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定及防控技术研究

2019-01-13肖国荣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35期
关键词:猪瘟患病非洲

肖国荣

非洲猪瘟与猪瘟均为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往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一旦生猪感染非洲猪瘟与猪瘟,都将为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致使非洲猪瘟与猪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基于当前这种情况下,本文主要从病原体、流行病学、致病机制、防控技术等角度对非洲猪瘟与猪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一、 病原体

1、病毒形态特征

虽然非洲猪瘟与猪瘟同属病毒,但两者却在形态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可根据当前这种差异性作为鉴定依据,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非洲猪瘟病毒是双股DNA病毒,该病毒直径为172-220nm左右,并且其形状呈现出六边形。非洲猪瘟病毒粒子中包含了20余种结构蛋白,通过对其感染细胞分析研究表明,主要包含了100余种病毒诱导蛋白。

(2)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猪瘟的直径约为40-50nm,部分囊膜突出长 6-8nm,浮密度为 1.12-1.17g/ml,沉降系数为 140-180s。

2、 病毒抵抗力

(1)非洲猪瘟:当前这种病毒可以对温度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尤其在室温干燥或冷冻的条件下,非洲猪瘟病毒可存活数年之久。但基于室温的环境下,经过18个月可将非洲猪瘟病毒从血液与血清中分离出来。但这种病毒对高热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在60℃环境中,非洲猪瘟病毒将会在30分钟左右无法继续存活,出现死亡症状。除此之外,非洲猪瘟还会对消毒剂较为敏感。

(2)相对于猪瘟病毒而言,基于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将猪瘟病毒放在这种环境中,60分钟不会死亡。倘若使用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情况下,猪瘟病毒将会迅速死亡。此外,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只需2%活性钠溶液经过1h便可将猪瘟病毒迅速杀灭。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含有猪瘟的冰冻猪肉,即便是处于较好的冷藏条件下,在3个月以内同样具备传染的特性。

二、流行病学

1、非洲猪瘟的发生主体为猪或者野猪,一旦感染非洲猪瘟,则患病猪体的身体器官、体液及排泄物都会携带大量的非洲猪瘟病毒,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其中AVSF为虫媒病毒中的DNA病毒,成为非洲猪瘟的主要宿主。而猪作为ASVA唯一自然宿主,在软蜱与猪之间不断循环感染,导致 ASFV 难以被消灭。

2、基于自然条件下,猪瘟感染并不会因某些因素而存在明显的差别,例如猪品种、性别、年龄等,其中猪瘟病毒主要存于患病猪分泌物、排泄物及血液中。而圈舍,饮水源等环境都有可能成为猪瘟的传播感染源。

三、 致病机制

1、非洲猪瘟通常主要以口鼻进行传播,针对非洲猪瘟传播途径来讲,主要体现在静脉注射、软蜱叮咬、皮肤擦伤等都会造成感染。而扁桃腺、颌下淋巴结为最先感染非洲猪瘟的部位,而后再循环到其他部位,并且病毒的繁殖速度隨之加快,一旦感染非洲猪瘟这种病毒后,将会在接下来的7天左右迅速形成病毒性败血症。

2、基于自然条件下,猪瘟病毒可通过口鼻等侵入,但部分病毒也可通过皮肤损伤等受到感染。根据临床研究发现,猪瘟病毒最先在扁桃腺隐窝上皮细胞中增殖,而后逐渐扩散到周边淋巴网状组织,并且在淋巴结处增殖而渗透外围血液。

四、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定要点

1、基于非洲猪瘟的鉴定来讲,与急性猪瘟症状等存在较多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仅存于流行早期,主要体现在急性病例。

2、当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之后,往往在出现发热症状3-4天左右,才会逐渐显示出临床症状,而后体温将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并在1-2天左右出现死亡。相对于猪瘟而言,患病猪体温升高的同时,其临床症状便会有所体现,一直维持到死亡。

3、患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猪,其耳部呈紫色肿胀状,四肢与腹部会出现紫黑色斑点,并且体毛稀少。

4、对于患有非洲猪瘟的患病猪而言,其身体腹腔、淋巴结等内部,往往会出现出血现象,并且存在小状肿瘤。而感染猪瘟病毒的患病猪并不具有此症状;5、感染非洲猪瘟的患病猪,对其淋巴组织进行切片染色检查发现其淋巴细胞核破裂,而猪瘟则不会表现出此类症状。

五、 非洲猪瘟与猪瘟防控技术

1、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1)切断传播途径:在进行生猪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养殖场管理,尽可能的采取封闭式管理,同时要做好消毒工作,加强对外来车辆及人员进行消毒管理。在生猪喂养过程中,切勿为生猪食用餐余垃圾,切断病原体经过污染源传播。

(2)保护易感动物: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养殖技术要点,定期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做好检疫方面的工作。此外,加强各类饲料管理,在对饲料、卫生等方面处理时,要采用绿色处理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在生猪免疫过程中,倘若发现猪瘟疫苗失败,或者出现无故死亡现象,则需要及时与当地防疫部门取得联系。

2、猪瘟防控措施

(1)对于外来引进品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疫,通过检疫后进行合理喂养,确保不存在任何疫病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混养。通过当前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的预防外来疫病,避免对其它生猪造成威胁。

(2)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猪瘟症状,则需要及时将其隔离喂养,同时要做好相关防控措施。同时对传染源、接触物、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在隔离期间,养殖户要做好相关消毒工作,通常情况下主要选用 2%-3%活性钠溶液进行全面消毒,及时将病菌杀死,避免对生猪造成影响。

总而言之,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做好日常养殖管理,树立科学的养殖观念,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降低生猪感染疫病的几率。本文针对非洲猪瘟与猪瘟进行了各方面的论述分析,分别阐述了非洲猪瘟与猪瘟的病原体、流行性病学特点等方面内容,为生猪养殖户提供了参考建议,确保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有所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养猪户树立正确的养殖意识,为生猪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生猪健康的成长,进而减少养猪户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674306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金棉乡畜牧兽医站)

猜你喜欢

猪瘟患病非洲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非洲鼓,打起来
浅谈猪瘟防治
非洲的远程教育
猪瘟与附红体混合感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