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高校本土汉语师资调查分析与培训建议

2019-01-13赵莉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师资汉语俄罗斯

赵莉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一、绪论

在中国,“向世界推广汉语”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是有组织、系统性地向国外传播汉语,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汉语国际推广”全面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汉语推广工作开始进入全面发展的战略阶段。截至2018年底,全世界已有14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已成为汉语推广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品牌1。在全球对汉语的需求愈来愈热的同时,汉语推广工作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海外汉语师资数量上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源需求,同时在质量上也是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国际汉语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成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最大的制约瓶颈,海外本土汉语师资是汉语国际推广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汉语国际推广的生力军,是汉文化传播最坚实的基础之一。因此很多学者提出“培养本土师资——既能弥补师资不足,又能推广文化”,为此国内外很多对外汉语专家都在为如何培养合格的优秀的本土汉语教师,如何为本土汉语教师量身定做一套适合其国情和国别的可操作的培训模式,如何使得我们的培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献计献策。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海外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要建立一个多元、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师资培养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不同层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充分整合国内、国外、政府、民间、高校等多种资源;加强国内外汉语师资培养机构之间的沟通,促进政府、教育机构、专家和民间组织之间的多层面合作。具体而言,就是要对外海汉语本土教师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的普查工作,充分了解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汉语师资的现状,如现有汉语教师的层次、数量、质量、构成、来源,对上述指标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得到一些比较准确、可靠的统计数字,在此基础上,分地区、分层次、分对象的培养师资。

笔者通过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工作学习经历,对俄罗斯12所高校的68名本土汉语教师进行了调查,得到了真实的调研材料,深入的了解她们对汉语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这样才能为国内的专家和相关学者提供基础资料,尽快建立适合不同国家的本土汉语教师培训体系。同时,也针对调查结论对俄罗斯高校的本土汉语教师培训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整体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俄罗斯高校本土汉语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聚类分析、归纳总结以及结合笔者在俄罗斯工作学习一年过程中对俄籍汉语教师的了解,希望能对俄罗斯现有的本土汉语师资情况进行一个客观的描述,并从中发现问题,最终针对如何提高俄罗斯高校汉语教学质量,稳定本土汉语师资队伍,使汉语推广事业能够更快更好、可持续发展。

(二)调查对象

本调查对象以在俄罗斯高校承担教学任务的本土2汉语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分别是莫斯科市师范大学萨马拉分校、西伯利亚经济法律管理学院、卡尔梅克国立大学、托姆斯科国立大学、布里亚特国立大学、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经济语言国际学院、贝加尔法律经济管理大学、伊尔库茨克国立语言大学、后贝加尔师范大学、伊尔库茨克国立师范大学、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乌法石油技术大学等12所高校的68位本土汉语教师。)这些学校中如已经设立孔子学院,以对这些孔子学院院长访谈为辅开展的调查。所以笔者认为,根据其学校在俄罗斯各地的分布,按一定比例选取本土的汉语教师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题型

调查问卷共五部分,56道大题,由于调查对象均为高校本土汉语教师,所以要求问题用中文问答,也是想通过对问卷的回答反映一些问题,同时笔者在做调查问卷时,都留下了联系电话和邮箱地址,以便调查对象的反馈和咨询。问卷的题型分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开放性问题三种类型,整个问卷只有2000字,为了方便调查对象认读理解和回答,特别将题目和选项用不同字号区分,多选题每道题都会在题后注明。其中,单选题共37道,占全部题目总数的66%;多选题,共5道,占全部题目总数的9%;开放性题目共计14道,占全部题目总数的25%(如有列举,要求列举数目超过三项)。针对开放性题目的回答,笔者在收回问卷查看之后,针对一些界定不清楚的问题又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对调查对象进行进一步访问,其中在伊尔库茨克市几所大学的调查对象都是笔者自己去收回调查问卷,并同时针对问卷对一些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题型也分为开放式和半封闭式两种。在最大限度的保证调查数据和内容的真实性的同时,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也交换了一些关于汉语教学的经验。

(四)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首先把收集到的问卷做次数处理;然后从次数统计中进行百分比分析,类聚分析,归纳总结。选择题是根据答案的选项计算百分比;开放性题目由笔者先行归纳,按出现次数统计来排列先后。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到了真实的调研材料,现归纳分析如下:

