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的价值提升与功能实现

2019-01-11于佩丽

价值工程 2019年36期
关键词:文化功能文化价值文化产业

于佩丽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呈现文化内容、形式,再造文化传播手段与接受渠道。文化科技融合使人与人的连接空前加强,催生文化生态变化。传统文化结构和价值的稳定性受到挑战。本文以文化产业为切入点,探讨通过系统文化生态构建,提升文化产业价值、开发文化产业功能,从而实现文化对人的满足和实现。

Abstract: Culture Industry is the media of Culture broadcasting, which presents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culture, rebuilds the way of culture broadcasting and receiving. The merge of technology and culture enforces the link of people unprecedently, which takes changes to cultural ecology. The stability of structure and valu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challenged.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culture industry and tries to satisfy and realize the human beings'aim by promoting the value of culture industry and realizing its functions.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价值;文化功能

Key words: culture industry;culture value;culture re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6-0258-03

0  引言

人类社会历经三次发展浪潮,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三级跳跃式”发展。文化的主体——人,为适应自然、社会新的发展变化竞相发展出一整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产业借助工业化、信息化、产业化运营,变革文化生态。在文化价值链中,位于源头的文化内容生产,文化编码、解码对技术依赖性加强;在文化产品传播环节,文化产品对渠道的选择更加精细;在文化交易环节,购买文化产品要求支付更加便捷、安全;在文化消费环节,对文化体验的沉浸式需要增强。文化资本刺激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科技融合加速文化产品代际迭变,文化业态调适周期大幅缩短,文化产品向文化价值回归的内在动力日益加大。文化要成为文化产业的驱动力和控制力,就要不断提升文化产业价值、实现文化产业的多重功能,使文化产业在动态、开放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要素。

1  文化产业的价值与功能概述

1.1 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文化产业为文化发展提供价值支撑。文化的本质属性要求文化产业坚守文化价值。文化产业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在一段时间中、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会上下波动,但总体上要与文化价值保持一致。一旦发生较大偏离,将对文化价值乃至文化产业自身形成否定,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但文化产业和文化之间的和谐、稳定关系不会自发形成。文化产业以文化为产品,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受高额利润刺激和经济利益驱动,文化产业有挣脱文化价值约束的冲动,特别关注文化产品成为文化商品之后向货币转换的“惊险一跃”,更加注重文化产品的交换价值,偏向忽略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要把文化产业纳入文化发展正轨,就要使之受文化价值规约,通过文化产业运营实现文化的教化、整合功能,满足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世界范围内经济交往方式变革与经济联系加深,带动文化产业爆发式增长和全球文化产业链变动重组。文化正通过虚拟介质跨越物理时空藩篱,以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和资本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在全球文化产业链条上,经济与科技占优势的国家长期占据文化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的高端,文化产品的文化话语权在全球占据优势地位。

欠发达国家受其裹挟,长期处于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和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低端,文化产业实力薄弱、文化影响力有限,难以向世界展現形象、表达诉求。全球范围内同质化内容生产和单向度文化传播正在制造新的“单向度的人”和单向度人类社会。大众化、碎片化、安慰功能的文化产品正在单一化人的价值选择,记忆式文化产品推送固化人的思考习惯和行为方式,传统私人领域被无声侵入,公共空间形态被重塑,人类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格局被改写。

1.2 中国文化产业特点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向,体现出发达地区向信息化转型,欠发达地区向工业化、信息化升级,文化人才沿文化高地向文化高原、文化高峰流转的倾向。过去文化要素的单向流动并没有因技术手段的进步而发生根本性转变。文化从过去向交通便利地区集结,转为现在向信息技术优势地区聚集。文化核心区“内向型”吸收更加自由,“外向型”输出辐射更加自主。相反,文化边缘区受制于技术条件、资本实力限制,文化贸易处于不对等地位,文化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呈现三个特点:第一,核心价值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价值要求,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第二,文化业态不断变化。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催生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型文化业态萌芽、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城市和乡村的应用场景更加新鲜、多样。第三,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伴随而来的是,文化产品主题更加鲜明,文化服务市场更加细分,文化交易更加便捷,文化体验更加生动,文化消费更加活跃。

2  文化产业价值提升和功能实现原则

2.1 文化产业价值评价标准

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源头和基石,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资源。文化产业相对于文化,具有依附性、离散性和自足性特点。依附性体现在文化产业依附文化而发展;离散性体现在文化产业产经济属性带有偏离、挣脱固有文化核心价值的倾向;自足性体现在一定时间内文化产业自足发展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正向或负面影响。本文提出,文化产业要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为目标,以是否有利于推动现代文化生产力发展为标准,注重文化产业价值提升,完善文化产业机制,实现文化产业的多重功能。从价值体系、制度文化、传统美学等多角度构建当代文化生态体系。

