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强迫症状与治疗研究进展

2019-01-13江琳琳周祎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羟色胺神经递质心理治疗

江琳琳 周祎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引言

强迫症神经质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患者内心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大学生处在强迫症高发年龄组,又是处在成年早期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逐渐成熟的时期,强迫症状会给其带来个人困扰,影响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心理隐患,也会给学校的教育和和谐稳定带来潜在的风险。一般认为,“强迫症” 的产生与精神应激因素、 性格因素以及家庭环境和教育等因素有关 。针对大学生“强迫症 ”患者这个群体,其病因既带有普遍性,也有一定的特殊性[1]。

二、大学生强迫症研究现状

2006 年郑建等对某大学全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因子分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强迫(15.99%)、人际关系敏感(14.02%)、抑郁(13.42%)[2]。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强迫症的比例不低,有研究认为可达求询率的 16.2%,平均起病年龄为 22.9 岁[3]其中大学生强迫症状在心理障碍中占居首位[4]孙彦杰等对 1745 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强迫观念的表现形式以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恐怖居多。强迫行为表现为强迫检查、强迫洗涤、强迫询问等[5]。

三、病因学探讨

(一)生物学因素

大量研究发现强迫症的发病存在遗传,有关调查显示,父母患强迫症的子女患病率为 5%~7%,比群体的发病率要高得多[6]。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也存在功能紊乱,造成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二)个性心理因素

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高标准严要求的倾向,表现为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过分追求完美和秩序性等是强迫型人格障碍者的特征。此类人易于出现强迫症、抑郁症、心身疾病等。强迫性人格障碍与重性抑郁症、强迫症的共病率分别为6%与30%[7]。

(三)社会环境因素

学习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睦,人际交往不良等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最后诱发强迫症的出现。患强迫症的人,在现实中出现了令其难以化解的矛盾冲突,例如大学新生所遇到的适应性困难,使强迫症患者产生了严重的焦虑状态,身心不安。患者极易把自己对现实问题的焦虑和担心,转移到对某一种强迫症状的担心和焦虑上[8]。

四、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发病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其特点就在于能够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

(二)心理治疗

强迫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具有相似症状的患者其心理机制可能千差万别。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治疗方式及理论也越来越丰富,主要为认知行为治疗和精神分析治疗,患者可获益更多[9]。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通过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帮助其发现并分析内心的矛盾冲突,推动患者解决问题,增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重塑健全人格。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三)团体辅导

小组辅导在咨询中,有自己的特殊和优势,但是专门针对强迫倾向的大学生进行认知、行为上的辅导与训练的研究甚少[10]。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治疗和干预中有独特的治疗效果,相同问题和困扰的大学生在小组内可以分享和探讨,在倾诉的过程中获得支持和帮助。有助于强迫症大学生获得自尊,正确看待自己,获得新的行为方式。

目前强迫症的治疗方式倾向采用综合疗法,增强治疗的有效性。在校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轻松的校园氛围,增加体育锻炼,磨炼自己的个性,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和心理调适能力。通过课外活动和交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扩展自己的兴趣,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业和兴趣中去,降低强迫思维出现的频率,避免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感。

猜你喜欢

羟色胺神经递质心理治疗
科普拟人让理解更轻松
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神经递质及SCF/c-kit通路的影响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度洛西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心理治疗的常见误区
快乐不快乐神经递质说了算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缓解抑郁 多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