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管理数字化重构的认知

2019-01-11蔡大为

价值工程 2019年36期
关键词:认知企业管理数字化

蔡大为

摘要: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到较现代的机械生产,再到现在还在飞速发展中的信息化生产。人力资源管理也在随着企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包括生产类型的改变、管理方法的改变和组织体系的改变)而改善,从最初的单纯强调最高效发挥人的价值到现在以人为本,培养人才,重视创新与企业人才的长远发展。当然,信息化的发展与管理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给经济发展、企业运作和人才流动的协调发展带来了挑战。

Abstract: From traditional manual production to modern mechanical p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production which is still developing rapidl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also improving with changes in the production methods of enterprises (including changes in production types, management methods and organizational systems), from simply emphasizing the most effective use of human value to people-oriented talented training and emphasizing innovation and long term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and talents. Of course, the problem of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and management has gradually emerged, which has brought challenges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talent flow.

关键词:企业管理;数字化;认知

Key words: business management;digital;congnition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6-0122-03

1  高效数字化的运营体系

1.1 生产数字化

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是对自然界中的地表水或者地下水进行调控与分配,以发挥趋利避害的作用。在防止洪灾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同时,利用水资源造福人类,比如进行发电、灌溉、供水、旅游、养殖等甚至是改善生态环境。相应工程的水工建筑物也种类繁多,功能多元。通用性水工建筑物就包括挡水、泄水、进水、输水以及河道整治等等;专门性更是包括水电站建筑物,渠系建筑物和过坝设施。因此工程量大与工程复杂是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之一,工程建筑的精细化也是其特点,因为某个细节稍有疏漏整个工程都会受到影响。因此采用数字化生产模块的方式进行生产很有必要。生产线上可以增加更多的智能硬件进行数字化的管理,比如数控机床、智能工具、可重构生产系统、激光加工系统、传感器、人工智能和认知计算等等。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懂得操作新型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与物力。人力资源管理同时要采用更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采集员工的基础人事信息,并进行自动化管理,将各个员工分配到特定的岗位上,使其发挥最大的才干,与工作任务相契合,提高管理效率。这种人事分配相较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流程要更加全面和透明,做到了真正的公正化管理,也通过数字化生产分配精确制定人事决策从而降低了人事部的工作压力,减少了人才流失。

1.2 产品流向数字化

通过数字化生产制造出来的产品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管控进行高效分配。产品流向的数字化主要是在人与物的连接的基础上面,增强物与物的连接,减少人的劳动力损耗。增加物与物的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使其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需要人力的工作中。数字化的流向管理,将许多冗杂的信息转换为可以度量的数字,从而依赖具体数字建立模型,转变成二进制代码通过计算机做进一步处理,使工作趋于现代化,物与物的对接,以及产品的流向在幕后計算,直接进行处理,提高了产品流向的效率。单一的、乏味的、机械化的工作被淘汰,员工有机会进行创造性的自主的工作,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了产品流向工作的附加价值。产品流向的数字化主要涉及到机器设备的联网,传统的老设备则也是灵活借助传感器(如红外线传感器)等技术实现技术化,再根据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所需产品的限制的具体要求来实现数字化,改变“孤岛式”的工序加工环节的现象,主体使用边缘计算构架一并联入数据中心。通过数字化计算结果,产品的流向也比之前人工的作业更加细化和准确,分批进行,逐一解决,将制造的产品效果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达到数字化以人为本的目的。

