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语文教学和激发学习兴趣

2019-01-13季佩璇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品味语言同学

季佩璇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三小学,新疆 察布查尔 835300)

由于工作原因,接触到本地区少数民族孩子,他们大部分可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但在学习语文中,仍然有些孩子没有使用好语文.在一些偏远山区教学现状是:考二十分的学生仍然存在。学生天天都在学语文。可就是学不好语言,一提写作文便如临大敌一般。看看所写的作文,文不对题,句子倒置,词不达意现象仍然存在。学生都没有形成学语文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问题究竟出现在哪个环节上?毫无疑问,我们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上课的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没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充其量只是让学生“走近语文”,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因此我们尽管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如何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应该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了解当下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率

在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达到100%,但由于语言环境的影响,在家及其他公共场合使用率不高,在个别山区乡,孩子在家大多时候还是说本民族语言。

二、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事实也说明,古今中外杰出人才取得成就的原因之一,一般都是对某种知识、某项事物或某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乐此不疲,逐渐进入了通往神圣的大门,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受到书法的熏陶,热爱书法。成人后,虽然在朝廷为官,仍然酷爱书法艺术。形成自己平和自然的风格。王羲之和他的书法艺术至今仍被人们崇敬和效仿。牛顿少年时期就沉迷制作一些模型,他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牛顿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并对人类做好了巨大贡献。许许多多的例子说明兴趣是人类进步的力量。

(一)必须有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使课堂气氛趋于融洽

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而且也是师生感情的升华。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如果一旦学生对语文老师推动了感情,就会引导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如果缺乏师生感情的交流和课堂气氛的融洽,学生对老师就会是厌烦的,甚至是抵触情绪,效果是不可能达到的。

(二)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和激发兴趣

巧用直观工具,激发学生乐趣,利用文字画面组合,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利用课堂外的生活实践加强孩子的口语练习。部编版教材很好地利用了“大人一起读”的方式培养父母和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综合起来,培养和继发学生的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要想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直接兴趣,课必须上的新颖。符合知觉和注意规律。符合学生的需要,语文课要上得有感染力、吸引力。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这就要把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

要培养学生爱好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老师必须把课上的有吸引力。教师在上课前就需要作充分的准备,要精心设计,巧作安排。

1、浸润式。什么是浸润式呢?如上《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我们学校的哪个角落?或许也喜爱在哪个地方做游戏?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有的同学虽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很难表达清楚,这时我一字一句慢慢的教,让他们跟着学。通过这一问,同学们既道出了自己的经历,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促进了对语文课的理解。在一个词一个句子中尽情的表达中,同学们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亲近感。

2、品味读的乐趣。品味语言是发掘字词句中蕴含的意思、意味。品味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阅读过程,它与理解、感受同步进行。换句话说,品味语言所要品味的,不是用于积累的脱离语境的所谓好词好句,而是那些在具体语境中贴切地表达意思,意味的字词和语句。品味语言,要反复的朗读,朗读的目的,是通过朗读,感受诗歌、散文中由声音传递的意思。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他们的声音里。[1]

3、让他们去“辩”。在上《小真的长头发》这一课时,我先叫同学们针对课文题目想象一下,假如是你来写,你们会写些什么内容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就是没有一种和作者写作思想相一致的。然后开始学习课文,学完课文后,我再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句或哪一段?这一问如一石击起千层浪,很快引起同学们的激烈争论,争论结果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上的争论有利于同学们理清各自的思路,培养各自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广博兴趣。比如把作文和学生的多种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采取习作展览、演讲比赛、编故事、当小记者采访、自办小报等形式

(五)要想让对你的课堂充满兴趣,还看他能否从你的课堂中获得成就感

也许对问题的回答还有很多不全面和有失偏颇的地方,甚至是走进误区的地方,但我们老师一定不要轻易的就予以否定。记得有位优秀教师在谈及她的成功经验时曾经说过:“我的秘诀是从不轻易对学生说‘不’。” [2]对于思维不完善的地方,表达不清楚的时候,可以通过学生互评、或通过教师指点,给他们以善意的指明,这样即让他们认为到自己的缺陷,提示他们如何在今后的学习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总之,了解本地区学生的状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建立新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走进语文。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成绩,必须研究和探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途径,以便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品味语言同学
品味年画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语言是刀
品味桂峰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