14]。

老年患者合并较多基础疾病,病情复杂,血管条件差,常需留置尿管、鼻饲管、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气管切开。有创性操作在治疗的同时,也可以将体外病原微生物传递至体内,不仅损伤了机体防御屏障,还为病原微生物入侵体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15]。因此,使用侵入性操作的老年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病率显著高于未使用侵入性操作患者。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为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可针对重点高风险人群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院内感染风险。针对研究中发现的危险因素可采取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住院时间,重点关注老年人营养状态,治疗上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及时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及对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导管置入,缩短留置时间[16],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等措施。

综上所述,干部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感染形式严峻,并且老年患者合并众多基础疾病,营养状态差,发生医院感染后容易诱发合并症及并发症,甚至影响原发疾病预后乃至危及生命。在临床医疗诊治过程中,应针对研究发现的各项危险因素,对重点、高风险易感人群采取更为积极的预防及干预措施,降低医院内感染风险,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感染率病原菌病房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
换病房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