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索

2019-01-13樊永成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学具数学知识校园

樊永成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苏家桥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6261)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转化和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要求彰显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地位。因此,打造高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笔者根据自己在张家口市桥西区苏家桥小学从事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所积累的经验,就农村小学如何开展高效的数学实践活动谈几点体会。

一、打造成思维训练的平台

(一)挖掘学具功能

“学具操作式”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后发现,“学具操作式”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整个活动中,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某一教片段应用较为普遍,就我个人认为其效果不亚于多媒体演示。比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我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圆片、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体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圆等操作方式主动认识分数,都属于这种形式。又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教学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鞋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学具”分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发挥模拟演练作用

“模拟演练式”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起作用就是可以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通过模拟演练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比如学习“比列尺”一节后,就可以启发学生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根据房间的平面图设计使用方案;运用统计图表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房间。孩子们边画边想,这样不但巩固了几何图形的画法,还培养了数学美感。模拟演练式实际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一二个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既可以安排在某一阶段,也可以单独设计为生活实践课。

二、搭建知识运用的舞台

(一)亲自体验感受

课堂上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例如千米概念就可以带着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再如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学习“方向和位置”一节,可以让学生以教学楼为起点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二)充分挖掘资源

挖掘学生身边常见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一是财产资源,如藏书量、占地面积、教学器材等等;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三)巧用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非常熟悉校园环境,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自常见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在生活情景中使学生能容易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比如校园操场、花池的形状设计以及周长、面积计算,植树问题、估算问题,诸多的应用提问题等等,都是高效的教育环境。都可以让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三、成为校外实践活动的园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学习“百分数”后,引导学生去超市调查,寻找有关商品降价、打折或其他促销手段的信息,想想怎样购物最合算。再如我校新建教学大楼后的环境美化建设,针对“怎样使新校区设计得更合理、更美丽?”这个问题,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地测量、展开想象、科学规划,最后起草方案,向学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这一实践活动大大超越了数学课堂的范围,它既需要学生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及实践交往、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教师只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有效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积极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形成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学具数学知识校园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提高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