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园林绿地养护中的修剪干预技术

2019-01-14钟贤华胡宝俊

中华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绿地养分树木

钟贤华 胡宝俊

在园林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中,景观的设计完成与工程竣工,相当于只是景观形成的基础和初步。特别是植物景观的形成,就必须依靠后期精细养护措施的实施与干预,在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基础上,使植物能充分展示、体现个体美感和群落的群体美(包括植物景观的色泽、形态、姿态、层次、线条、嗅觉以及空间等),达到设计预期的景观效果。绿地养护干预措施很多,其中植物的整形修剪措施是促进植物生长、形成最佳植物景观效果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通过修剪干预,配合其他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调控植物的生长势和开花结果,进行植物艺术造型,而且可以调节植物与周围的协调关系、为植物健康生长保驾护航。本文主要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学特性出发,探讨一下植物修剪干预对植物个体生长、植物景观形成的作用以及园林植物修剪的技术应用。

一、修剪干预在植物生长或植物群体景观形成过程中的工作原理

1.修剪干预对植物局部的促进作用。一是树木修剪后,养分集中供应留下的枝芽生长,使留下枝条的生长势增强。二是修剪改善了树冠的光照与通风条件,提高了光合作用效能,使局部枝芽的营养水平有所提高,从而加强了局部的生长势。

2.修剪干预对植物整株总生长量的抑制作用。因修剪使树冠相对缩小,叶量、叶面积相对减少,造成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减少,从而使树体总生长量减少,总的营养水平下降。这种抑制作用在修剪的第一年,特别是植物经过强剪后最为明显。

3.修剪干预影响植物的开花结果。一方面修剪后,总生长量和总营养水平虽然下降,但整体生长点位也相应减少,保留枝芽上的营养水平相对提高,使其生长势加强。另一方面整形修剪能调控树体生长激素和养分输送,养分的集中供养让部分短枝和营养枝转化为花果枝,可达到增花促果的目的;而生长激素的调控调节树木生长节律,使树木的开花着果时间、花期长短、花色、果实大小变得可控。

4.修剪干预影响树体内营养物质含量。一是修剪后因为植物体内营养平衡的原因,根部吸收能力受到抑制而削弱,整株植物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减少。修剪越重,削弱作用越大。二是修剪后树体内的激素分布、活性也有改变。产生于植物顶端幼嫩组织中的激素,因修剪剪去顶端而消除激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提高了枝条下部芽的萌芽力和成枝力。

二、园林植物景观的形成与保持,植物修剪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措施

1.利用植物修剪干预措施,提高植物移植成活率。树木移植中的苗木起运,不可避免会伤害根部,影响到移栽后根部对地上部分的水分和养料及时供给,造成树体水分和养分的平衡失调而导致植物移栽死亡。而在苗木起运、栽植前后,对树木进行适当修剪,平衡树木根冠比,促使树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与消耗重达平衡,就可确保树木移栽成活。

2.利用植物修剪干预措施,合理调控植物生长势。园林绿地中花木生存空间有限,特别是现行的“森林式栽植模式”。为既保证植物生长空间,又与环境相协调,这就需要在设计合理的基础上(适地适树、合理密植),养护过程中,通过修剪干预合理调控园林植物生长势,控制植株的体量。例如屋顶绿化,树木由于生长条件存在土层浅、空间小的限制,就更应使植株的体量长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适应其生长条件。栽植于绿地内的造型植物、密植的花灌木、小乔木等,也应按景观要求通过修剪干预控制植物的生长量、体量和形状。

3.利用植物修剪干预措施,促使植物多开花结果。通过修剪干预,调节养分、水分、激素等在树体内的合理分配,避免树木营养生长过剩,促进花芽分化形成更多花果枝,提高花、果数量和质量,甚至达到控制花期的目的。

4.利用植物修剪干预措施,保障植物健康生长。树木修剪干预,不仅增强树冠通风透光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积累。而且增强了园林植物的抗逆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机率。特别是植物的冬季修剪,通过清理植物病虫枝、干枯枝以及绿地枯枝败叶,不仅清洁了绿地,清除了病虫越冬地;而且落叶树冬季落叶后集中修剪,这时养分已回流根系和树干贮藏,减少了养分损失,确保了绿地树木健康生长。

