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财经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9-01-13刘永刚季秀杰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35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刘永刚 季秀杰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从学科专业设置精准瞄向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方向、课程设置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给出地方财经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0-4;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5-0081-03

一、地方财经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地方财经本科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形成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用人难的“两难”局面。

(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专业设置是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影响到高校自身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影响到院校未来的发展。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固守一些传统的老牌专业学科,无法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高校在确认设置某些专业的时候,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缺乏科学的依据,设置的个别专业与地方人才市场需求不一致[1],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用人单位无人可用的现象。

(二)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近年来,由于对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的盲目崇拜,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参照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的模式,但并未考虑两类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使得同样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当然也未能形成自己的培养特色,导致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缺乏竞争优势。究其原因,还在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地方院校的培养目标应是对地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既要区别于高等职业学院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要有别于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怎样找准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地方财经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直面的问题[2]。

(三)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门数、种类如何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如何分配,不但影响到最终教学的效果,更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调查显示,部分财经类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即所谓的“重理论轻实践”情况,部分院校理论课时占比甚至达到总课时的90%以上,这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显然是不一致的。如此课程设置只注重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地方院校培养区域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目标背道而驰,当然也就无法满足当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了[1]。

(四)课堂教学方式不先进

部分地方财经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惯性思维的影响,课堂教学依然延续所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尤其是对于传统财经类专业课程而言,更是缺乏教学模式与教学思维的创新。对于多年来一直接受这类传统教学的学生而言,已经难有学习的激情,自然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学习动力不足。老师在教学上缺乏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致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1]。

(五)“双师型”师资力量不强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障,但由于部分地方财经类院校对培养“双师型”师资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大部分教师都是从校门再入校门,导致理论水平有余而实践经验不足。一些教师即使由于擅长考试而考取了某类职业资格证书,但对相关行业的生产和经营逻辑依然是“门外汉”,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还未将“双师型”作为教师必备的条件来硬性约束,出台鼓励性政策措施,提高教师实践应用能力的动力不足[3]。另外,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的双重压力,也使教师很难有精力去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样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六)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当前大部分地方财经类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时间都不长,经验更显不足,这同样会影响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校企合作多数都表现为高校主动与行业企业寻求合作,大部分企业由于利益暂时得不到体现而不会与高校主动接触。其次,目前已有的合作深度和层次都浮于表面,形式和内容都较单一,大多数是行业企业接受学生的实习方面,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合作,诸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都缺少行业专家的专业意见,对于行业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类型,高校又缺少应有的关注。最后是大部分校企合作都缺乏实质性和稳定性,如部分高校为了评估的临时性需要与相关企业签署一份象征意義上的协议,拍照取得一些资料,其实并无实质合作的内容[4]。

二、地方财经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既应不同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也和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有着明显的区别[5]。

(一)学科专业设置精准瞄向市场需求

纵观一些地方财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就会发现,很多院校的专业大同小异,究其原因还在于盲目效仿名校专业设置,且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6]。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摒弃无前途的专业,打造自己新的特色专业,必须根据地方行业企业发展需求来进行专业调整[2]。首先,要认真研读地方发展规划,为科学设置专业奠定基础。其次,应进行深入的人才市场调研[1],通过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使专业的开设适合区域发展需求[2]。再次,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工作,为专业的适度调整提供依据。最后,结合人才市场需求,择机申报新专业,打造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专业集群[1]。当然要处理好新专业与传统专业的关系,使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2]。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