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01-13李娜

魅力中国 2019年35期
关键词:爱国国学爱国主义

李娜

(锦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国学经典范围广泛且内涵复杂,简言之,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广泛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和哲学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要始终保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通过让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方法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践行。

一、国学经典的文化魅力

国学经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代代相传的影响力。国学经典包括儒家的四书五经、“三百千弟”,亦包括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老子》、《庄子》,还包括释家的《心经》等。这些经典作品代表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程,显现了中华文明成果的智慧与创造力,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道德传承。这些经典作品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也有对人类道德感知的外延。这些国学经典著作既展现了文学作品中的优美隽永,又折射出文学史上诸多瑰宝的生命力,通过形象的文学作品印证了华夏文明璀璨的发展历程,千百年间,万口传诵,这些文学瑰宝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国学经典成为了中华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当现代性的观念不断侵袭人的头脑时,国学经典成为活跃人头脑的思想要素。在人们被保守机械主义控制不能自拔的时候,国学经典成为了人们陶冶情操的良药。同时,哲学著作中的抽象思辨也为人们处理社会关系提供了逻辑训练。因此,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它已经被国人约定俗成的作为学校之外的学习补充。同时,在考究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可知,时代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感是应有之意。因此,在高校提倡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唤起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热忱,涵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家国情怀是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是实现中华文明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情感载体。大学生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下,具备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博大胸襟,明确爱国就是爱家,爱家亦是爱国,爱家与爱国是统一的,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通过修身齐家来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因此,家国情怀可以使大学生增加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而诵读国学经典就成为了必要的途径。

二、国学经典与新时代的融合

大学是塑造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阵地,在高校教学中,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加入时代性的要素,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现代与传统的融合。

将国学经典诵读与新时代道德楷模案例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上做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既让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又注重思想理论的严谨性与深刻性。因此,一方面,可以在课前安排5分钟的经典诵读环节。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选择诵读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加配乐,创设情境,然后让一名同学领读国学经典中相应内容,这样,通过情境模拟,使大学生进行沉浸式文学熏陶与美学体验,形成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掌握尽量丰富又符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感性材料以后,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对国学经典著作的感性认识实现理性的升华。案例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采用新时代道德楷模相关的案例,例如“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FAST天眼之父”南仁东、时代楷模曲建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知识分子”黄大年、“当代愚公”黄大发、“全国自强模范”杜富国等同志的案例,这些事例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而且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性和现实性强,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国学经典诵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结合。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道德修养与境界的提升、优秀道德成果的认知与实践等都可以在国学经典中找到案例。因此,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与新时代道德楷模案例教学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既可以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浸润大学生的心灵,传承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以往思政课教学中授课方式的弊端,如较为死板、主要偏向政治理论、重形式轻实效、配方陈旧、工艺落后、药效不佳的现象与状态。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内容相结合,开展讨论式教学,尝试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关注时事热点,关注民族复兴,达到人人想说话(激发表达需求)、人人说话响(锻炼表达能力)、人人说响话(提高表达效果),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发展规划的关注,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深刻认识,最终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爱国主义美德。

三、大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诉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爱国主义是一致的。从道德规范角度来讲,爱岗敬业既是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诚实守信既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体现也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品质;文明友善既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也是爱国主义的精神气质和自身内涵。蔡元培先生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真正的爱国就是做大事,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意义重大。爱国不分年龄,皆可怀爱国之志;爱国亦不分社会地位高低,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群众,皆可以表爱国之情;爱国亦不分物质财富多寡,工薪阶层与富豪们皆可成为建国之才;爱国亦不分文化程度与知识水平深浅,大字不识的文盲与学富五车的高知,皆可效爱国之行。通过对《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的诵读,实现了感恩教育与文明礼仪的有机整合,引导了大学生从小事做起,文质彬彬,关爱同学,特别是在集体宿舍生活中,尤其需要互相理解与包容。大学生的学习多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因此可通过关心集体,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优良学风,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诵读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在与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后,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从而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知。因此,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增加国学经典诵读的形式,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国学经典的传承不仅可以通过课堂上的集体诵读,还可以在课外实施方案的进行中大胆创新与探索。这其中可以包括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情景剧排练与表演,或者可以通过唇枪舌剑、激扬文字的专题辩论与主题演讲,或者将《经典咏流传》的故事讲述与经典传唱交相辉映,或者搭配传统服饰配乐歌舞表演等等。当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多形式多手段多途径地进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中,大学生可以深化理论认识,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会与践行。因此,大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真正实现了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目标,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都得到普遍提高,自然促进了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且通过诵读外化于行,真正做到了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人民,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既知行合一又向上向善,塑造了高尚的灵魂,培养了奉献的精神,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总之,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著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与发展,加强了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爱国国学爱国主义
“垂”改成“掉”,好不好?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