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践

2019-01-13李玉仙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理想素质

李玉仙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白家务办事处毕各庄小学 065005

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要更多地在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能力实践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四个方面。网上流传着一句话:人归根到底拼的是人品。一切个人行为都是以思想来指导的。还有“夜有所思,日有所为。”思想端正了,一切行为也就端正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中国未来的接班人。让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可以用抗日战争等爱国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等鼓励、教育小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祖国的情怀,通过小学生守则和一些相关小故事还有一些集体活动等让学生懂得遵守纪律、关怀同学、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敢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素质教育之首是德育,这是由于它是人民意愿、教学规律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对一个人来讲,缺少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砝码。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屋建瓴树理想

理想就是人生路上指引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在小时候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通过努力奋斗后来成为一位令全国人民敬爱的好总理。史学家司马迁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编修《史记》。他博览群书,实地考察,其间虽遭宫刑之辱,也不抛弃对事业的追求,终于写成不朽之作《史记》。理想犹如事业的大门,学习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旅程的尽头则是成就。严因此,我们要想在将来的事业上取得成就,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理想,若没有理想,就算学习学得再好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去,自然不会有成就。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这一方面的培养和引导。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人才能在写作方面“站得高,看得远,”从而立意深刻、感染别人,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样的文章才能有“灵魂”。

二、课堂上的语文素质培养

每篇课文都应该抓住:读、写、说、查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1、读,是学习入脑的第一步,多读、精度、读懂。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良好的语感能力。譬如在教学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和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从中体会人物的处境和思想感情。例如指导学生读《珍贵的教科书》中指导员说的最后一句话: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我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一开始,学生就读得低沉无力了,省略号被忽略了。后来,学生明白了这里的省略号是因为指导员身受重伤,说话上气不接下气时,再读,声音就既弱又断断续续了。我经常提醒学生读书要读标点符号,因为它们也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对课文内涵比较深刻文章,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见周晔读《水浒传》马马虎虎,常常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另一个人身上,便说道: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还有,一天吃晚饭时,鲁迅说道: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都是话中有话。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因此教学时我反复让学生诵读,教师再适时点播,便能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2、写,规范字体。郭沫若先生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庄,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的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是写知识点,积累字词句,同时为以后的学习写作积累素材。

3、说,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教学中应考虑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包括阅读、识字、写作、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都能够流利地将任何文章表达出来,同时体现语文的独特魅力和人文情感。是经过大脑的加工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内化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当然就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把新知识完全变成了自己的积累。

4、查,每学一篇新课文,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内容就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通过讨论探索,从而得到解决.当学生解决不了时,我才给他们提示帮助解决,这样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使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学习情绪既活跃又轻松,在自由的氛围中驰骋,达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口语交际强调双向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三、课堂外的语文素质培养

首先注重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使之内化为语文素养。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可以考虑要求学生养成三个“一”的习惯,即每天积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在积累一个字的时候,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准确把握字音、字形、字义;在积累一个词的时候,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词的基础上自造一到两个句子;在积累一个句子的时候,要求学生多积累一些名言警句、歇后语、俗语等。通过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掌握好基础的语文知识,提升其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以提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长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学生获得了思想教育,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规划、有针对性和适当地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教学,从而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样化的形式,像是游戏、参观、作文展览、书法、建立黑板报、讲故事,朗诵比赛等等。教师应当使得课外活动具备独立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及时性、趣味性的特点。

总之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要注重在课上、课下,循序渐进全面地不断跟进。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理想素质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