5.利用植物修剪干预措施,可持续保持树木艺术造型和植物景观效果。绿地造景中,树木花草的灵活运用,植物个体间或群体间灵活搭配,在不同的园林空间,或者和不同风格的建筑、山水、或园林小品相搭配,会演绎出各种风格迥异、变化万千的园林景观效果。而要保持这种园林景观效果,就必须对其中的植物采取一系列的养护管理措施,其中通过修剪干预控制好树木形体的大小比例,是必要的措施之一。例如在景观树木搭配中,通过各种手法创造了有主有从、高低错落的景观空间,在长期养护管理中,必须通过对植物的修剪干预,才能达到调控植物有序生长的目的,保持景观中植物群落空间层次的不发生不良改变。又如通过植物的修剪干预,可以把树木的枝干、树冠培育成符合周边绿地景观效果特定要求的各种形态。例如自然式园林中讲究树木的自然姿态,常用修剪的方法来保持树木的自然天成的景观效果。而在规则式园林中,常常通过各式修剪方法,将树木修剪成塔形、圆球形等各种几何形态,以便和园林形式取得协调一致。

三、必须依据植物本身的特性、植物景观要求、立地、气候环境决定植物的修剪干预措施

在养护过程中,修剪干预是一项关键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技巧性。对于不同的植物和植物景观,怎么修剪、何时修剪、修剪出什么形状等,都必须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学特性并结合景观要求、立地、气候环境等,经过认真研究后确定。

1.修剪干预必须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不同的树木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学特性,同一树种不同的年龄阶段,其生长特点也不尽相同,所采取的修剪方式、修剪强度也不同,否则,修剪效果会适得其反。修剪强度必须根据树木自身形态特征和特性来决定。萌蘖能力强、无明显主干的树种常采用强剪,以保持树型;萌芽发枝力和愈伤能力弱的树种,应少量修剪。对萌孽能力弱或顶端优势特强、具合轴分枝特性的树种如水衫、银杏等应只疏枝、不作强剪。

2.修剪干预必须根据景观的要求进行。植物景观中的每个植物个体,都以其独特的形状、姿态、色泽、大小和质地在植物景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并组合形成主从分明、层次丰富、高低错落、色泽绚丽的植物群落景观效果。要保持植物群落景观效果不发生改变或向好的方向改变,就必须根据景观对植物个体和群落的功能要求进行修剪干预,以达到保持植物群落景观效果的目的。必须强调:不同树种修剪方式、强度不同,即使是同一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栽培方向不同,所采取的修剪方式不同,所形成的景观效果也不同。如乔木栽植与色带绿篱栽植的红叶石楠其修剪的方式、方法、强度都有很大区别,所产生的植物景观效果也天差地别。

3.修剪干预必须根据修剪季节选择相应的修剪方式和强度。植物修剪干预分为生长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两种。

休眠期修剪又称为冬季修剪,一般在十二月至翌年二月,旨在培养树冠骨架结构、平衡树势,是全面控制树木枝叶及花果量的关键性基础措施 ,一般重剪。落叶树种在冬季落叶后生长停滞,营养物质大部分回归根部,冬剪较易,不会削弱树势,且有利于树木安全越冬和来年生长。一些顶生花序的如木槿、紫薇等花灌木,也宜在冬季或早春修剪,以便促使春天新梢生长和分化花芽。对于春季易伤流或流胶的植物,春剪易造成养分大量流失,削弱树势,应避开雨季和生长季,也宜于休眠期修剪 , 且必须做好伤口处理。

生长期修剪又称为夏季修剪,一般在四月至十月,是根据树体的动态发展对休眠期修剪的进一步补充、调整和完善措施。生长期修剪对于调整植物养分、水分、激素平衡,修正树冠形体效果具有直观、准确、合理的效果。手法通常以摘心、抹芽、摘叶为主 , 对象通常是徒长枝、病枝、枯枝、花梗等。例如常绿树木的根与叶终年活动,冬季进行较大修剪,易造成养分散失和冻害,影响生长,所以常绿树种修剪一般于晚春进行。早春开花如迎春、连翘、丁香、白玉兰、樱花等花灌木,花芽分化在隔年生枝上进行, 冬剪会去掉很多花枝,影响观花,修剪宜在花后15天进行。

4.修剪干预必须根据不同的树木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强度。

树木幼年期,由于生长势旺盛,强剪会使枝条在秋季不能充分成熟木质化,抗寒能力差,也会推迟树木开花结果的时间,所以,无特殊需求,幼龄树只宜弱剪,不宜强剪。树木成年期是生长旺盛、开花结实期,修剪的目的在于保持植株的旺盛生长势和开花结实能力,宜在配合其它管理措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修剪方法达到调节均衡的目的。树木衰老期,其生长势较弱,修剪应以强剪措施刺激恢复生长势,以达到更新复壮的目的。

总之,植物修剪是促进植物正常健康生长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我们只要根据植物的特性、绿地的立地条件及周边和气候环境等,认真选择修剪方案,确定合理的修剪强度,配合浇水抗旱、松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绿地管护干预措施,并严格按修剪操作规范实施,就一定能实现设计意图,为市民游客创造最美的植物景观效果和休闲游玩环境。

猜你喜欢

绿地养分树木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树木之最
养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辨认树木
走进绿地
树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