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初中体育课程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2019-01-13王雄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身体素质有效性

王雄

(贵州省罗甸县红水河镇罗暮中心校,贵州 黔南 550100)

保障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在能力、思想等方面切实提升,可帮助教师提升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1]。在体育课堂上,教学有效性首先要求学生提升体育成绩、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体育技巧,在现有水平上通过课程学习有所长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所提升,达到教学相长状态。影响到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较多,本文首先分析了问题所在,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一、初中体育问题所在

(一)教学内容

体育课程在内容上大多为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体育项目的练习,但在具体实施方法上并没有考虑到初中生在个性特征、心理特征、体育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足以吸引学生,导致主动参与度较低,学生在教师强制性要求下展开练习,久之逐渐对体育活动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一些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指导过于严厉,教学方式机械化、传统化,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教学内容缺乏系统化组织及完善安排。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难以避免,在评价阶段若直接以结果性评价标准制定统一程度要求,将明显打击身体素质较差学生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在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安排上,一些教师过度依赖于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随意发挥,在实际课堂上并未向学生讲解体育项目的技巧练习方法,更倾向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摸索技巧,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在课程的有效程度上略显不足。由于体育课程的安排上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造成课程整体呈现出方向感不足、缺乏活力的状态。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缺乏学习目标,导致在课堂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对体育项目的学习产生明显影响。

(三)教学氛围

体育课程与语文、数学等课程相同,均应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位置。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部分体育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将自己看作课堂统筹安排者,将教师的权利发挥的淋漓尽致,导致在难以融洽相处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将体育训练看做是强制性任务,体育课程并未呈现出轻松愉悦的氛围。目前不少体育课程在项目教学内容上固定化,氛围较为死板,教师采用单方面讲解的方式,自己进行动作示范后让学生简单模仿,在被动学习状态下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均受到了明显挤压,教学效果自然无法得以发挥。

二、提升课程有效性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观念

虽说体育教学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相较而言在受重视程度上偏低,但教师与学生均应认识到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逐渐开始重视体育这门课程,并在中考中加入了该项目,因此体育课程同样不可被忽视,也不可被其他主课所替代。传统体育课为副科的观念必须得到纠正。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有所改良,在备课方面更强调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在课堂期间将学生作为主体,在各项体育项目锻炼的同时以学生为主导。例如在学习羽毛球时,应注重学生羽毛球积极性的培养,让其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练习羽毛球,并从中获取运动技巧。换言之,教师应尊重学生,加强投入,让传统落后的体育教学观念得以纠正。

(二)创新教学设计

对体育课堂活动的一系列安排与设计需要依照学生的体育项目兴趣以及教学大纲要求合理规整,达到理想教学状态,帮助学生能够全面发挥能力,提升教学整体质量。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除了实践技能外,还融入一定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理论要领熟悉状态下进一步强化技巧训练,可达到更优质的练习效果。新课程要求与课堂设计需紧密结合,在教学目标的安排上保障学生身心发展与课程教学相协调,适当的对内容进行增减并加入创新体育知识,对学生的潜能予以挖掘,让课堂更具趣味性。例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对篮球的熟悉程度以及练习兴趣,可适当的在篮球训练中插入跳跃性相关游戏,让寓教于乐成为体育教学提升质量的有效方法,潜移默化的提升其蓝球能力。在教学氛围方面,教师应强调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下了解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建议与意见,在教学预设与生成方面灵活调节。

(三)改良评价标准

传统偏向结果性的评价标准必须被摒弃,教师应考虑到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对某一体育项目在自身能力上的差异。例如长跑这一项目,传统评价规则大多为要求学生跑800米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类硬性要求一方,并未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另一方面可能对一些患有心脏病或在考试时身体不舒服的学生有失公平,也可能部分学生对长跑项目并不在行但在其他体育项目上能力优秀,这类硬性规定会明显打击其体育积极性。教师应将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看到学生在日常体育项目中的能力改变,细心观察,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例如在项目训练时发现学生在动作要领上存在缺陷应及时给予纠正,并对其优秀之处大声表扬,以鼓励性评价促使学生更愿意主动练习体育项目,提升课堂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一轮体育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对于初中阶段体育课程而言,体育教师应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更优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上不断优化创新,创建更具吸引力、高效性的体育课堂,让初中生更愿意主动参与,提升课堂有效性。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身体素质有效性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