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9-01-13路元懿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
关键词:诗句语文课程古诗

路元懿

(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常乐小学,宁夏 中卫 755000)

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第二条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总目标在第七条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实现总体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其阶段目标中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从上面所摘引的《课程标准》中的有关条目可以看出,小学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优秀古诗文的阅读与学习,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引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第二,感悟语言的优美,增进语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三,学习古诗词,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必背的古诗词,无不渗透着诗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思想感情。阅读这些古诗词,无疑将会使学生们受到高尚的情趣和健康思想的熏陶与感染,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现状

首先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提不起兴趣。在学习古诗词时不认真,读背古诗词时只是像读顺口溜那样顺嘴读下来,诗句中具体是哪各个字学生并没有牢记于脑海之中,还有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能背诵下来诗句,但是并没有理解诗句的意思,时间久了也就想不起来诗句中一些字具体是哪个字眼了,特别容易和其它同音字相混淆。

其次现在电子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声画并茂的电子媒介带给感官更强烈的刺激,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快餐文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学生推崇。学生们对读纸质书渐渐地失去了兴趣;很多学生已经成为“低头一族”,未曾用心观察过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喜乐哀愁之事,形态各异之物,四时变幻之景。未曾抬头,看天上云卷云舒,感四季之风,品万物不同……喜欢热闹的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品读优美的古诗句。加之现在的孩子,生活经验少,就更难体会古诗丰富的内涵了。

再次是我们老师自身的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单一、专业知识欠缺、对古诗词研究少,课堂活动少,未能重视古诗的审美教育意义等,重视了其“工具性”,忽略了“人文性”等。使学生难以读透古诗,进入到情境当中,无法体悟意境,更无法引发共鸣,获得审美体验。

二、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上好古诗词课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要想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能,发挥古诗词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并能够运用一些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让学生走进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呢?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句话“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说,作者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形成作品;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品的情所打动。我们在阅读学习古诗时,要循着作者的目光与思路,跟着诗人一起感受,才能更好地领悟诗中意境和诗人的情感。笔者觉得要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学生自主预习,了解诗人知写作背景

课前利用学习单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很多诗是因情而发,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要知道诗人写作时的历史背景。学生了解当时诗人所处的那种环境便可以有更深切的感受。以陆游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唐安史之乱,唐军打了胜仗,收复了失地。叛军头领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学生在课前已经对古诗背景有所了解。当学习这首古诗时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

(二)字眼入手读诗句,品味诗句语言美

课本中选取的古诗大都通俗易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梯度。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从诗题目中的“望”字入手,由浅入深,降低学习难度。初读古诗,先明确诗中景物,为下一步诗中赏景做好铺垫。明确诗句中所写的景物“瀑布”还需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象。远远看瀑布是什么样子呢?水流从高处湍急落下会是什么样的情景?诗句中用那些词写出了瀑布的特点?引导结合注释,读懂诗句中描绘的景物,学生展开想象,品悟诗句所展示的美景。

(三)借助媒体手段,想象画面入意境,化景为情悟诗魂

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欣赏图片,配上音乐,反复诵读等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触景生情,进入诗的意境。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结合诗人当时的境遇,体会诗人的心情、胸怀,感受诗人的心境。诗中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在音乐和图片或视频的渲染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美景。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所体会到的诗的意境。

(四)读诵对比品诗韵,学以致用赏新篇

学习有方,学无定法。我们在学习中积累知识也积累方法。运用对比的方式,学习同题材古诗发现同类别诗的相同点,找出规律,迁移学法,举一反三。积累,向来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特点,灵活科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经过长期学习和熏陶,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同时感受诗歌的魅力,促进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猜你喜欢

诗句语文课程古诗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