1.3 物流管理数字化

物流管理的数字化让平台涉及到许多产品和技术开发。相较于其他方面,物流管理的信息力量更大,因此出错的可能性也越大。根据物流管理业务的需要实现多工厂、多工序、集团云、共享云等多个层次与级别的联系与连通,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视角来进行检测与运行,从而实现物流管理的优化。物流管理的数字化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输出效率,计算机可以采用直接式数控或者分布式数控,实现辅助集成系统的操作纽带,形成信息集成与信息流的自动化以及物料流的控制和执行者的人机合作。物流管理数字化体现在在途透明化和库存透明化管理、可视化高阶运用的物流动态看板管理、产品运输路径优化和仓库内运输与装箱路径优化、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化运输车辆管理以及物流负责员工的行为预测和人物画像的大数据分析。对于企业的物流网络运作的规划、协作与利用和企业的物流可投入性审核,建立成熟的跟踪,分析与评估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带来的便利。企业物流管理数字化是一个过程,对每次的运行结果进行回顾与优化,总结经验提升物流管理的水平。

1.4 采购数字化

采购需要接触到消费对象,需要充分了解消费对象的需求。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可以接收消费者的信息。客户的定制信息也可以传播到生产的排产计划,进过数字化的统计,再由员工进行定点采购确认,即可完成大规模的采购任务,且采购量除去预留的合理物料,不会出现过多的剩余,产生不必要的浪费。采购行为建立在数字化的物料定位,更加方便地统计采购的内容与数量,实现彻底的采购数字化。采购需要制定完善的计划,从采购的询价,进行多家对比,到供应商方面的沟通交流与管理,再到最后的采购合同,一环扣一环。集中采购的询价可以直接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之后由人力资源管理对运功践行考核评选,合适人选负责和供应商谈判,在确保合同无误后进行接下来的工作。当然,采购也需要考虑到配额采购与齐套采购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销售订单,转接到生产订单,再来确定采购的范围,更加具有参考意义。采购的管理涉及到设备运行状态、备品条件、维修计划与日常运作的管理,因此要通过设备基础信息(也就是采购数字化)进行以上数据的分析与项目计划管理提出的多个任务单向结合,进行采购计划的制定。采购完成后,相应考虑到采购的库存管理等工作。

1.5 销售数字化

数字化销售让销售体验可以实现“零距离”,使线上购买与线下服务的模式成为可能。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商品进行了解与购买。在线下服务中,将线下产品体验与云服务平台进行有机结合,将收集的用户体验测试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统计分析,或者制作专门的产品用户体验测试软件,发掘顾客消费偏好和特殊需求,测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特点,为消费者提供一套标准方案以定制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为市场营销提供宝贵的信息。也可以建设线下服务用户体验中心,开展加盟与连锁的经营,建立各个区域的服务平台,为分散的客户与企业提供更加方便全面的服务,扩大线下服务的覆盖量。通过云计算技术对全国各地的线下服务中心进行有效的管理,不同的地域进行不同的用户体验大数据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为整个行业服务,提高销售业绩。互联网让数据的收集、获取、挖掘逐渐深入,凸显了经济快捷的数据研究与预测对满足用户需求和提升用户体验的价值。在客户信息基础库上,将数据库升级为企业型数据库,解决了各个部门要求标准不一,相互独立甚至是相互矛盾而是数据杂乱无序的问题。用数据分析的结果来分组数据,组织存储,为顾客提供细化的风险分析,同时对于目标客户,推送更加精准的产品。

1.6 企业大脑的决策数字化

决策的数字化在于分析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性质,对总体进行科学的分析,比如工作可以创造的收益,员工分配的可调整程度,体系的未来发展等等,之后进行细致的分组。运用大数据管理将各个分组进行重组,使得人力资源部能从整体的局势上观察与掌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赋予了人力资源工作新的价值。此外,企业的一些决策性决定,也可以将大数据分析和这种重组式管理作为参考,进行制定与实施。以往以某一部门为核心的流程方案实现一条线的工作目标,如今数字化可以对多个工作目标进行整理归类,提升整个作业流程的价值。数字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用透明的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与授权机制对企业大脑的决策体系,执行体系与预估体系进行调整,传统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转变为先进的平面网络式管理形式。企业上级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系统内部的业务分析工具直接了解到各个部门的工作细节与进展情况,也可以检测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情况,减少了冗杂繁琐的层层审核与层层上报的中间环节流程,直接掌控最新的资料,进行中心的决策性问题研讨,提升了整个运营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信息的透明化和共享性也降低了工作的出错率,提升工作质量。

