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飞扬,美美与共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2019-01-14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青龙小学王丽芳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布置差异作业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青龙小学 王丽芳

所谓“差异化”教学策略,引用著名教育家华国栋教授话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个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照顾到一般学生的认知需求,还要能够凸显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诉求。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凸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促进个体的真实成长。

一、因需要而预设——直面差异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在自身独特的基础之上,又受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学生在性格、能力、智力等方面也会存在一些差异。学生在学习能力、行为方式、发展速度上就会出现一些差别。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并直面这种差异的存在,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应当辅之以相应的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备学情,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有效预设,直面差异,这样课堂教学才能从茫然走向灵动。

例如,《望洞庭》一课的预习布置中,教师就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直面差异,巧妙化解。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要求学生会读古诗中的生字新词,并把古诗读顺畅;第二层,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熟读古诗,并说说古诗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第三层,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搜集关于描写“洞庭湖”的古诗文,朗读并积累,备以课上交流。这三个层次的预习布置,分别是按照学生学习能力一般、良好、优秀安排的,三个层次的任务更像闯关游戏环节,从简单到复杂,如果学生考虑自己能力超过老师预设层次,完全可以进行高一等级的挑战,而较高层次同学的任务可以更好的满足发展需求,从而不断提升个人水平,实现最大化的促进和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上述案例,教师要充分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充分考虑到了个体差异,课堂交流中才不会“齐步走”“一刀切”,才能保证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向课内求,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向课外拓展,以方式点燃方式,以差异推动差异,最终才能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因生成而精彩——珍视差异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被动的接受,更应该是主动的获取。不同学生,在情感、意志、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行走在课堂上,要充分认知和了解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保证学生以思辨的头脑面对课堂,以饱满的激情沉浸课堂。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随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动态,以学定教,顺情而导,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的海洋里肆意游弋。

例如,《黄鹤楼送别》一诗教学,这是一篇“文包诗”,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使人获得关于人生,关于情感的深刻体验。教师设疑,“结合插图,读一读诗句,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稍一思考,答案全出,“暮春三月、云雾迷梦、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从学生回答中,教师发现这个问题设计极为简单,适合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怎么把空间拉深,拉高呢?灵机一动,教师脸上泛起了笑容,追问:“看到这些景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个“仿佛”把学生从诗内拉到诗外,从课堂拉向高远的天空。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根据每一个词叙说着想象之景,诗的隽永画面在学生的眼前慢慢晕染开来。教师看时机已到,再添追问,“李白和孟浩然看得见这些美景吗?”当然看不见,面对这美景,两颗分别的心无暇欣赏,这个问题就需要能力更强的学生挑战了,随着学生思维的推进,学生慢慢探索,触摸到藏在诗人心底的惜别之情。

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学生个性差异问题,但是这种分层并不一定拘泥于某种形式的划分。上述案例,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关注了每个层次的学生,但是这样层次的划分又是悄然进行,无缝切入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自我角色的定位和自我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是思维的交锋,是智慧的博弈,是美美与共的张扬。

三、因进步而鼓励——善待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差异化教学策略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适当的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语言,寻找闪光点,及时而准确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学习能力较佳的学生,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自信、乐观,积极向上。

例如: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读一读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句子,思考片刻后,一位同学站起来读“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孩子读得很投入,清脆的声音叩击了课堂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孩子不小心把“泉声”读成了“泉水”,这个孩子是B层次的学生,看着她那认真的样子,怎么忍心直接告诉她读错了呢?教师委婉地说:“哎呀,你刚才读得太投入了,把自己带入了角色。所以,错了一个字,请你再为我们读一次,好吗?”孩子小脸微红,眼中闪烁着光芒,她又很认真的读了一遍,错字自然改过来了,情感更加浓厚了,博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接下来的课堂交流中,孩子们更加专注,彼此交流更加严谨。这样的课堂,传达给学生的是知识,是技巧,是能力,是态度和价值观,行走这样的课堂,能触摸到学生的拔节成长。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学生天性爱表扬,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动作,一个欣赏的眼神,都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能使孩子感受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关注个体成长,以激励性评价给学生以自信,增强表达欲望,那一瞬间课堂上如银的月光,叮咚的泉声,都是那般的美好。

四、因发展而设计——满足差异

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的,然而反思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作业布置情况,已经形成一个怪现象,有差异的学生做着无差异的作业。这样的现象直接导致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而在作业反馈中,教师最在意的还是“吃不了”的同学,没完成必然会受到一定的惩戒。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而能力较强的学生面对毫无挑战性的作业,也会视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为此,差异化教学作业设计,以满足差异为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摘到属于自己的葡萄。

例如,《卧薪尝胆》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学习了本课之后,学生对于文章的故事,主人公的精神都有了一些了解,为了把这种理解延伸下去,教师布置了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个层次作业,写《卧薪尝胆》的读后感,需要重点描述卧薪尝胆的精神意义;第二个层次作业,要求扩写卧薪尝胆的内容,选择卧薪尝胆中的一段课文,将它扩写成逻辑清晰,前后连贯的短文;第三个层次作业,要求学生换一个视角改写《卧薪尝胆》,比如以侍卫的角度,以吴王的角度,描述这一事件,语言要求生动具体,故事完整清晰,重点突出。三个层次作业学生自主选择,以自选超市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可以胜任的作业。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业布置也是如此,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只需要选择力所能及的完成,培养兴趣,激发作业主动性,有料,有法,有趣。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是基础性课程,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实施并推进差异化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教师要深谙差异化教育的原则,一切以学生需求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尊重差异,反复揣摩,有效创新,让孩子们在语文的天空中放飞梦想,尽情翱翔。

猜你喜欢

布置差异作业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特别号都有了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