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过程

2019-01-13张建新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有效性作业数学

张建新

(河北省平泉市第二中学,河北 平泉 067500)

加强数学作业的科学性设计,需要我们创新思考,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掌握情况,灵活安排,而不是"想当然",既要注重作业内容正确,更要考虑形式创新,不能惯用书面作业这一套不鲜不趣的老模式,多从有效性、科学性出发,真正发挥作业育人培能功能。

一、作业的布置

(一)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知识还未完全消化、技能还没形成的教学拓展,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内化、"提能"的有效措施。对于学生课堂上已经熟练掌握的东西,我们课后可不布置或少布置。而对多数学生未熟练掌握的知识,课后可加强训练。因此我们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针对教学实际和学生掌握情况,开展针对性练习,及时弥补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对于学生掌握情况,教师要细心观察,洞察到学生思维中的盲区、误区,了解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作业练习,也才能让学生把课堂上还掌握好的知识及时得到补就,能力得到提升。

(二)作业设计要重视质量

精质性就是作业设计要"少而精",注重质量。现目前,很多教师讲究量而不考虑质的问题,从"题山"中"信手拈来"一些题目让学生作业。这些题很可能与当前学习联系不紧密,甚至有可能成为学生思维的"绊脚石"。因此,我认为作业设计应紧扣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要注重基础性训练,尽量兼顾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强调能力训练。对重要的知识点,可让学生训练不同的题型,以发展学生不同的技能倾向和应变能力。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滥竽充数、刁钻怪偏的作业,"伤"了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学生还愿意做吗?所以,注重作业精质性,才可能科学合理,合乎学生学习需要,才可能让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更加投入。

(三)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俗话说得好:"十个手指头,有长也有短。"更何况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不同学生由于存在着素质、智力、非智力等多种因素影响,自然存有个体差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上尊重便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作业中就是分层设计、分层布置。传统作业采取"吃大锅",胃好胃不好,能吃不能吃都对同一道菜,显然就有"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作业也是如此,特别是"两头"学生,优生和后进生,他们面对同样题型,同样标准和要求,这与吃饭有何区别?所以,我们必须"按需分配",实行分层作业,让优生、中等生、后进生各得其所,都能在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实现数学的培养目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三大类题目:"模仿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课堂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因而是较简单的层次。"理解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综合性强,让优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的目的。

(四)作业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应注重作业的趣味性设计,从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切入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趣味生动的数学作业,让学生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上课时,利用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资源,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出发,多角度、多形式、多层面的设计数学作业。

二、作业的完成

对学生作业的进行过程作必要的监控和指导,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能定期检查学生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矫正和指导。在课堂作业期间,教师还应经常在教室内走动巡视,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开展个别辅导。如果教师对学生从作业的进展情况进行经常的监控,在必要时给作业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如帮助学生明确作业问题的性质,提示作业解答的思路、策略和方法,那么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就会得到很大的增进。

三、作业的批改

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可以从作业检测中了解自己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从而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改进学习方法。作业批改方法的改革很多,如堂上批改、当面批改、学生当面批改等,但事实证明,只有教师亲自批改,才是最有效的。

四、作业的反馈

教师批改作业,有的教师隔一堂课反馈,有的当天反馈,慢的甚至到第二天才反馈。是不是每次的反馈都这样一成不变了呢?我们不妨将这种反馈方法进行一些改革创新,让反馈更加及时一点。事实证明,只有及时反馈作业情况,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当教师及时做好了作业讲评后,反馈还没有结束,还应及时指导学生把错题收集起来,统一抄到自己备好的"错题集锦"上,教师应通过这些集锦上反映的问题,深刻思考自己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总之,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作业,而是一个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使得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的认知过程。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实施途径,教师应该合理而科学地设计数学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职能,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把学生从作业中解放出来,真正落实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有效性作业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