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探析

2019-01-13张鑫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人类

张鑫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新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形成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成果,把绿色发展观上升到指导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解决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为指导,把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才能加快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步伐。

一、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理论根基和时代背景。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是站在世界的潮头、并立足当下中国日益突显的生态危机所提出的符合国情的新的发展理念。

(一)对马克思生态观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工业革命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极端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并以哲学的视角审视了人与自然的的辩证关系,最终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相互统一的,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生态发展思想。恩格斯经过研究后认为,最终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灾难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人类存在凌驾于自然之上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并严重破坏了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正是基于这方面的分析,恩格斯认为人要首先明确自身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充分认识到 “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1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吃、穿、住等生活物质资料和生产资料都来自于自然界,如果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过度,势必会造成人与自然的发展不平衡,进而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反过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出发,在系列经典著作中都阐述了深刻而丰富的生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形成的理论根基。

(二)对西方工业发展模式的深刻认识

西方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解决问题的开门钥匙,通过对自然环境无限制的开采、掠夺,来换取国家的经济增长。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的生产力快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是资源支撑不住,生态系统失衡,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倒逼下,西方国家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相继制定实施了绿色发展相关措施,产生了循环经济理论、绿色思潮、环境伦理等西方生态文明理论。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21世纪议程》,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行为规范。2008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单纯的GDP指标不再是评判一个国家综合国 力的重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该国的绿色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是指导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南。为适应绿色发展的潮流趋势,增强生态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主动选择了绿色发展道路,从而避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先工业化后绿色化的老路,这是对西方发展理念的批判性借鉴,是对西方发展理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

(三)对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认识

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40年,但是日益凸显的生态危机映射出传统发展观的功利主义导致经济增长超越生态边界,高消耗、拼资源的粗放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一方面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行为,是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的行为,也是激化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另一方面,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过度的开发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石油、煤炭等造成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短缺,加之技术发展水平的落后,导致在开采过程中利用率低,从而使资源供需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绿色发展思想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的战略选择。

二、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绿色发展观是对现代人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生存的价值理念的深刻变革,可以说,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

(一)推进绿色发展必须解决愈益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绿色环境发展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绿色环境发展主要包括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两个方面。环境生态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可资利用的资源资产和生产生活的有利条件。当人类的需求在环境生态的可承受范围内时,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但是,当人类的需求超出环境生态的承载力,疯狂向自然攫取资源、过度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时,必然导致极度恶化的生态环境,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绿色经济发展就是要把经济和环保紧密结合起来

绿色经济发展主要是指经济活动中,既要实现经济利益的增长又要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然而“人类的需求和行为与自然进化和发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间尺度上的差异。这是造成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矛盾或不匹配的重要机制,也是人天不和谐的主要原因。”2所以,一方面任何经济活动不得损害环境和生态的健康,任何经济行为不得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这就要求经济要环保。另一方面挖掘环保潜力,发挥环境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功能,从环境保护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绿中掘金”。

(三)绿色政治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力量源泉

绿色政治发展就是借助施政理念的转变、政绩考核体系的重构推动环境生态问题的解决。绿色政治发展是一种新的政治思维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发展模式,更关注自然生态权益,试图通过协调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来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把生态问题提高到了政治问题的高度,更加注重利用政治的力量解决生态问题,这就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

(四)绿色文化发展是绿色发展内在的精神资源

绿色文化是指倡导人类与环境生态和谐共进,进而促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现象的总和,主要包括体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等。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绿色消费意识、自然情怀等都是绿色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类的生存发展既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提供的物质基础,也需要良好的文化因子提供的精神支撑。绿色文化得不到传承,不仅自然生态难以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会严重阻碍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

(五)推进绿色发展还需要从社会的绿色发展入手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和生命力的象征,也是心灵安宁平和的表征,更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识。绿色社会发展已成为21世纪的发展潮流,已经辐射到经济社会的各个范畴和不同领域,是一种极具时代特征的历史新阶段。“十三五”期间,一是要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是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二是要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六)创新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技术支撑

习近平强调 :“要加快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为亚洲各国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3当前我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实现以绿色科技推动绿色发展的生态目标。一方面,绿色科技有利于节约利用资源能源、解决人类所面对资源、能源短缺问题。另一方面,绿色科技可以阻止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先进的技术,资源和能源利用率提高,资源消耗和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减少,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和治理环境污染,才可以真正实现绿色发展。

三、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明确了党中央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新时代中国怎么发展、为谁发展的路径选择,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解决生态危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中国 21 世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战略构想,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推向前进,并辩证的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著名论断。习近平在科学揭示自然生态变迁决定人类文明兴衰更替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将自然生态环境看作是生产力的发展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强调“保护”生产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与时俱进,并且为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理论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是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一脉相承,又带有自身较为明显的特色的。

(二)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由此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绿色发展观为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性,二者都主张建立在资源承载力与生态环境容量约束的条件下,通过“生态化”“绿色化”的实践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型关系。具体而言,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4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的绿色道路,可以说他的绿色发展观为解决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世界提供了解决生态危机的中国智慧和方案。

(三)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追求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自20世纪中期中国启动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中国加速进入了以实现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现代化国家,但是传统的、不发达的工业发展手段,逐步凸现出来,使中国较早出现了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后期才涌现的生态危机,当下生态恶化的困境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一道瓶颈。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6习近平提出的绿色发展观,在价值观念上反对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倡导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作为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诉求和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为我们摆脱“先污染后治理”“以邻为壑”“寅吃卯粮”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开辟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领。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中“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发展思想,是东西方文化融合再创新的产物,既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又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法制等行动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人类
绿色低碳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