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在眩晕患者康复中应用的护理体会

2019-01-14贾艳露胡园园林晶晶刘春岭许梦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前庭康复训练动作

张 霞 贾艳露 胡园园 林晶晶 刘春岭 许梦雅

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0%~30%[1],而眩晕症状的缓解在临床中依然是个难题。临床现有的治疗手段多采用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而康复训练手段多受时间、空间及医务人员短缺的限制。我院神经内科根据国内外公认的Cawthorne-Cooksey前庭训练有效方法结合北京武警总医院制作并推广的前庭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加入印堂、风池、神庭等中医穴位按摩,加入国内外经典的舒缓钢琴曲及古典乐器曲,由神经内科护士亲身倾情演绎,录制改良版的《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该视频由三篇、五章、十六节动作组成,动作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自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将此视频应用于眩晕患者康复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方法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眩晕患者84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3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5岁。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眩晕症状,自身有旋转或晃动感,目眩或视物有旋转感,自觉头晕,昏沉或昏胀不适,感觉头重脚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入院时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改良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

1.2.1 一般护理:①急性期护理: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体位转换,保持室内安静,遵医嘱用药。②急性眩晕缓解后护理:改变体位,起床活动,动作均应缓慢,避免旋转、弯腰等动作,注意安全,防止坠床、跌倒等。③心理护理:详细告知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理解患者,陪伴患者,以减轻焦虑与恐惧心理。指导患者进行情志调理,保持精神愉悦。④饮食护理:恶心、呕吐时禁食;恶心症状好转时可进清淡易消化饮食;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1.2.2 改良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应用:①观看视频:科室已安装床头暖屏,将改良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放入暖屏的科室宣教板块。观察组42例眩晕患者,入院第一天即可在护士指导下观看视频,视频由神经内科护士演示动作,伴随国内外经典轻柔钢琴曲、琵琶曲等,使人听来有回归自然、心旷神怡之感。有研究显示,人脑在聆听音乐时,大脑皮层上的声学感知器呈激活状态,使患者感觉运动、动作调节等功能得到康复[2]。因此加入音乐,利于观看学习。并伴文字说明,随动作解析,与动作同步。②小组学习:科室组织每周二、五下午在科室内走廊专题讲解改良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轮换护士现场讲解标准动作,并进行现场动作指导。患者在小组活动中,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学习热情高。护士在中间穿插讲解,查看患者动作的标准性,并防护患者安全。③个体指导:在小组学习之外,护士监督患者每天进行《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中动作的练习,并进行个体指导。患者掌握视频中各个动作的标准做法,根据各自的情况,挑选训练动作。坚持练习,持续到出院后,将其融入个体日常生活。④强调注意事项:由于改良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中的动作是可诱发眩晕的动作,所以注意事项很重要,一定要让患者铭记于心,量力而行。注意事项包括:①如果第一次不能完成这些动作,应告知患者动作是循序渐进,按照阶段逐步增加难度的,鼓励患者不必沮丧;②安全第一,视频练习过程中如果觉得不安全或者要摔倒,应立即停止;③持之以恒,坚持练习,即使出院回家,每天也要抽出1小时进行训练,以预防眩晕复发。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DHI评分、HADS评分的比较 本研究共入组84例符合入组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3.27±4.52)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4.31±4.37)岁。两组患者入院时DHI评分、HADS评分、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和营养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对比 84例具有眩晕症状的患者在入院后,通过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及眩晕相关性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的测试,84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眩晕残障及焦虑或抑郁。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案及基本的康复干预,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时间缩短,DHI评分和HADS评分治疗前后均降低(P<0.05)。观察组42例患者加用改良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依照视频训练后DHI评分和HAD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降低(P<0.01),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也显著缩短,42例患者均感觉视频安全有效。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消失的时间、DHI评分和HAD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观察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眩晕发病原因复杂[3],多由前庭功能损害导致。前庭功能损害分为静态前庭功能障碍和动态前庭功能障碍,静态前庭功能障碍一般持续3~5周,而动态前庭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更长[4]。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均带来巨大影响,一些患者甚至由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带来巨大的伤害[5]。

20世纪40年代,Cawthorne和Cooksey针对眩晕疾病的治疗提出了以锻炼为基础的疗法,称之为前庭康复疗法(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VR)。VR是通过一系列反复的可诱发眩晕的动作作为刺激信号,促进前庭代偿和前庭习服(前庭在长期反复的相同刺激下反应性降低的现象)的产生。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通过对视觉、前庭功能和本体感受器的功能整合,在大脑中枢建立新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前庭位置觉、视觉和本体感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调动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有助于加速前庭中枢代偿的建立,恢复或改善前庭功能,从而使眩晕症状尽快消失并防止复发。VR是针对前庭受损的患者所采用的非药物、非创伤性、不同于一般通用运动、具有高度专业化设计的训练方法,属于眩晕的特殊治疗,可有效缓解前庭疾病患者的眩晕/头晕等不适症状[6,7]。

我们根据前庭康复训练的理论,将改良《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应用于临床。该视频安全、易学,患者可跟着视频反复练习,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且音乐舒缓、轻柔,听来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使心境平和,利于眩晕康复。另加入中医穴位按摩,减少单一的康复训练操后的眼酸眼胀感、颈部不适、疲惫感,并且有些穴位有直接缓解眩晕的作用,更利于眩晕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改良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治疗眩晕,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学习、个体指导,使患者掌握前庭功能康复训练的内容并将其融入生活锻炼,能够显著改善眩晕患者的症状以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故改良版《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视频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前庭康复训练动作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