2  经营数字化的基础保障

首先,内部运营和外部价值链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全覆盖。从企业的价值链来分析,主要将其分为内部价值链与外部价值链。将外部环境与内部运营结合起来是新型价值链的发展趋势。使用计算机等数字化工具,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驱动,对企业的内部运营与外部价值进行大数据分析。参考外部价值链(比如企业的供应商、消费对象、物流服务)的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预测市场需求以及营销风险的数据,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局势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这种信息化、数字化的体系,其预测与计划的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经营活动的收益。协调全球网络中的运营管理,使得内部运营与外部价值链信息化与数字化运用的范围更加广阔。

其次,端对端打通市场。端对端的业务运营能力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包含的含义也变得更加多元。从顾客的需求端出发到满足客户的需求端去;服务支撑从客户的家里出发到客户所要求的地方去;内部运营从流程的开始端到流程的结束端。可见端对端的业务运营能力直接体现了企业在业务提供领域的工作效率和成果。根据客户的价值创造链,制作端对端的完整工作流程,并将其运用在企业信息化的体系中,使这些流程管理更加数字化,与此同时,将运行中收集的分析数据整合到企业的数据库里面,从而实现端对端(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的有效连通,保证端对端的完美交互,真正做到端对端打通市场。

最后,运营信息能及时上传到总部,总部通过大数据对信息进行决策。运营信息无法及时上传与传统的管理机制的弊端是密切相关的。而管理机制的障碍主要在跨部门合作方面,以往的跨部门的经营合作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节奏。因此企业要想去的长远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各个部门之间协作,要讲求共同进步,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通过互联网组建虚拟团队来实现共同目标,在虚拟团队中,其工作方向、工作进展、工作成果都是公开透明的,随时都可以上传信息到达总部。总部也可以站在一个全局的视角对工作进行监督与分析,随时与各个部门进行交流,给出建议。当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后,运用大数据,对工作结果进行分析与经营的未来进行预测,做出决策,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  对数字化生产能力的认知

数字化制造技术是生产数字化的核心。数字化制造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以及快速原型等技术为支撑的。根据顾客的要求,收集各方信息,如产品信息,采购信息,原料信息,工艺信息和资源信息等,进行统一的整理与分析,规划和重组后,对产品进行设计,制造原型并进行功能检测。

数字化生产方式是先进制造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产数字化使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科学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相互交叉、融合,相互作用、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的生产数字化,逐渐成为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制造产业和信息技术带动产业升级的一大动力来源。

柔性化和敏捷性是数字化制造的主要特点,数字化能积极迎合市场的不断变化,运用范围也十分广泛。除了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运用,3D打印技术也新兴起来,数字化生产的发展空间是无限大的。数字化的生产技术不仅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还包括精密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加工装配的效率。

4  小结

为落实企业管理数字化重构,除了重视数字化的基础保障,例如连接内外部,实现全面覆盖、加大各个部门与总部的联系和交流和灵活运用大数据进行经营,也需要整合高效的运营体系,从生产数字化、产品流向数字化到物流管理数字化,再到采购、销售数字化,以及企业大脑的决策数字化,优化各个环节的同时,不忘有效连接这些环节,使其成为一个能不停运作的整体,相互交叉,相互作用与影响。最后,要加强对数字化生产能力的认识,明白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管理在吸收这些数字化管理的经验时,也需要重构这些经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学昌,習俊通.基于点云数据的复杂型面数字化检测技术探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大数据时代[M].盛扬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洪一铭.数字化电厂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9).

[4]褚梅.浅析新形势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和启示[J].经营者,2017(05).

猜你喜欢

认知企业管理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