首先,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文化的主体是人,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文化的程度就是人的完善程度和解放程度。文化是人对自身的定义,是人对自身本质的艺术化表达,文化能够体现人的生存质量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体现人的审美觉悟与艺术品味。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科学阐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形式“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发展是文化的价值体现。文化的存在、属性及变化应当和人的尺度、需求相一致、符合或接近。

第二,文化应该对人产生利、善、美的正向价值。文化和人相互作用。文化塑造人本身,受文化教化的人能按照自身尺度再度改造文化,文化和人二者的互相发明、互相发现,而非互相割裂、彼此异化。在个人层面上,文化产业应适应人的生理结构、精神需求、社会实践与生存发展需要;在社会层面上,文化产业对社会“继替”起维持、推动作用。

第三,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合成与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辩证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的表现和延展。二者在实践中,呈螺旋状上升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过程,文化具有自我修正、自我驱动的功能,文化涵养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价值,共同实现文化的多重社会功能。

2.2 文化产业价值提升与功能实现途径

2.2.1 以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实现文化提质增效。文化市场逐步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文化变革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源动力。文化涵养、驱动、校正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学者系统提出推进区域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加快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提升政府文化治理能力。[1]现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充分运用国家和市场对文化产业的双重调节手段,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使文化成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加大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交往。今日中国之文化与文化产业,时刻处于与世界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之中。学者范玉刚提出,通过提升文化贸易竞争力引导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国际视野、全球流行的时尚化追求和审美形式,要求文化企业和文化贸易要有战略意识,即文化产业不仅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要为世界文化消费者提供主流产品,甚至满足世界文化消费需求是首要的,以此契合中国的文明型崛起。”[2]应推动文化以产业运营方式融入国际文化产业链,充足国际文化产业分工,改变世界文化结构。

2.2.3 丰富文化产业应用领域,实现文化守正创新。巩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文化价值,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制度建设、发展提供基本的价值遵循和行为规范,为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做出价值指引。文化产业的价值提升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意义阐释。以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盈人的物质生活,完善人的思想格局,培育人的健全品格,实现人的自由而有尊严地全面发展。

2.2.4 文化产业的价值重建与功能评价。弥合城市和乡村文化鸿沟,提升城市现代文化产业对城乡文化的精准培育、公共扶持功能。以乡土文化稳定的正向价值内核充实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城市文化。为城市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文化副产品“降噪”。“文化生产的社会规制与资本规制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在性质与功能指向的差异,也导致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在市场、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区隔。正视文化生产主体权益,尊重受众主体诉求,从而释放落后的文化治理的体制机制、拓展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市场、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公共服务体系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与融合,是当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3]对文化政策、人才、资金、土地、税收的综合评价是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传统评价要素。新的评价体系应加入对文化营商环境优化、对文化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对文化资本市场转化和利用等能力等评价,加大文化高地向文化平原的资源输送、技术扶持与资本供给,改变中国文化发展不平衡现状。

3  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是政府资金引导、政策扶持要与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提供无缝结合,实现文化产业价值引领;二是将文化产业融入城乡规划,为文化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利用空间,不断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要;三是文化产业通过技术赋能和资本赋能调动市场化资源,以艺术服务于生活,以产业服务于文化。提炼创业者、艺术家、设计师、文化机构、非遗传承人、文化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源头改良文化产业体系,形成文化连锁,打造品牌,推动社区联动、街区联动和区域联动,促进文化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4  结论

理解和研究当代文化产业,探索当前中国文化道路选择和文化价值重建,应力求把握好三个维度:第一是文化史维度。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文化启蒙、文化论争、文化焦点是思想之源,把握当代文化产业,必须把握历史发展的源头。第二是文化产业价值哲学维度。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文化产业价值体系蕴含于文化价值哲学体系当中,必须从总体把握文化价值哲学体系中认识文化产业。第三是文化产业发展维度。在文化产业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文化价值通过文化产业外化,并在文化产业外化过程中摆脱现象形式,回归文化本质,实现人本身。文化产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产业整体合目的性功能的整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传张.文化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N].学习时报,2017-06-12(4).

[2]范玉刚.以文化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引导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发展[J].学习与探索,2018(02):99-107.

[3]李炎.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的区隔与融合[J].学术论坛,2018(05):135-140.

猜你喜欢

文化功能文化价值文化产业
服装广告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