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课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9-01-12陈福杰

魅力中国 2019年17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心理素质中学生

陈福杰

(贵州省大方县瓢井中学,贵州 毕节 551617)

对于健康而言,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等几个方面,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整体健康概念。而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是基于生理健康而存在的。中学阶段的各们学科中与健康教育有着最为紧密联系的,非生物学科莫属。为连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老师应当基于生物学科本身优势,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将健康教育更好的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生物学科教学中健康教育进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且也是接受知识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其各种行为模式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意义。而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应当从各个角度与方向来充分的认识自身,由此便可看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初中生物课程教学,通过一些教学策略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改变学生的生活意识与习惯,提升学生保护能力,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理健康教育

人的工作,生活与学习无不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特别是生理健康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通过生理健康教育,逐步形成健康意识,并逐步将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有效改变,实现向健康行为方向发展,避免一些不利因素对人体生理健康造成影响。如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于初二七个班级520名学生,开展相关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生活习惯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利用生物教学这一契机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其中,逐步改变了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冷漠与孤独、过度自卑、嫉妒、抑郁和焦虑、缺乏耐力、注意力差、缺乏观察力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发展。但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升学率成为各所学校的重要目标,不仅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成绩,同时也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心理发展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很多中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更甚者出现一些行为障碍,而且对于学生出现的这种行为障碍,多是归为思想道德问题,很长时间,学生的这种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生物教学当中,将健康教育逐步渗透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生物学学科的特点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原则与方法。

(一)生物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全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差异性原则。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激励性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5.愉悦性原则。积极营造良好、和谐、轻松、活泼的心理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二)生物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借助生物教学,对学生实施有效地暗示,引导,感染,训练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得到逐步提升。同时,为此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发展,在接管新的班级后,首先给学生作了“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报告,使同学们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自觉的配合老师,在增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在生物教学中渗透道德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部分未成年人难免会受到一些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产生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违背的道德问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生物教学中道德教育应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道德健康也是中学生素质构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说道德的养成往往与学生的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虽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我觉得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得到共同提高。

(二)实现生物教学中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首先,实现生物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关键在教师身上。这就需要生物教师,不但要精通生物专业知识和生物教学法,而且还需要教师本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并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的方法。

其次,通过生物教学中的各项活动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的利用生物教学中的各项活动,如:生物课上的讨论、生物学实验、社会调查等,减轻心理过重负担,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结语

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不但丰富了学科教学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健康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智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心理素质中学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完善心理素质,实施快乐教育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