1.教师背景信息:目前在俄罗斯高校任职的本土汉语教师男女性别比例为5%:95%,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25一34岁这个阶段,占受调查比例的43%。参与本次调查的本土汉语教师的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占53%,其中还有30%的教师为硕士学位,17%的教师具有副博士学位,其中有30%人有在中国留学的经历,短则1年长达4年。他们的专业集中在以下三个相关学科:汉语言、汉英翻译、国际关系学;其中汉语言专业和汉英翻译的教师所占比例达到91%。

2.所在学校情况介绍:本次调查的学校中国立大学占到了87%,当地政府所属的学校占了9%,私立的只占到了4%;96%的本土汉语教师是目前所在学校的专职汉语教师,只有4%的为兼职汉语教师。教师对汉语教学这份职业的态度是非常喜欢占了92%,是工作需要无所谓喜欢不喜欢5%,其他3%。学校学习汉语的人数都在120人以上,以伊尔库茨克国立语言大学最多,共有600人左右,以西伯利亚法律经济管理学院人数最少是120人左右,但是这些学校开设汉语课程都在5年以上。各个学校的汉语课程是由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语法、综合课、中国历史地理、报刊选读、商务翻译等构成,但在不同的学校,因为受到课程性质、教师数量、生源质量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文具体科目设置也不尽相同。87%的教师选择了学校非常重视汉语教学,13%的教师选择了重视。

3.汉语教材:各个高校虽然是同样都开设的汉语专业课程和商务汉语课程,但对教材的选择上却是各不相同,其中设立孔子学院的高校教材版本更新的更快一些。95%的教师希望有用俄语注释的教辅用书来指导汉语教学,只有5%的教师对教辅用书不做要求。

4.汉语课堂教学:根据调查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俄罗斯很多高校汉语课程的很多科目都是由本土汉语教师承担的,主要科目有语法、阅读、口语、听力、翻译理论、中国国情、写作、商务汉语等。83%的教师按规定制订课程教学计划,但也有17%的教师并没有写教学计划;在对教案的准备上,也有12%的教师表示,并没有准备教案,原因主要为“教学内容太简单不需要写教案”、“学校不要求写”等;接近一半教师的备课时间是不够充分的,备课质量不能够保证。对于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95%的教师选择学校现成具备的各种教辅工具,自己动手制作的很少。

5.教师自身培训:有92%的教师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不足,表示需要参加培训,93%的教师在受调查前参加过培训,地点在俄罗斯本土的占67%,在中国大陆的占33%。60%的调查者只参加了“一年一次”的培训,“每学期都参加”的教师占22%,“一年多次”的只占3%。80%的本土教师对以往各种形式的汉语培训是满意的,70%的本土汉语教师希望得到更多在中国培训的机会。对培训内容需求最大的是汉语书画和手工制作等关于汉语选修课的实用技能方面的培训,占到41%;其次是对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占25%;汉语言知识占15%,文化礼仪的需求是12%,最后还有7%的其他类型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的本土汉语师资队伍整体状况良好,具有强大的发展潜质,能够形成良好的汉语教学梯队,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本土汉语教师没有统一的选拔标准,现存教师队伍的个人素养和教学水平良莠不齐;(2)没有一个完善的适合俄罗斯本土汉语教师特点的培训体系,使得教师的进修培训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培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3)整个教育体系缺乏较为规范的汉语教学评估体系,汉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没有办法得到客观的评述。

三、本土师资培训建议

由于目前俄罗斯本土汉语教师在师资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足,而要解决本土教师从选拔到后继培训再到教学评估这一整套环节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笔者从现实的汉语推广国情出发,结合俄罗斯的教育体制以及汉语在俄罗斯的教学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以期能够对俄罗斯本土汉语师资体系的完善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希望能够对整体的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本土汉语教师培训的国别化等级模式

笔者认为,在对海外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中,既要包含专业知识和技巧培训,也要有能够培养教师自身教学钻研潜力的反省式培训,同时也要包括能在短期内获得培训效果的传统工艺式培训,更不能放弃对海外汉语教师内在品质的人本主义式培训。因此,各国家的师资培训应该在总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具体师资情况和要求,制定合适的师资培训模式。如何能够既满足成为合格汉语教师的总体要求,又能满足不同国家不同特点的汉语教师的需求,本文在此提出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的国别化等级模式。

