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焦虑的几点思考

2019-01-13湖北武汉三中高一周宇青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9年7期
关键词:紧迫感吴王琐事

湖北武汉三中高一(4)班 周宇青

每天我们要应对各种琐事。处理某件事情时,我们常常会有欲速则不达的体验,这实际上是焦虑情绪在作怪。焦虑情绪究竟是好是坏?如何正确应对焦虑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保持适度焦虑——化压力为动力。

有的人遇事有一句口头禅:这可如何是好?实际上这是焦虑的表现,他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此时,人就有一种紧迫感,想努力完成这件事,可见适度焦虑是有利的。焦虑水平过低,人的身体处于麻木状态,不易激动, 缺乏力量,显然不利于目标的达成。可是仅靠焦虑也不能完成这件事,因为你可能火候未到、方法不对或者粗心大意,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带来失败的后果。一般来说,完美主义者更容易焦虑,仔细想想其实大可不必。人称“千古完人”的曾国藩,书房取名“求阙(缺)斋”,意即做人忌满、做事求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做产品讲求尽善尽美,但公司的标志是缺了一角的苹果,实在耐人寻味;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更是留下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千古名句。凡事很难尽善尽美,我们要做的是顺应客观规律,放下那些执念,努力把握奋斗的历程,这样做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过滤多余焦虑——增强自信心。

也许你始终不明白一个问题:为何有的人经常焦虑,而有的人几乎不会焦虑,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素质的体现。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想要成功但更害怕失败。这种心态原本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想把分内的事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莫名其妙地担心把事情搞砸,这就有点杞人忧天了。李白诗中有一句名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焦虑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长久陷于焦虑之中,必将逐渐消磨斗志,让无谓的担心成为事实。与其坐而待亡,莫若起而拯救之。摆脱焦虑有很多方式,比如抽时间让自己静下来,听听舒缓的音乐,尝试向朋友倾诉,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来一场大汗淋漓的体育运动等,都有助于我们逐渐摆脱焦虑,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自信,拥抱成功。

制衡焦虑——提高工作效率。

面对数不清的琐事,是焦虑让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如何做好每件事。如果你还想克服焦虑,那只能说明你的懒惰阻碍了你的进步。快节奏的生活,焦虑不是病。它只是在提醒我们,未来的生活可能超出我们的控制,我们需要改变自己,去创造新的未来。其实,很多名人都曾被焦虑困扰过,如林夕、阿黛尔、崔永元,甚至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美国总统华盛顿等,但是他们最终走出了焦虑的阴影,成为书写励志人生的典范。所以不要试图摆脱焦急,要与焦虑对抗,当然也不能陷入过度焦虑的误区,怀疑甚至否定个人能力。要知道每个人的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想当年越王勾践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终于招致亡国的恶果。但勾践清醒过来,没有陷入仇恨之中,没有和吴王死磕硬碰,而是选择了隐忍,让吴王放松警惕,伺机回国后卧薪尝胆,厉兵秣马,最终东山再起,一雪前耻,书写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传奇。

焦虑是生命的常态,我们要正确面对,既要合理利用焦虑带来的紧迫感,也要用平常心制衡过度焦虑,在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中提升实力,实现突围。

猜你喜欢

紧迫感吴王琐事
吴王光鉴铭文复原考释
琐事
琐事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琐事
推动产销对接要增强紧迫感
美国琐事二三 美乐成
约翰·科特:紧迫感,危机中的关键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