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主体 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预习指导策略

2019-01-13刘洪荣刘勇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重难点知识点文本

刘洪荣 刘勇

(黔西南州兴义第一中学,贵州 兴义 562400)

一、为什么要预习

(一)古人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的好处在于:

在有限的时间内占领课堂的制高点,居高临下,不至于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高中的语文课时为每周4节,就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而言,必修选修教材加起来几十本,老师在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而宝贵,只能向课堂要效率。如果预习做得到位,师生能针对重点各取所需,避免了听课的无效性,使重难点知识得以有效强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提前侦查,知道重难点,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阅读体验也不一样。有的知识点部分学生已经懂了,但是作为重点,其它学生不懂,老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再讲,此时,懂了的学生就可以选择性进行学习并站在一定高度思考,这样,他收获的东西会更多。有些知识点,有些学生不懂,老师在课堂上也不讲,这时,他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向老师发起提问,以便解决问题。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被老师牵着鼻走的现象发生,让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

(三)增强自信心,能很好地跟上课堂节奏,能有针对性地与同学分享,获得满足感。预习做得好,对文本已经有一个总览和思考,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也可以针对别人的阅读体验分享进行评价,从而达到思维的碰撞,课堂容量将大大增加。

(四)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阅读一旦成为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阅读是一个阅览思考与整合的过程,预习,可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不思考不阅读的习惯。这样,阅读多了,他的思维自然就活跃起来了,层次自然就高了,语文素养自然就提升了。

二、怎样预习呢

首先,预习时,教师和学生双方应该有明确的任务。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一篇文本时,首先要先深入阅读文本,联系教材编排的目标和单元目标,设想这篇课文要教会学生什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比如,教学小说单元的《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需要对《红楼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且要全面掌握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情况,以便在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还要对可能出现的难点有一个预设,比如人物关系,比如历史背景等,以便答疑解惑。教师还要根据小说的特点来设置相关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突出重难点,检测学生对文本掌握情况。而学生的任务除了通读文本(建议学生能通读《红楼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知识、作者等,还要结合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文本的行文思路、人物形象等。还要求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和解决课后思考题等。

其次,预习时,教师和学生双方应该有明确的分工。

在预习时,教师主要负责文本重难点的预设和解答,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抽查预习完成,在掌握预习情况的基础上,调整教学计划,组织学习活动,检测学习效果,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纠正,督促学生记录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而学生需要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与掌握,分享阅读体验,倾听同伴的阅读体验并能做出客观评价,比较自己与同伴的优劣,提炼整合老师、同伴和自己的分享形成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再次,预习时,教师和学生双方应该有明确的目标。

预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预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预习需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完成了预习呢?我认为,对于一篇课文的预习,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一是课文内容是否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和结构是否清晰,阅读中是否扫清了字词障碍;二是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是否了解;三是文章的主体思想是否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是否清楚;四是阅读完文章是否能完成课后思考题,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质疑;五是是否能站在文艺评论的角度对文章进行评价。不要怕你的回答是“否”,因为这个“否”,代表着你需要在上课时与老师和同伴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交流协作,使师生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这样,教学目标就一步步完成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融洽了,教学的双边活动也就圆满完成了。

第三、预习注意事项

预习要注意什么?这个是一定要明确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才能避免走弯路,有效提高预习效率。笔者认为,预习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多问几个为什么。“学而不思则惘”,预习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思考,学会总结,要勇于对书中的内容质疑,必要时拿笔记下来: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讲?这个定律为什么是这样的?整个课文主要想说什么?当然,有些同学不想在预习上想这么多——预做习题可以帮助你思考。2.要主动思考。边阅读边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而能发现问题,又是深入阅读的结果。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这也是预习的成果。3.阅读,体验、总结都是思考的过程。但是,预习时发现问题,能快速解决更好,不能快速解决,也不要花费太多时间进行思考,毕竟学生的时间有限。预习不可能让你对每个知识点达到百分百掌握——那还要老师干嘛,实在困难的切记不要死磕,这时,就将问题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最后,附上笔者的预习指导方案,请给位同仁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重难点知识点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