由于汉语对本土汉语教师本身来说也是一门外语,不可能达到和母语同等的水平,成为一个汉语全能教师。所笔者拟将受训汉语师资划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教授初级汉语的本土教师,她们负责给零起点到能够进入专业学习的学生授课,也相当于世界各个大学设立的预科,针对汉语水平测试来说就是没有通过新HSK三级(新HSK考试总共是六个级别)考试的学生。这些教师与其说是汉语教师不如说是语言训练师更为贴切一些。因为她们主要是教授汉语语音部分和简单的词汇语法句式,一到二年级(根据学生自身掌握和学习语言的速度而定)学完之后只需要掌握6003个汉字。所以针对这部分海外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要以讲授课为主,示范课、讨论课、实践课为辅的培训方式。

第二等级主要承担具有中级水平学生的汉语课程教师,一般在高校是3-4年级学生,由于这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所以针对第二等级的海外汉语师资,他们集中缺乏的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相关方法论知识,把教师从上课大都是单调的“语法翻译法’中解救出来。

第三等级海外汉语教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最好是在中国系统学习过汉语知识或是留学一年以上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理念的本土教师,因为她们所教授的学生是高阶段的(5年级)学生,随着学生汉语程度的提高,对汉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建议对这部分教师主要采取体验式培训的模式,因为这部分汉语教师主要是教授中国国情和文化以及翻译理论等课程,要想讲好这些课程首先教师自己要切身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才能讲的生动,讲的真切。其实中国推广汉语的目的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理解中国的现代发展理念,让每一个外国人都了解中国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让部分热爱中国,精通汉语的本土汉语教师首先能够体验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国现代发展的速度,再通过她们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这或许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吧。

当然针对第三等级的教师培训国家投入的财力和物力可能相对会大一些,但是这种体验式培训的效果和以往的讲座形式的授课收效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可以对部分高校的优秀本土汉语教师进行试点培训,收到良好培训效果之后再进一步推广。

(二)各国孔子学院要成为培养合格本土汉语师资的阵地

《孔子学院章程》明确规定了孔子学院的业务范围,5条之中就有两条涉及汉语师资问题:“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业务。”由此可见,加强师资建设本来就是孔子学院的中心工作。作为汉语文化传播的海外基地,各地孔子学院应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利用自身是中外合作机构、是沟通国内外汉语教育资源之桥梁的特点,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海外汉语师资本土化建设。

(三)中国高校应协助俄罗斯高校尽快建立起汉语教学、教师评估体系

没有一个完善的教学、教师评估体系是目前整个海外汉语教学的缺口,这些年来汉语推广工作偏重追求速度和效益,忽略了质量的评价,无论是汉语课题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还是汉语教师评估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

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和组织体系是质量评价的关键。首先要尽快制订、推广和执行俄罗斯高校的汉语教学大纲。只有这样,对各校的汉语教师的考核、教学质量的评估,才将有明确、系统的规定。各校才可以开展标准统一的评估(包括教材、师资、设备、教学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不同程度的中文发展计划。解决了这个先决性条件,师资、教学质量的评估才有所依据。

四、研究的局限

专门研究本土汉语师资状况的调查研究,目前在国内尚属鲜见,相关究资料非常稀少,因此本文是在参考资料十分欠缺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索探讨,研究的缺陷是在所难免的。由于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培训研究的缺乏,因此本文很多时候是从海外汉语师资培训这个外延较大的概念中对本土汉语师资培训进行分析的,所以有些界定还不是很清晰。此外,本文是针对俄罗斯的12所高校展开调查的,虽说从地理上和学校分布上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不能穷尽也是研究的美中不足,期望后期研究者能够弥补这一不足。

由于汉语的推广是一项内容涉及广泛,过程漫长而又复杂关系的伟大工程,因此海外汉语师资的问题不仅要从分析现状入手,而且需要强大而又的师资培训理论研究。笔者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内容,如关于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培训理论的研究:海外本土汉语师资培训制度化的研究等,以供后续研究者参考。

猜你喜欢

师资汉语俄罗斯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