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质量

2019-01-13杨光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灌输数学知识数学

杨光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清苑第一中学,河北 保定 071100)

一、浅析高中数学状况

随着当今社会数学领域的不断延伸,高中的讲学课堂也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着改革与发展。因此现在许多的高中数学老师通过使其自身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来获得讲堂效益的更大提升。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仍然有着多种与数学改革不相符合的讲学观念以及授课措施。比如仍然有许多的数学老师忽略学生也是一个个体,只注重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将学生当做一个被动接收的东西。要知道学生有着自身意识和主见,也有着自己的兴趣。因此高中老师讲课时的这种灌输性行为,将一个非常注重发散性思维的数学领域错误的转变成了最为肤浅的理论知识。粗暴的灌输而忽略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交流过程,导致学生的获教育程度变得不再具有连贯性。也是这种枯燥的、强制性的、被动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本就看似深奥的数学产生了更大的抵触与厌倦心理。如此就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老师粗暴灌输、讲堂枯燥乏味、学生学得困难、开始厌恶不愿意继续学习数学,最后老师辛苦学生也困难,效率也没提上来。

二、如何建立高效率的课堂学习

(一)进行师生交流

众所周知,数学的理论知识虽然也很重要,但更多的是若想要提高数学成绩就必须多次练习,将错误进行反思与巩固。可见,对学生的思考模式进行延伸改变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产生勇于怀疑的心态先问题。只有不断的提问才能不断的解决将来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从而更加有效的利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上课时间。另一点,在课堂上踊跃参加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加自如的使用数学,还能调动上课氛围。有些数学知识是晦涩难懂的,但如果进行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就能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总之,主动学习与被动接收所获得的是完全不同的。

(二)要针对性发展

这并不是要老师用有色眼光看待学生间的差异,而是因材施教,取长补短。我们知道每个人的资质都是有所不同,既然大家无法控制这个,那么就取长补短,提示诱导学生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那些“优等生”、天才型的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稍稍提点”,应该为他们留下更多的空白期,任其自由发挥,天马行空;对于那些资质稍差的人,老师在讲课时对待他们的方式与天才型不尽相同,在帮助他们学习时绝不能显得不耐烦,必要时多多肯定。因为,所有人都付出了努力。当然了,成绩固然重要,个人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不经意间的因材施教与鼓励还能帮助学生获得自信或避免骄傲。

(三)联系实际,避免空洞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而数学的存在与发展其实也是缘自生活。古时有结绳计数,现在还因为建筑高楼,电脑等,产生了高数等多种复杂的高数运算。因此如果高中老师在上课时将实际与之联系,或许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用。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将虚拟的理论实际化,学生不再只是对数学进行空泛的想象,一旦抽象的知识有了实际的对照物,任何困难都将不再困难,因为所有的知识已经实体化了。而枯燥的理论知识也因此变的生动有趣起来,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建筑、使用物品,我们所能看到的都能进行自行想象,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种对高中的数学知识进行现场模拟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甚至是当时上课的人难以忘记。

(四)以小见大,举一反三

若希望学生在每一次的高中数学研究结束后,都可以从宏观角度掌握高中数学,并能连贯整个知识体系。那就要重视散发性思维的培养。它主要说的是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对学生多以提问题为主,学生可以是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分小团体来对问题进行回答。这种回答并不只是简单的回复老师的问题,而是通过这一个小小的问题,延伸到其他的关于高中数学的现象、回答。再此之前,老师的第一件事是充分了解所教的数学的概念,也了解自己的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多少。不忽视原有知识,因此在提出这个问题是必须具有以点代线的效果。不能提出过于深奥的问题,也不应该总是以基础知识为对象,要能够从小问题推导致大结论。长期如此还能帮助学生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老师应该坚持贯彻提高课堂效率的宗旨,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输给学生更多有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法,即使在离开学校也能更好的学习。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高考关系到学生的将来成功与否,但我们也不能为了只单纯为了高考而学习数学,因为高考的结果并不能决定学生的未来命运。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希望学生能以此获得启发,帮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掌握多种数学领域。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数学素养,养成积极良好的心态,而不只是考试技能。因此,只有真正探索出在高标准、高效率的课堂学习方法,才能发展更多更深层次的数学领域,迈向一个新的时代。

猜你喜欢

灌输数学知识数学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
——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