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

2019-01-13吕东玉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商业银行

吕东玉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职能同时也有了重大的改变。具体说就是由传统型审计逐渐转变为增值型审计。前者重在事后监督,而后者重在咨询服务。商业银行提出内部审计增值的目标,有助于其增强合规经营的意识,促进其组织价值的增加。基于此,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产生及其特征入手,分析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基本功能定位和特征,阐述实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途径。

关键词: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6-0135-02

在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而言,其内部审计质量至关重要。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在传统稽核型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内部审计功能。商业银行一旦确立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并切实实现其功能,就能够使其内部审计的监督方式从根本上发生转变,确保良好运行、增强核心竞争力。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通过适当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保障银行可持续发展。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产生

增值,顾名思义就是增加价值。而所谓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就是可以为组织或机构增加价值的内部审计。其作为一种审计类型,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只是传统稽核型审计模式的拓展。美国信息工业协会(IIA)在1999年年会上界定了内部审计的“增加价值”,强调了对于组织来说内部审计应有的贡献,突出了内部审计是以为了增加組织或机构的价值为标明,从而推动内部审计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相比于传统的稽核型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其一,内部审计以实现组织价值增加为目标,从而使得组织或机构的内部审计工作与其自身的价值链靠得更近,通过发现风险而减少损失,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达到组织或机构价值增值的目的。其二,全面地拓展了内部审计职能,从传统的监督与评价转变为提供咨询服务,对审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出审计业务中不增值的部分,使审计的成本得到降低,最终实现组织或机构的增值。其三,在组织内部扩展内部审计服务群,同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主动进行审计服务产品和项目的创新开发,从而增强生产增加价值的能力。其四,其审计模式以经营目标为起点、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强调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是评估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内部审计的相关程序、技术和方法。其五,内部审计所采用的形式发生转变,即传统内部审计通常是审计人员单方面地检查、独立地进行验证,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则是审计与被审计双向互动参与,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双方的良性互动使被审计者的自我评估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基本功能定位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所具有的服务功能

通过研究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能够看出,内部审计的功能已由传统的监督转向服务,这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增值型内部审计所具有的服务功能就是分析和评价审计活动,在审计过程中和结束后,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咨询服务,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使被审计单位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商业银行运行中,增值型内部审计所具有的服务功能体现在为银行的各种经营活动提供相关的咨询、提出相关的建议、提供相关的顾问服务,全面融合于银行的各方面业务中,从而使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所具有的监督功能

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其基本的职能之一,正是基于审计工作,才可以有效地监控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经济活动和经济信息等基本的、真实的情况。在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采用科学的审计手段和方式,在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标准的范围内,按照现行的审计程序和规范,监督检查银行的经营与管理活动,及时发现存在的相关问题,督促其加强风险防范、纠正错误、消除弊端,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所具有的控制功能

在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增值型内部审计基于内部控制环境,针对其经营管理活动准确地识别风险,并及时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同时更进一步地增强整个控制过程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特别是随着商业银行的上市,其会逐渐实现多元化投资和多样化经营,管理层次也会呈现多级化,因此银行的最高管理层难以做到经常性地直接检查与监督自身的经营状况。而内部审计则是银行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于银行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再控制,同时可以立足于全局来考虑和分析问题,从而可以科学有效地控制银行的整体业务运行与经营管理活动,最终实现相关的控制目标。

(四)增值型内部审计所具有评价功能

内部审计主要通过评价银行的各种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是否运用恰当的方法处理问题,是否有效地利用资源,是否经过授权后开展业务活动,内部运行是否遵循既定的标准和程序来实现其评价功能。内部审计人员遵循相关的审计标准和程序,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价被审查的项目或者经营活动及其成果,这也是增值型内部审计应负有的工作责任,通过全方位、规范化地对银行的经营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为银行的高管层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中具有的特征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相比,增值型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与传统的内部审计不同之处在于,增值型内部审计侧重于商业银行价值的增加。基于此,内部审计部门不单单是开展事后监督,更要着重考虑自身发展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为自身的整体战略规划服务。二是在商业银行运行的过程中,增值型内部审计以识别风险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从而为自身争取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三是有效提升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传统的内部审计注重监督控制,突出“事后发现”,而增值型内部审计更加侧重于“事前预警”,通过有效措施开展审计工作,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加突出审计意见的运用,更好地服务于商业银行的发展。

四、实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内部审计理念实现商业银行价值增值

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通常以财务规范为导向,而采用增值型内部审计则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具备良好的大局观,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全面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持续地强化控制风险。内部審计主要的价值取向要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紧紧抓住内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审计的具体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内部审计方案,从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二)培养审计人才实现商业银行价值增值

人力资源可以说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核心资源。因此,在开展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内部审计人员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培养、科学管理银行的内部审计队伍,加快转换内部审计队伍的工作职能,切实保证增值型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的结构组成,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沟通协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和发掘复合型审计人员,利用他们去有效地发现、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

(三)完善内部控制实现商业银行价值增值

在商业银行发展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有效地识别和控制运行风险。其中,不仅要加强事前控制,而且还必须突出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切实把风险控制贯彻到商业银行运行的全过程中。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能够强有力地实现内部监督。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综合、全面、客观地分析自身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商业银行构建起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抑制腐败,增强自身资产的安全性,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转变监督模式实现商业银行价值增值

商业银行审计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及时发现自身运行中存在的不良问题,进而全面科学地进行审计评价,更要坚持跟踪监控所提出的整改内容的落实情况。同时,还必须坚持全面转型,不仅要制定科学的审计目标,而且不能单纯地在发现问题后再加以控制,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预防商业银行的运行风险。另外,还必须转变审计工作所扮演的角色,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内容方面,应该从审计财务收支转为审计综合效益。传统的审计手段比较单一和落后,在现场需要众多的工作人员进行审计。而在现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计算机进行非现场审计,以进一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志娟,黄杉杉.对商业银行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1,(3):22-25.

[2]  尹小丽.银行内部审计功能重新定位的思考[J].现代金融,2013,(12):22-25.

[3]  毕翼.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J].审计月刊,2013,(12):6-8.

[4]  黎仁华,欧阳琴.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功能与实现方式[J].财会学习,2008,(11):54-56.

[5]  刘颖.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基于某银行的案例分析[J].金融纵横,2016,(3):56-64.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