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9-01-13姜严卿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旅行笔者生活

姜严卿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一、何为旅行

当笔者上网搜索旅行的定义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搜索引擎将关键字“旅行”等同于“旅游”。可旅行真的等同于旅游吗?也不尽然。

早在人类培养出审美意识之前,人们就经常发生离开其常住地到异地作暂时停留并按计划返回的行为,这便是旅行。旅行是行走,是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游是外出游览,是观光,是娱乐,是“一日看尽长安花”。旅游强调围绕一个景点或景区游玩,更侧重于人与景的互动;旅行,强调的是离开常住地,至于去别处是干什么,则不重要。引用一句他人的总结:旅游带着目的,旅行寻找目的。

二、为何旅行

每个人对旅行的意义都有自己的解释,笔者将自己的看法分为以下五点:

(一)感受美

感受美,是旅行的意义中最为浅显的一个层面。长久固定的生活环境使人产生审美疲劳,解决之法唯有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感受其山水之美、历史之美、建筑之美、音乐之美、民俗之美和饮食之美。

(二)改变心态

余秋雨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一个人的生命状态,由很多因素决定。说到底,由时、空两度决定。时间的维度,伸缩的余地不大;空间的维度,却能左右生命的质量。经验告诉我:人世间的愚昧、自私、冷漠、偏执、极端、嫉妒、排他、狂妄,即人世间的一大半恶,都因心理空间的狭小而形成。”

旅行改变我们生存的空间维度,将我们与眼前的烦恼、愤怒、嫉妒、悲伤暂时隔离。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将注意力从那些负面情绪转向未知的人、景和文化。进而,心理空间变得更为广阔,心态变得更为平和。

(三)学会谦卑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古语道出旅行的又一意义——教人谦卑。在旅途中,我们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我们的方式在生活;看到前人的智慧,明白过去不代表陈旧或是落后;看到青山之高、绿水之深,明白人类不是世界的主宰与唯一。

(四)拥抱未知世界

地球上有四大洋、七大洲、230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只有20平米。我们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遇见同样的几个人,吃着10种以内的事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时候一场旅行就能给单调苍白的世界增添一点色彩。更进一步讲,旅行是充满意外的。那些意外的挑战,意外的跌宕起伏能够提升人的应变能力,让我们在往后的生活中能无惧未知世界,随遇而安。

(五)重新认识自己

旅行对于自我成长是一个极其有效的工具,它将个体各种虚伪的层面全部撕下,使得个体直面自我的核心。我们生活在渺小而固定的圈子里,我们的思维被日常琐事不断地标签化、刻板化。而旅行改变了我们的外在环境,这不仅可以消除我们对各种外在依赖的牵挂,同时也能迅速给予对自我价值的重塑与认知。

旅行时劳顿麻烦,叫人本性毕现,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因此钱钟书先生提出这样一种选择朋友与伴侣的方法:经过长期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结交做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三、笔者的旅行

笔者的出游很少能称上“旅行”二字,更多时候只是单纯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而没有用大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悟,但笔者曾有幸在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体会到一点旅行的奥义。

当时的天并不晴朗,因为建筑屋顶上镶嵌着璀璨的鎏金铜瓦,松赞林寺在云雾弥漫中犹如一座金色的圣殿。远远看去是一片依山而建的殿堂与僧舍,白墙红瓦,鳞次栉比,组成一个庞大的状似布达拉宫的建筑群。与藏传佛教建筑样式相同,松赞林寺的扎仓、吉康两座住殿高高矗立在中央,八大康参、僧舍等建筑簇拥拱卫,充分衬托出了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

同笔者一样的许多年轻人都不信教,但每次靠近佛殿等宗教感浓厚的地方,都会不自禁地产生敬畏之情,其中显然不止建筑群雄伟这一原因。喇嘛在庄严肃穆的佛堂内点灯、诵读,旅人被这氛围感染,个个噤了声,只静悄悄地看着。佛堂外也有藏民在祈福,脸上可见其虔诚与纯粹。笔者自知,凭已有的阅历和思想深度还不够完全参悟信徒所念的佛语。但不得不承认,身处其中,心也慢慢沉淀,也试图去思考一些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有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也好,世界也好,均是有生有灭的。既然小与大也无差,那我们不更该懂得宽容与满足,何须计较区区得失?

四、现代人旅行怪象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的时间被压缩,脚步被束缚。但每个人依旧渴望“出走”,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把旅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非奢望,只是需要学会忙里偷闲。

但当现代人获得旅行的机会后,却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怪象:人们收集各国签证印章,定位知名景点,拍下旅行照片上传网络,旅行成了朋友圈里的隐性炫耀。但旅行不该是炫耀的资本,不该是目的性的出游、打卡式的拍照、基于最低限度了解的“到此一游”。旅行者应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自身对景物及背后文化意蕴的主动感知上,而并非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被动旅行”。在出发前,多读点当地历史文化的书,否则带着一脸茫然无知,旅行就失去了意义。

旅行不是一种消遣,它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带着一颗善于思考、反省的心旅行,试着从旅途中遇到的人、事、物身上习得一点生活的小智慧,在这过程中才能获得关于“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猜你喜欢

旅行笔者生活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黑的旅行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夏日旅行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