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刍议

2019-01-13梁利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菊花多媒体技术多媒体

梁利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苏家桥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6261)

关键字: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刍议

多媒体信息技术以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由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而备受一线教师的推宠。下面,笔者结合在张家口市桥西区苏家桥小学不断实践积累的经验,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策略谈几点心得。

一、激发兴趣主动探究

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无效的学习,更谈不到高效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就是最有效果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幅含义深刻的课题图,就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例如笔者在教学《傲霜篇》一课时,为了把“黄叶飘零”和“菊花凌寒怒放”的场景变的鲜活生动,在课前我就利用动画软件精心地制作了落叶和菊花的动感图片。授课时我采用的导语是:“今天我们就去欣赏一下风霜中的菊花是怎样的,而其它花草在寒冷的季节又是什么样子的。”随即播放了制作的动画。逼真的画面和动感效应,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我揭示课题使学生感受到菊花不畏严寒,体会菊花刚毅的品质。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而富有生机。

二、创设情境突破难点

农村学生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相对城市孩子存在差异,表现在语文学习中尤为突出。比如有些课文和句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就可以把课文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一目了然、全盘掌控。例如《傲霜篇》一课的最后一段,作者用“我爱……我爱……我爱……我更爱……”这样的句式表达了对菊花那不畏强暴,傲霜斗雪的品质的赞美之情。教参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通过学习文章最后一段话,理解文章的中心”。这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是“灌输”和“填鸭”了之。于是,我利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示了农村最熟悉的几幅盛开向日葵的图片作为参照。这样,同学们眼前有了东西,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纷纷通过仿写句子来表达对向日葵的赞美之情。最后,我让学生们讨论通过这几个“我爱”句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就加强了学生们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句子的理解也就更加的深刻。

三、营造氛围寄情与教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而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往往更讨厌那种传统刻板的说教式教育,厌烦教师们的严肃面孔。要真正使“三维目标”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应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它无可比拟的逼真影像、动感音效而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备受学生青睐。例如《沁园春·雪》一课的教学,笔者在课前就制作了课件,大屏幕中就立体地再现了那满天飞舞的白雪,万里长城的雄伟气势,伟人毛泽东登高远眺的高大形象,无不令人动情,学生们自然就对诗词中体现出来的恢宏气势的已经有了直观的印象,也对诗作者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意境有了最为深刻的理解。再如我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一课时,在新课导入的开始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幅“海燕在乌云翻滚、雷电闪动的天空中搏击”的课题图,那如临其境场面的真实再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效果。

四、知识延伸拓宽视野

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引导他们去博览群书,深化课内知识。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的教学,这篇课文是讲一个村庄的人们贪图眼前的利益,滥砍乱伐,破坏了环境,最后小村庄被洪水淹没了。其教育思想主要是教育学生应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我们面对的对象毕竟是农村小学生,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还相对知之甚少。于是,我课前通过网络搜集了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所引起的严重后果的一系列图片,引起了学生深深的震撼。我随即一语点破:“破坏环境只会给我们带来灾害,我们应该要从小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从小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理念,同时还要勇敢地同破坏环境的人或事进行斗争。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我还让学生自主搜集一些我国的森林破坏情况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有关资料,提出“工业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洪涝灾害”等现实问题的主要原因,并设计了一系列的保护环境公益广告。

五、激发情愫引发欲望

语文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我们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图画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例如《展开想象,拓宽思路》作文课的教学,笔者首先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希望工程”、“环境污染”、“世界核大战”等富有时代气息的三维图画,把当今影响世界的几大话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以《我是世界和平卫士》为题进行写作。这样就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作文课因而充满趣味。学生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先进科技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仍处于探索阶段的今天,教师只有把握住教育的时代脉搏,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勇于进取,善于探索,扬利除弊,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用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猜你喜欢

菊花多媒体技术多媒体
菊花赞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