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2019-01-12韩艾珍

魅力中国 2019年17期
关键词:布局谋篇导图读书

韩艾珍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二小学,广东 珠海 519000)

钱梦龙认为语文素养要具有:必要的语文知识;一定的语文能力;对民族语的深厚感情和正确态度;健康的文学欣赏趣味;较宽的文化视野。在这里,语文能力是核心。在“听、说、读、写”的四种基本能力中,本篇文章将从几个方面,对如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论述。

一、以读促写

(一)把握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文字的敏感性,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在每节语文课课前,本人会抽出三分钟的时间为孩子们读文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文章,也分享本人的体会和感受。

(1)朗读书目有选择

本人为学生朗读的作品也是有选择性的。一部分是近代名家和现当代名家叙事散文作品,一部分是古今中外的诗歌,还有一部分是当下热门的教育类节目的经典语录或开场白。如:朗读者的经典开场白,我将它改编,让学生更加深刻,也便于学生运用。

(2)朗读形式

朗读形式也根据年段而区分。如:三年级多是老师自读自评;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领悟能力,在读后,我会请领悟力强的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倾听,我适时点拨。六年级时,除了我的朗读外,每周我会安排3名学生朗读,并分享感言。

(二)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坚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2)规定学生读书的时间。(3)组成阅读专题小组。这样做,是为了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避免学生在阅读时的碎片化与浅薄化;常写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想象记录下来,通过发挥联想与想象,注重内容外向拓展联系,丰富深化鉴赏作品的认知理解。坚持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思维品质就会得以提升,良好的语文素养也会逐渐形成。

二、以思促写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一)课堂教学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培养。我始终鼓励学生:不怕质疑、善于发现、勤于质疑。分析文本小到可以从一个词、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中去思考。这样才能从中汲取知识,学会品词炼字,为自己的文章润色。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课堂教学其实时作文教学的有力辅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品,形成自己对文章的思考和认识。

(二)用思维导图编写提纲

在执教三年级学生初写作文时,我指导学生写作前先编写提纲。编写提纲,是对文章的布局谋篇进行通盘的考虑,恰当地安排写作材料,理清文章线索。在习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考虑到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我会让学生以简单的思维导图表现出写作思路,并拓宽写作思路。

在作文起步阶段,利用思维导图编写提纲,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对提高写作构思、布局谋篇的能力也是颇有帮助的。思维导图的运用,也鼓励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为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写促写

(一)以模仿为基础,设计特色小练笔

仿写是从读到写最好的桥梁,它大大地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让学生的畏惧心理得以消除,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写作。

在教学中,本人注重对每一课的小练笔有针对性的设计。注重针对每一课、某一段的特点进行仿写,并让学生以身边的事物为素材,进行创作。

在教学中,本人由仿写到分享优秀作品,再到加工自己的作品,最后让学生逐步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通过不同形式的小练笔,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写作手法,布局谋篇,为真正的作文打下基础。

为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兴趣,本人还丰富了班级文化。本人常提醒学生做“有识、有志、有思、有恒”的四有学生。精心布置图书角,张贴“博学慎思、持之以恒”的标语;为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张贴“入班即静、入座即学”的标语;课后本人主动走到图书角和学生一起看书,时不时的分享心得,让学生在书香的氛围中去发现,去感悟,去创造。

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运用。学生能借助语言文字,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综上所述,已读促写,已思促写,已写促写,让学生易于写、乐于写,把文本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充分发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布局谋篇导图读书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让作文因阅读教学而精彩
第6章 一次函数
向教材文本追索写作价值点的策略浅谈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