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通市昭阳区青贮饲料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

2019-01-11聂秀竹王永刚陈琳符榕雷光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品种比较品质产量

聂秀竹 王永刚 陈琳 符榕 雷光梅

摘要    为筛选适宜昭通市昭阳区种植的青贮饲料玉米品种,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特进行几个青贮饲料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靖青1号、大青贮1310在青贮品质与生物产量上都表现良好,可以加以示范推广。

关键词    青贮饲料玉米;品种比较;产量;品质;云南昭通;昭阳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4-020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青贮饲料玉米作为草食家畜饲料,对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 促进畜牧业的科学发展,扩大饲料资源、降低飼料成本,发展循环农业、牧业,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民增收等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1-2]。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加快,传统青贮饲料的方式和数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快青贮饲料玉米产业化的发展速度,突破传统模式,打破饲料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尽早实现农业、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昭阳区地处云南省东部,种植玉米历史久远,但传统的玉米生产收益甚微,如何找到玉米栽培的高效办法,成为最迫切的需求,也是关系到农户直接利益的头等大事。云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昭通综合实验站及昭阳区域推广站通过几个青贮饲料玉米的引种试验,筛选适合当地生产的青贮饲料玉米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昭通市昭阳区旧圃镇三棵树村,海拔1 880 m,地理位置为东经103°44′37″,北纬27°33′21″,面积20 000 m2,地块为平地,土壤为旱地黄壤,pH值6.4。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新品种9个,包括云青1号、云青2号、田青1号、田青2号、靖青1号、靖青2号、大青贮1310、大青贮4178、曲辰9号。

1.3    试验设计

展示田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公路两侧。展示试验共设置9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曲辰9号作为对照(CK)。展示品种顺序排列,不设重复。大行距1.2 m,小行距0.4 m,株距0.2 m,种植密度83 250株/hm2,每个品种规范种植2 000 m2左右。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生产性状

由表1、2、3可知,各品种的植株性状、主要特征表现没有太大差异,均不存在倒伏与空杆,云青1号与云青2号抗锈病能力较差,其余病害危害不严重。从产量上来看,大青贮1310与靖青1号表现最好,均比对照增产10%以上,按当地价格500元/t计算,产值都在4.5万元/hm2以上,其用于养殖后的经济附加值更高。

2.2    生物学特性

由表4可知,消化率上,大青贮1310、靖青1号、田青2号在各项指标都要略好于其他品种。从奶牛能量输出单位看,大青贮1310、靖青1号,田青2号输出最多,表明草的质量最好[3-4]。

3    结论与讨论

玉米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其优势在于具有粮、经、饲三元价值。而粮、经、饲中的饲即是青贮玉米。青贮玉米是籽粒达到蜡熟期全株收获制作青贮饲料的玉米品种,其具有植株高大、叶片茂盛、生物产量高的植物学特征和茎叶富含糖、蛋白、优质纤维以及胡萝卜素、VB■、VB■等微量元素的生物学特性,成为生产青贮饲料的最佳原料。目前,玉米青贮饲料以营养含量高,生产成本低、贮藏期长等优势成为世界公认的草食牲畜不可或缺的优质粗饲料,被誉为“饲料之王”[5-6]。

长期以来,昭阳区大部分肉牛等畜产品来源于放牧,散养畜牧业发展主要方式是草地放牧型畜牧业,草地由于长期超载放牧,草地退化沙化严重,载畜量降低。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畜牧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滑坡,无法满足社会对优质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放牧畜牧业必须向舍饲畜牧业转化,走种草养畜、舍饲圈养的路子,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路[7]。由此可见,种植生物产量高、饲料回报率高的青贮玉米将成为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推出退牧还草,粮改饲等政策,意在减少草食畜牧业对天然草地的压力,使草地植被得以休养生息,达到恢复草地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并通过增草增畜实现增肥增地力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昭阳区引进新品种青贮玉米试验,意在寻找适合昭阳区生长的高产、高质、高效的玉米品种,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促进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脱贫。试验结果表明,靖青1号、大青贮1310在青贮品质与生物产量上均表现良好,可以加以示范推广。

4    参考文献

[1] 王成章.饲料生产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关琦.贵州部分玉米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8.

[3] 周广成,陈现平,李猛.6个玉米杂交种生态稳定性分析[J].安徽农业学,2001(2):30-31.

[4] 彭忠华,戴保威,顾金春.贵州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育种目标及杂种优势组配模式探讨[J].种子,2003(2):65-67.

[5] 唐文烨,陈结实.玉米新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J].作物研究,2007(1):18-19.

[6] 赵义斌译.动物营养学[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2.

[7] 张子仪.中国饲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品种比较品质产量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宁南山区不同甜荞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