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容有度 评价有法
——浅谈如何提高中高年级语文常规作业的实效

2019-01-14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土华小学梁文萍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作业本课程标准新课标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土华小学 梁文萍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与落实,新课标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是,新课标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作业没有和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学习实现一体化。相反,传统的作业观仍深深植根在广大教师的心里。学生作业方法、手段单一,多为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反复抄写,重“量”而轻“质”。在应试教育下,作业更是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完成作业的习惯,面对作业,也有一定的自觉性。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更渴望自由,喜欢自主地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他们更喜欢面对有挑战性的任务,一个劲的机械抄写,只会磨灭他们心中对语文的兴趣。那么,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布置语文作业,提高语文常规作业的实效性呢?在此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作业内容要有度

这里的“度”分别指的是作业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量度。

首先,语文课程虽说没有数学课程那样有着一环扣一环的紧密联系,但语文课程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层层深入,每个阶段都有各年段对应的知识点。字、词、句、段、篇,前者是学习后者的基础,学习后者时则是对前者的不断复习巩固,字词教学更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有一定的广度,要注意年段与年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有层次性地落下上升。让知识承前启后,让学生能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新知识;在学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巩固旧知识。

其二,学生作业要有深度。课程标准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是制定教学的根本需求。所以,学生作业应该兼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布置。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精心上课,扎实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再有计划、有重点的布置作业。下面,就字词和阅读两方面的常规作业,谈谈我具体的做法。

中高年级,面对字词教学,我们也不能单纯地让学生简单的抄写。有些老师担心学生不抄写,记住不住。于是,出现了让学生一个生字抄五六个,甚至一整行的现象。其实,学生要记住这个字,并非靠机械的抄写,而是要靠多认。字在不同语境中反复出现,孩子才能把这个字记住。因此,我们不妨换一种做法。在课堂上,指导孩子把字写正确,写好看;回家让孩子在生活中去找这个字(在报刊上、在课外书上、在电视广告中找);然后用这个字组多个词,再者,找这个字的形近字,对比组词。这样,删去孩子反复机械的抄写,同时,增加这个字反复出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们喜欢的方式,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阅读教学中的作业,更要深挖文本,发现课文的训练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就拿五年级上册第六组来说。这单元四篇课文都围绕父母爱写的,教学重点应落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怎样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表现父母爱。在设计常规作业时,就应该着力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我班的实际,我把这个作业分成两个层次。低层次是:阅读《走进书里去》相对应课文,找出表现父母爱的语句,判断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读并在旁写批注,挑一两句背下来。高层次的则在低层次的基础上添加仿写。这样的常规作业,学生都比较乐于接受。

最后,就是作业的量度问题。扼杀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元凶就是:作业量太大,压得学生喘不过气,特别是单调机械的抄写。有的老师认为,多抄几次,学生会记得更牢固,其实并不然。我曾做过一次对比:同一篇课文的生字词,一组学生抄五遍,另一组学生只抄两遍,然后同时进行听写。结果表明,两组同学成绩没有多大区别,学生写错的字是在刚认识那个字的时候就已经写错的了,先入为主,与抄的数量多少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使学生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

二、作业评价要有法

要想提高常规作业的实效性,单纯注重作业的设计,是不够的,作业的评价往往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现在大多数学生作业,都是统一收上来,教师统一批改。但我觉得在中高年级学生作业,教师大可适当的放一放手,以小组形式进行评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是这样做的。对于一些基础性的作业,例如生字、生词的抄写,组词等简单的作业,直接就在小组里解决,由组长组织,把作业拿出来,每人都要看,选出写得最好的,也选出写得最差的,把写错字最多的那个同学的作业本交到我这儿,让我跟那学生进行面批。对于一些运用方面的作业,如问答、概括主要内容、小练笔等,先不急着写。同样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先让学生们轮流讲,经过大家的讨论修改,再把答案写下来。最后,把作业本上交,我做批改。这样一来,我发现,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率也提高了。因为对于中下生来说,作业难度降低了。由于在小组内的交流讨论,使得他们对答案有了更清晰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他们平时上课没有机会开的“金口”终于得到了训练。

当然,在以小组评价的开始,必须要对各组的小组长进行一定的培训,提出一定常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评价得以顺利进行。

第二,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在教育学生的技巧中,鼓励和表扬远远大于惩罚和批评,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标准上看待他们的“杰作”,纵向地评价他们的“成就”。及时发现学生作业当中的闪光点,鼓励他,引导他,并且在期末的时候也将优秀的学生作业作为评选优秀的标准之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业热情,为教学服务。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真诚地写上点评,例如写上我们的感受、赞赏、鼓励、想法等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我们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时候的作业本,就成了师生教学相长、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每天盼望着看到自己的作业本,想像着教师给予的言语,师生的情感就会在交流与沟通中得到了升华。

当然,常规作业是一项多变性的工程,它会随着课程标准、学生的个体以及师生的关系等等因素而改变,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因材施教、因生制宜,这样,才能确实地提高常规作业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作业本课程标准新课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作业本
作业本里的故事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换作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