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市场结构、行为、绩效与假冒伪劣的关系

2019-01-13宋林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壁垒集中度厂商

宋林

(河北商贸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市场结构与假冒伪劣的关系

(一)产业集中度对假冒伪劣的双面影响

产业集中度太低,市场上会存在混乱的、甚至是过度的进入秩序,从而导致企业在竞争中经常采用价格大战等手段。而产业高集中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产业集中度越高,厂商数目越少,每个厂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机会成本就越大,消费者就越容易识别出制造假冒劣产品的厂商;另一方面,高市场集中度往往意味着垄断高利润,会引诱制售伪劣商品厂商的进入。

(二)产品差别化与假冒伪劣

产品差别化是企业在经营上进行竞争的一种主要手段,也是一种非价格壁垒。产品差别化对买者需求造成影响,使消费者对某些企业或某些品牌的产品产生偏好。而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就减少了可替代性,从而带来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一些违法厂商正是利用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忠诚度来进行假冒伪造,从而借用其低廉的原材料和“搭便车”的技术研究成本来获取高额利润。

(三)进入壁垒与假冒伪劣

进入壁垒也是引起假冒伪劣的重要因素,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绝对费用和政策法律制度。进入壁垒提高会增加一些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从而会降低市场中的竞争强度;同时也会促使一些厂商投机取巧,生产假冒伪劣商品。

二、市场行为与假冒伪劣的关系

市场行为主要包括企业的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和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等。假冒伪劣是一种非法的市场行为,造成了市场的混乱。它不仅损害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还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购买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社会对市场环境也应有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合理的定价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环境的关键所在。如果一些产品设计比较好、工艺精良、受消费者欢迎,确实可以定相对较高的价格。但是,如果定价太高使厂商获得高额的利润,会有假冒伪劣的危险,而且也有正常渠道竞争者进入的可能。因此,生产厂商和经销商要从长远的利益出发,降低利润水平;这样不但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生产商和经销商自己。

假冒伪劣产生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经济主体的利益驱动。众所周知,无论是厂商、批发商,还是零售商,其生产经营的目的在于利润最大化。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是其途径之一。对厂商而言,降低成本最为便捷的方式莫过于降低产品质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对批发商、零售商而言,其主要经营成本在于进货的成本,相对于质优产品来说,购进假冒伪劣产品所花费的成本显然大幅下降。这样,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形成“厂商——批发商——零售商”一条龙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组织,通过共同欺骗消费者而牟取暴利。

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有其自身的规律。试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品种加以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产品尤例外地都是利润极高的一些品种,例如茅台酒,红塔山香烟,耐克牌旅游鞋。如果这些产品的定价降低,利润减小,假冒伪劣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所以生产者防止自己的产品被假冒而受损,可以有另一种选择,即降低自己的定价和利润,使假冒者无利可图。从经济学来分析,这种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策略更有利于全社会的经济效率,防止浪费,同时也能减少收入分配的过分悬殊。当然,生产者完全有权作另外的选择,即限制高质量产品的产量,保持其很高的垄断价格,从而得到超额利润。不过从全社会的利益来看,我们不鼓励这后一种策略。

三、假冒伪劣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一)假冒伪劣对宏观市场绩效的影响

从宏观上来说,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运用了有限的社会资源而生产出了不合标准,甚至有害的产品,这无疑造成了整个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阻碍。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与蔓延,不仅扭曲了价格竞争等市场经济的杠杆,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严重损害了合法生产经营者权益,误导了资源流向,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还严重侵蚀了宏观经济的肌体。

(二)假冒伪劣对微观市场绩效的影响

在微观上,经营假冒伪劣产品,一方面,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侵害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另一方面,假冒伪劣产品会侵害正品厂商的商誉、败坏民族工业,进而会危及全体社会的利益和国家经济秩序的安宁。

四、解决假冒伪劣的策略

(一)改变现有的市场结构

首先,要改变现有的市场结构,使其更加的合理化和规范化。一方面,由于市场集中度太低会增加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概率;同时,高市场集中度往往意味着垄断高利润,会引诱制售伪劣商品厂商的进入。因此,确定一个合适的市场集中度有很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对市场结构中的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进行调整。要合理的降低产品差别化的科技成本和进入壁垒的门槛。

(二)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督和整顿

要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督和整顿。使市场中的价格策略、产品策略、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趋于合法化和公平化。不但要对一些大企业的高价策略进行限制,也要对假冒伪劣的低价行为进行打击惩处。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对掠夺性的定价行为、价格压榨、排他性交易、相互购入和搭配销售等不合理排挤行为进行压制和打击。

(三)提高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

发动社会力量,提高消费者的自我防范意识。从多个层面向消费者阐述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性,各职能部门通过奖励的形式动员消费者检举揭发假冒伪劣商品的经营活动,使制假、售假的不法行为始终处于监督之下。此外,还应加强优质商品的市场信号传递。由于消费者知识的有限性和搜寻信息成本的存在性决定了其对信息拥有的有限性。因此,作为生产优质商品的厂商(或批零售商),应主动出击,加强对其产品的市场信号传递。如产品功用详细介绍、质量担保、售后服务期限延长、广告频率加大等有效手段,缩小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差距,从而将制售假者排挤出局。

综上所述可知,假冒伪劣现象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现象,它既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也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我们要从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源头上、销售渠道上、消费者自身行为及社会法制和监督环境等各个层面认识这一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治理假冒伪劣这一市场经济的毒瘤。

猜你喜欢

壁垒集中度厂商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分析
清徐醋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范式对我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分析
鱼与鱼缸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
车易拍:二手车的壁垒是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